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月黑风高的边境线上,一支佩戴美式装备的阿富汗塔利班摩托化部队趁着夜色发起突袭。
月黑风高的边境线上,一支佩戴美式装备的阿富汗塔利班摩托化部队趁着夜色发起突袭。
22点整的枪声划破寂静,巴基斯坦边防哨所里却早有准备。
当清晨五点第一缕阳光洒落时,这片山区的硝烟已经散去,留下的是巴基斯坦军队用七小时书写的高效作战范本。
这场闪电战的开端极具戏剧性。
阿富汗塔利班精心策划的无线电通讯刚接通就遭遇强烈干扰,六路夜袭部队的配合立刻变成瞎猫乱撞。
他们拿着最新款的美国悍马军车突袭,却在巴基斯坦机枪火箭筒组成的火力网前进退不得。
当阿塔士兵按习惯摸上山脊打游击时,头顶盘旋的无人机和精准砸来的迫击炮弹让传统战术彻底失效。
巴基斯坦军队的快速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
边境哨兵顶住首轮冲击的同时,后方指挥部已经完成作战部署。
两架枭龙战斗机撕破夜幕直扑敌方弹药库,翼龙2无人机盯准山间突击队实时直播战场画面。
当阿富汗塔利班头目还躲在岩石后给手下打气时,自家老巢斯平博尔达克的军火库已经在火光中化为废墟。
现代化装备在这七小时里唱了重头戏。
巴基斯坦陆军拖出来的155毫米卡车炮能隔着几十公里打桌球似的精确点射,阿富汗那些捡来的美制装备连反击方向都摸不准。
最让塔利班挠头的是头顶那些不知疲倦的无人机,彩虹4和沙赫帕尔系列像挂在天上的死神,十个小时盯梢不算还能随时丢炸弹。
想搞惯用的路边炸弹埋伏?对不起,这次连埋雷的机会都捞不着。
人员伤亡的悬殊对比最能说明问题。
阿富汗塔利班精心培养的200多名精锐突击队员永远留在了边境线上,而巴军只付出了23人代价。
这些穿着拖鞋拿AK的游击老手刚跨过国境线就发现,巴基斯坦陆军的热成像仪正等着他们的夜袭队形。
所谓的摧毁25座哨所,到头来连张糊照都没法发朋友圈。
这场短促交锋暴露了现代战争的本质变革。
当阿富汗塔利班还在打绑腿、扛RPG的时候,巴基斯坦已经建起立体作战体系。
从前沿哨所到纵深机场,从地面火炮到空中无人机,从电子干扰到卫星定位,整个作战链条严丝合缝。
就连阿塔最得意的夜间作战,在夜视设备和全天候战机面前也变成了活靶子表演。
边境冲突的背后是两种国家形态的碰撞。
阿富汗还在沿袭中世纪部落联盟式的管理模式,喀布尔政府的政令出不了波斯风格的宫殿区。
反观巴基斯坦,虽也有内部矛盾,但完整的国防体系和军工产业足以碾压对手。
就像他们用中国制造的枭龙战机掌控制空权,用自主开发的沙赫帕尔无人机编织天网,这种成体系的国防能力才是现代国家的根基。
七小时战斗落幕时,阿富汗塔利班只能躲在网络后面发胜利宣言。
但看看被炸成零件的坦克阵地、化为焦土的指挥部营地,谁都明白这只是挽回面子的说辞。
不过这场较量也提醒我们,在现代化战争机器面前,传统游击战术已经难有作为。
未来边境线上的猫鼠游戏,恐怕要换成无人机追杀摩托车的新剧本了。
来源:饼干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