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不教的真相——赚钱的核心是“营销”,不是“技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9 07:08 1

摘要:“我学了3年技术,却不如同事会‘卖’赚得多”:社会不教的真相——赚钱的核心是“营销”,不是“技术”

“我学了3年技术,却不如同事会‘卖’赚得多”:社会不教的真相——赚钱的核心是“营销”,不是“技术”

“为什么我兢兢业业学技术,工资却只有同事的一半?”

职场中,这是最扎心的问题:

• 程序员A:熬夜写代码3年,月薪1.5万;

• 程序员B:代码水平一般,却靠“帮企业做技术方案宣讲”,月薪3万+,还接私活赚外快。

差别不在“技术”,而在“营销”。

社会从不缺“会做事”的人,缺的是“会卖事”的人。

一、为什么“学技术”的人,大多赚不到大钱?

你以为“技术过硬=高薪”,却忽略了一个残酷真相:技术是“工具”,营销才是“杠杆”。

• 技术有“天花板”:你会PS,有人比你更会;你会编程,新人比你更便宜。技术永远在迭代,你永远在“追赶”,却很难“垄断”。

• 技术是“成本项”:企业请技术员工,是“花钱解决问题”;而营销能“赚钱”——同样的产品,会营销的人能卖1000元,不会的人只能卖100元。

• 技术容易“被替代”:AI能写代码、做PPT、画设计图,但AI永远不会“洞察人心”“讲好故事”“让客户心甘情愿买单”。

那些靠技术赚大钱的人,本质上都是“技术+营销”的混合体:

• 乔布斯:会做产品,但更会“卖梦想”——“Think Different”不是技术口号,是营销神话;

• 比尔·盖茨:懂编程,但更会“卖解决方案”——把软件卖给IBM,靠的不是代码,是“商业说服”;

• 甚至网红博主:会拍视频,但更会“卖人设”——“知识付费”卖的不是内容,是“你想成为的人”。

技术是“1”,营销是“后面的0”:没有1,0毫无意义;但只有1,永远成不了100、1000。

二、“农民思维”正在毁掉你:别沉迷“做产品”,先学会“卖产品”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总有这样的人:

• 花半年做一款“完美的APP”,上线后无人问津,骂用户“没眼光”;

• 写一本“干货满满的书”,印了1000本堆在家里,怪出版社“不推广”;

• 开一家“口味绝佳的小店”,每天研究新菜品,却从不发朋友圈,抱怨“没人来”。

这就是典型的“农民思维”:只埋头“种地”,不抬头“看天”;只关心“产品多好”,不关心“谁会买”。

而赚钱的逻辑,从来是“先找买家,再种庄稼”:

• 你想做小红书博主?先问“用户缺什么”——是“减肥食谱”还是“职场干货”?再去“生产内容”,而不是“我会什么就发什么”;

• 你想做副业卖货?先问“谁会买”——是宝妈、学生还是职场人?再去“选品”,而不是“我觉得好就进货”;

• 你想做知识付费?先问“用户愿意为什么买单”——是“焦虑缓解”还是“方法落地”?再去“设计课程”,而不是“我懂什么就讲什么”。

营销的本质,是“找到需求,满足需求,让对方觉得‘值’”。

哪怕你产品一般,只要“卖得好”,也能赚钱;但如果不会卖,再好的产品也只能烂在手里。

三、普通人逆袭的最短路径:死磕“营销”,别碰“技术”

有人说:“我没资源、没人脉,怎么搞营销?”

恰恰相反,营销是“普通人唯一不需要‘背景’就能逆袭的技能”。

你不需要懂代码、会设计、有资金,只要做好3件事:

1. 选对“营销赛道”:互联网时代,3个方向足够你赚大钱

• 软文营销:你会写朋友圈吗?会写小红书笔记吗?会写“如何XXX”的干货文吗?

哪怕你文笔一般,只要能“说清一个问题”,就能赚钱——给公众号投稿、帮企业写文案、甚至自己做自媒体接广告。

▶ 案例:一个宝妈,靠在小红书写“3岁孩子辅食教程”,半年涨粉10万,接母婴用品广告,月入5万+。

• 音频营销:你会说话吗?会讲故事吗?会总结“干货”吗?

在喜马拉雅、抖音做音频节目,讲职场、讲情感、讲历史,只要有人听,就能靠“广告分成”“知识付费”赚钱。

▶ 案例:一个职场人,每天通勤时在抖音发“1分钟职场干货”,半年涨粉8万,开“职场沟通课”,卖了2000多份,收入40万+。

• 视频营销:你会用手机拍视频吗?会剪辑吗?会“对着镜头说话”吗?

抖音、视频号、B站……哪怕你拍“农村生活”“开箱测评”“职场吐槽”,只要有“独特性”,就能吸引粉丝,变现路径多到你想不到。

▶ 案例:一个大学生,在抖音拍“低成本改造出租屋”,用旧家具+拼多多好物,半年涨粉20万,接家居品牌广告,月入6万+。

这3个赛道,不需要“专业技术”,只需要“耐心+模仿+迭代”:

• 不会写?先抄爆款文案的“结构”,再换自己的“案例”;

• 不会拍?先模仿网红的“镜头角度”,再加自己的“口头禅”;

• 不会剪?用剪映“一键出片”,先做起来,再优化。

2. 学会“卖自己”:把“我会”变成“我能帮你”

营销的核心不是“卖产品”,是“卖信任”。

你要让别人相信:“你能解决他的问题”。

• 别只说“我会做PPT”,要说“我能帮你把枯燥的报告,变成让老板眼前一亮的PPT”;

• 别只说“我会化妆”,要说“我能帮你3分钟化好通勤妆,让同事以为你天生皮肤好”;

• 别只说“我会理财”,要说“我能帮你工资5000也存下钱,年底多拿2万年终奖”。

把“技能”转化为“用户的利益”,把“我”变成“你的解决方案”。

3. 用“最小成本试错”:先赚1块钱,再赚100万

别想着“等我准备好再开始”,营销的真谛是“边做边学”。

• 想做小红书?先发3篇笔记,看哪篇数据好,就复制那个方向;

• 想接文案单?先在闲鱼挂“50元写一篇朋友圈文案”,接几单看看客户反馈;

• 想做直播带货?先在抖音开“0粉丝直播”,哪怕只有10个人看,也练话术。

赚钱的路上,没有“准备完美”,只有“立刻开始”。

四、最后:别让“技术思维”困住你,营销才是“普通人的印钞机”

你不需要成为“技术专家”,但你必须成为“营销高手”。

• 技术会过时,但“洞察人心”的能力永远值钱;

• 产品会被淘汰,但“让别人相信你”的能力永远稀缺;

• 平台会变化,但“卖东西”的底层逻辑——“找到需求、满足需求、获取回报”——永远不变。

从今天起,把“学技术”的时间,分一半给“学营销”:

• 少看“如何成为Python大神”,多看“如何写一篇10万+爆款文”;

• 少研究“PS高级技巧”,多研究“小红书标题怎么写能火”;

• 少纠结“产品如何做到100分”,多纠结“如何让100个人知道你的产品”。

记住:社会不教的真相是——搞钱,靠的不是“你会做什么”,而是“你能让多少人知道你会做什么”。

营销,才是普通人逆袭的“唯一捷径”。

#搞钱思维 #女性成长 #认知觉醒 #营销干货

来源:可靠晚风NG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