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脑突然弹出权限失效提示时,我手里还握着给国内车企的供货清单。”安世半导体中国区的一名工程师盯着黑屏的ERP系统,语气里满是错愕。10月17日的这场“系统骤停”,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闻泰科技147亿半导体资产危机的全面爆发——荷兰总部切断的不仅是系统权限,还
“电脑突然弹出权限失效提示时,我手里还握着给国内车企的供货清单。”安世半导体中国区的一名工程师盯着黑屏的ERP系统,语气里满是错愕。10月17日的这场“系统骤停”,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闻泰科技147亿半导体资产危机的全面爆发——荷兰总部切断的不仅是系统权限,还有中国区员工的劳动报酬,更掐住了这家中国科技公司的“半导体命脉”。
这场风暴的核心,是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那个曾被视为“蛇吞象”并购奇迹的优质资产。2018年,闻泰科技以36亿美元将其收入囊中,从此手握半导体设计、制造、封装全链条技术。在中方运营下,安世营收从低谷爬升至2024年的147亿元,毛利率突破40%,还清所有债务实现“零负债”,成为支撑闻泰转型半导体的“现金牛” 。谁也没想到,这样一头盈利巨兽会突然被荷兰政府以“治理缺陷”为由强行接管,30个全球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被冻结长达一年。
危机的蔓延比想象中更快。9月30日荷兰政府下达冻结令,10月1日安世三名外籍高管便联合向法庭提交“夺权”申请,荷兰法院未开庭就紧急暂停了闻泰创始人张学政的所有职务,将几乎全部股份交由第三方托管。短短半月,闻泰从合法股东沦为“旁观者”,而普通员工成了最先承受冲击的群体。“先是系统登不上,客户订单没法处理,紧接着就传出总部停发工资的消息。”一位安世中国员工 透露,微信群里的焦虑情绪肉眼可见,有人开始整理劳动合同,有人紧急联系客户解释供货延误 。
闻泰的困境早已埋下伏笔。2024年底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公司加速剥离消费电子ODM业务,以43.89亿元出售给立讯精密,押上全部身家“All in 半导体”。安世半导体的利润贡献占比早已失衡: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仅占闻泰总收入的30.88%,净利润却占比266%——失去安世,意味着闻泰将直面主营业务亏损的绝境。更致命的是214.98亿元商誉,这笔相当于公司净资产62%的虚拟资产,全靠安世的盈利支撑,如今控制权旁落,商誉减值的“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
荷兰方面的指控更像是精心包装的借口。所谓“张学政转移核心资源”,被指是安世向上海鼎泰匠芯超量采购晶圆,但即便该指控属实,也远不足以支撑“全面接管”的严厉措施。多位律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本质是地缘政治驱动的“系统性歧视”,荷兰借“国家安全”之名行干预之实,呈现出典型的“大口袋罪”特征。这种操作并非首次:2023年,安世收购的英国晶圆厂就被强行剥离给美国企业,如今历史在荷兰重演 。
风暴中,中国区的自救正在仓促展开。闻泰紧急拉通国内供应链,试图保住客户渠道,被中断的系统也在抢修后部分恢复,但资金链的隐忧始终悬顶。“欧洲随时可能切断资金划转,我们只能优先保障国内供货,员工薪酬的事还在沟通。”闻泰负责人的回应透着无奈。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直接:闻泰股价从历史高点171.88元跌至41.83元,市值蒸发超1500亿元,连收购其资产的立讯精密也被拖累开盘大跌 。
这场危机撕开的,是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的深层困境。当闻泰把核心资产押注海外,却未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最终在地缘政治的巨浪中翻船。正如行业分析师所言,如今的海外并购早已不是“财务游戏”,而是“地缘政治项目管理”,合规、产能备份、本地化治理缺一不可 。
10月的上海,安世中国区的办公室里,恢复部分权限的电脑屏幕重新亮起,但员工们的眉头并未舒展。147亿资产被锁、系统中断、薪酬悬空,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不仅是闻泰的至暗时刻,更是中国半导体企业出海之路的一次沉重警示——在技术竞争背后,更残酷的博弈从来未曾停歇。而闻泰的抗争,才刚刚开始。
来源:番小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