有命赚没命花!年收入超10亿的“餐饮巨头”去世,死因曝光太可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9 09:12 1

摘要:他是名副其实的“餐饮巨头”,年仅40岁的他在29座城市开了143家店,甚至还把分店开到了新加坡,创办的“云海肴”年销售额破10亿。

[赞]人生最悲哀的事是,钱挣到了但人没了,真是有命赚却没命花

他是名副其实的“餐饮巨头”,年仅40岁的他在29座城市开了143家店,甚至还把分店开到了新加坡,创办的“云海肴”年销售额破10亿。

可这场把家乡味卖向世界的梦,最终停在了昆明的一间急诊室里。

2025年9月,他突然离世,连一句遗言都没留下。

从放弃人大文凭到押上买房钱,从日亏五千到年入10亿,他用16年拼出了餐饮传奇,终究是“有命赚钱,没命花”。

2008年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宿舍里,赵晗把一份退学申请书放在了导师桌上。

这个从云南考来的年轻人,前半生都在按部就班,念重点中学、考顶尖大学、读研究生,可就在毕业前一年,他突然拐了个弯,要开一家云南菜餐厅。

但当时没人看好这个决定,因为在北京的餐饮市场里,川菜、粤菜占主流,云南菜是妥妥的“小众款”。

身边的同学忙着投简历找工作,他却拉着堂哥吕志韬、好友朱海琴和户峰阳,凑起了创业资金。最让人揪心的是,启动资金里的30万,是父母攒了半辈子的买房钱,那是家里为他在北京扎根准备的底气,他却一声不吭全投进了餐厅。

为了摸透北京的餐饮门道,四个年轻人玩起了潜伏。有人应聘到热门餐厅当服务员,记客人爱吃什么、吐槽什么,有人盯着后厨看流程,学怎么控成本、保口味。

赵晗自己则跑遍了北京的胡同和商场,摸清楚哪里的人流量适合开云南菜馆。

2009年,第一家云海肴在后海开业,云是家乡云南,海是后海的位置,肴是桌上的美味,可以看出赵晗起的这个名字用意深远。

可现实很快给了他一记耳光,后海的胡同虽有情调,却没多少人愿意特意来吃小众的云南菜,店里每天门可罗雀。

月底算账时,赵晗傻了眼,日均亏损五六千,房租、水电费、员工工资压得他喘不过气。

有朋友劝他要及时止损,他却盯着账本里零星的好评,有人说“汽锅鸡鲜掉眉毛”,有人说“香茅草烤鱼有云南味”,硬是咬着牙没关门,“菜没问题,那问题就出在别的地方。”

更让人没人想到,这个连工资都快发不出的小老板,会在第二年做出更“疯狂”的决定,再开一家分店。

赵晗和团队复盘后发现,后海店的问题出在选址上,因为胡同里的客流太散,不符合云南菜“家庭聚餐、朋友小聚”的定位。

这次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购物中心,最终选在了中关村的欧美汇商场,这里有写字楼的白领、周边高校的学生,人流量大,还符合年轻人逛吃的习惯。

为了贴近客群,他还特意写了句广告语:“北漂云南菜,漂回中关村”,字里行间都是把家乡味扎进北京的决心。

这步棋他赌对了,中关村店开业后,凭借地道的云南味和亲民的价格,很快火了起来,中午饭点要排队,晚上的 tables 也常被订满。

赵晗终于摸清了门道,要让小众的云南菜被大众接受,就得选对场景,从此,云海肴把“购物中心”当成了扩张的核心,一步步从北京走向全国。

2014年,红杉资本和聚霖资本主动找上门,给了云海肴一笔投资,有了资本的助力,赵晗的扩张速度更快了。

2019年,云海肴在全国的门店突破100家,年收入直接冲到10亿,这一年他才34岁,连海外市场他都没放过,在新加坡一口气开了5家分店,那个当年想让云南菜走出云南的年轻人,真的把家乡味卖到了国外。

