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困局:冷门学科为何困住万千学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9 09:08 1

摘要:去年冬天,我在老家县城碰上一个愁眉不展的农学毕业生,他攥着简历在人才市场转了三天,最后在一家饲料厂填了入职表,他们班三十个人,八个卖农药,三个考了公务员,剩下的不是考研就是转行,他笑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门跟吃饭穿衣息息相关的学问,正把一拨拨年轻人逼得没了方向

去年冬天,我在老家县城碰上一个愁眉不展的农学毕业生,他攥着简历在人才市场转了三天,最后在一家饲料厂填了入职表,他们班三十个人,八个卖农药,三个考了公务员,剩下的不是考研就是转行,他笑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门跟吃饭穿衣息息相关的学问,正把一拨拨年轻人逼得没了方向。

就业市场的情况让人心里一沉,全国农学本科毕业生里,四个人里就有一个毕业时还没找到工作,刚毕业的学弟发来工资条,月薪四千出头,比隔壁计算机系的同学少两千块,这差距不是偶然,是整个行业都这样。

朋友小王学的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名字听着像是环保和农业搭在一起,可毕业那年他跑了十多家单位,对口的要么在偏远的土壤检测站,要么是得跑野外采样的技术岗,有一次去面试环保局的岗位,报名的人多到一百多人抢一个位置,他最后干脆去考了销售类的公务员,现在每天在办公室里整理文件,四年学的东西,用上的还不到五分之一。

另一个同学的选择更无奈,学植物保护的李姐毕业那年,班里四成同学去了农药公司做销售,她每天就是帮农户挑农药,跟课本里说的生物防治压根搭不上边,那些没转行的,不少人蹲在乡镇站所里天天测虫情,挣的钱连县城的一套房都买不起。

养蚕专业出身的张哥,日子过得挺难,他所在的学校,蚕学专业去年就不招人了,现在年轻人谁还愿意养蚕,化纤便宜又顺手,他现在在物流公司干调度,每次同学聚会,他都劝学弟别选这种冷门专业,可当年招生时,宣传里说的丝绸产业振兴,让多少新生心里热乎乎的。

这些困境背后是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变化,无人机喷农药,智能温室种菜,活儿少了,门槛却高了,企业招人说要懂数据的农业工程师,不是只会翻地的科班生,可农学院的课还停在土壤分析和作物栽培,连编程都是选修,很多人根本没碰过。

突围的机会其实藏在转型里,我表姐在农大读智慧农业,大二就开始学无人机操作和大数据分析,去年毕业时起薪直接到八千,现在农场缺的不是会种地的人,是能用算法优化种植的复合型人才,传统农业正慢慢往科技方向走。

国家也在行动,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基层农技推广岗位多了三成,可十个求职的里头只有一个能招上,与其挤这道窄门,不如转头看看新路子,去年靠直播卖农产品的新农人涨了两倍,懂供应链的农业电商正缺人手。

站在毕业季的十字路口,农学生得选路了,有人接着读研,有人去考公务员,更多人试着在互联网和农业之间找点门道,不管怎么选,这个老行当的转型,都在逼着学校和市场重新对上号,我们说毕业就失业,其实是在盼着大家选专业的时候,能更实在点。

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辰希看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