可鲜少有人知道,这份成绩是他拼命熬出来的,员工后来回忆,那几年的赵晗像上了发条,今天在成都谈食材供应链,明天飞上海看新店装修,后天回北京开财务会,时间表密得连吃饭都要掐着点。

2020年疫情来袭,餐饮行业停摆,云海肴的门店全关了,每天亏损上百万。

他没裁一个人,反而想出“共享员工”的办法,让400多名员工去盒马帮忙拣货,由盒马发工资。

这招成了行业范本,可背后是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一边对接盒马,一边算着门店的生死账。

光环下的裂痕

生意越做越大,赵晗身上的绳子却越绷越紧,当云海肴的门店开到143家,当海外市场刚有起色时,两场危机接连袭来,几乎压垮了他。

第一场危机在2024年夏天爆发,新加坡的云海肴分店给字节跳动员工供餐,一道辣子鸡丁竟让171人食物中毒,其中60人送医、22人住院。

查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惊呆了,这道菜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2000倍,涉事门店还被查出食材储存不当的问题。

餐饮行业最忌食品安全问题,更何况是在海外市场。消息传回国内,云海肴的口碑一落千丈,新加坡的门店被起诉,国际化进程直接停滞。

赵晗立刻飞到新加坡,从员工培训到食安体系,手把手整改,连着一个月没睡过整觉,他堂哥吕志韬后来在法庭上代表集团认罪,可品牌的信任度,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更棘手的是供应链的“老大难”,云南菜的食材特殊,菌菇、米线都得从云南运过来,门店越多,要保证每家店味道都一样就越难。

到了2025年,不少老顾客吐槽云海肴的味道不如以前正宗,甚至有门店被曝光食材储存不当。加上新兴的山野风云南菜馆冒了出来,那些店主打精致体验,抢走了不少年轻人,云海肴渐渐显得“老派”。

为了破局,赵晗又开始琢磨新方向,做预制菜、推子品牌。,所有决策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他跑得更勤了,航班延误成了家常便饭,长时间候机时他就在手机上改方案。

考察门店时,赵晗还会亲自尝菜,一口不对就要求重做,身边的朋友劝他歇一歇,他总说“餐饮人不敢停”,却没发现自己瘦得脱形,连爬楼梯都要喘口气。

悲剧发生

早在去世前半年,赵晗就常说胸口发闷,有时候肩膀还会隐隐作痛,可他总以为是“累着了”,揉一揉、歇一会儿就过去。

有次开会时,他突然冒冷汗,脸色苍白,下属劝他去医院,他却喝了杯热水,硬撑着把会开完,他总觉得自己年轻,能扛得住,却忘了身体就像一根弦,绷得太紧总会断。

2025年9月18日晚上,赵晗在昆明突发胸闷,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失去了意识。

医生全力抢救,可还是没能留住他,40岁的生命,永远停在了那个夜晚。

讣告里写着“终其一生在赛道上奋力奔跑”,读起来让人鼻子发酸,他真的跑了一辈子,从人大校园跑到后海的小店,从北京跑到新加坡,却没能停下来,好好歇口气。

他走后,好友朱海琴接过了云海肴的担子,说要“带着和赵晗的约定,把店做好”。

可对于赵晗的父母来说,再多的约定也换不回儿子,对于他的孩子来说,那个总在出差的爸爸,再也不会回家了。

如今走进云海肴,汽锅鸡的香气还飘在店里,菜单上的香茅草烤鱼依旧是热门菜,可那个带着云南菜走出大山的人,再也不会出现在后厨尝菜了。

有人说赵晗是餐饮巨头,是创业传奇,可这些称号的背后,是他16年里没睡过几个安稳觉,是他把身体当成工具一样透支。

如果能重来,或许赵晗会愿意少开几家店,多睡几个懒觉。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只留下一句让人唏嘘的教训,钱没了可以再赚,但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参考资料:

来源:rice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