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演员不演戏转行带货,是堕落还是突围?”当荧幕星光洒进直播间,我们究竟该为坚守鼓掌,还是为转型喝彩?侯梦莎的名字最近频繁出现在直播榜单上,却悄然淡出了影视片单——这位曾被誉为“军中之花”的硬核女演员,正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重新定义自己的职业路径。
“演员不演戏转行带货,是堕落还是突围?”当荧幕星光洒进直播间,我们究竟该为坚守鼓掌,还是为转型喝彩?侯梦莎的名字最近频繁出现在直播榜单上,却悄然淡出了影视片单——这位曾被誉为“军中之花”的硬核女演员,正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重新定义自己的职业路径。
十年前,《我是特种兵》让观众记住了那个英姿飒爽、眼神坚定的女兵“安然”。没有流量加持,不靠炒作引流,侯梦莎凭借扎实的演技和军人气质,在一众偶像剧中杀出重围。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人,却用角色撑起了整部剧的灵魂。此后连续参演《特战先锋》《利刃出击》等军旅题材作品,几乎成了这一类型的“御用女主”。可就在事业稳步上升时,她的影视作品突然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某电商平台每晚八点准时开播的“梦莎优选”。
这不是个例。翻看近年娱乐圈履历表,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熟悉面孔正从剧组走向镜头前的补光灯下。据《2024年中国直播电商发展报告》显示,超37%的艺人已开通带货账号,其中不乏曾获主流奖项的实力派。他们不再等待剧本敲门,而是主动握住麦克风,把粉丝关系转化为消费信任。有人嘲讽这是“晚节不保”,可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一场冷静的职业自救?
侯梦莎曾在一次采访中坦言:“拍一部戏要等半年立项,三个月拍摄,再等一年上线。而我在直播间,今晚的努力明天就能看到反馈。”这句话戳破了影视行业的残酷现实。项目搁置、资本撤资、审查调整……演员能掌控的变量太少。相比之下,直播带货虽节奏高压,但回报即时、路径清晰。对她而言,这不是逃离,而是换了一种方式与观众对话。
当然,质疑声从未停止。有人问:一个塑造过军人形象的演员,转身推销锅碗瓢盆,会不会消解角色的神圣感?但别忘了,银幕上的“兵”是角色,现实中的“人”才是本体。她没在直播间喊口号、蹭情怀卖货,而是认真试用每一款产品,甚至因为一款面膜导致过敏还当场道歉下架。这种坦诚,反而延续了她一贯的较真性格——只不过战场从片场转移到了数据后台。
更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偏偏是军旅剧演员更容易被贴上“不该带货”的标签?是不是我们潜意识里仍把这类角色神化,要求他们必须“高大全”、远离烟火气?可真正的英雄主义,本就包含直面生活柴米油盐的勇气。她可以是荧幕上扛枪冲锋的女战士,也可以是现实中为家庭精打细算的妻子母亲。多元身份,不该成为枷锁。
反观当下影视环境,中生代女演员的困境尤为明显。超过35岁,能接到的角色往往局限于婆婆妈妈或工具性配角。而军旅、谍战类剧集本身产量有限,更新周期长。与其被动等待一个不确定的机会,不如主动开辟新赛道。侯梦莎的直播间粉丝画像显示,30-45岁女性占比高达61%,正是曾经追剧的核心受众群。她们买的不只是商品,更是一种信任延续。
这条路注定不易。直播行业淘汰率极高,头部效应明显。没有团队包装、不擅长吆喝的她,靠的是细讲解、慢推荐的“笨功夫”。有次为了验证一款电饭煲效果,她连煮三天不同米种做对比测评。这种近乎执拗的认真,像极了当年为演好狙击手反复练习瞄准的模样。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那股劲儿。
有人说她“丢了初心”,可初心是什么?是热爱表演艺术,还是服务观众需求?如果后者成立,那么无论是通过剧情传递价值,还是通过好物改善生活,本质都在付出专业能力换取认可。在这个意义上,她的选择或许比困守等待更忠于自我。
当行业红利退去,每个人都得回答:我是靠光环吃饭,还是靠本事生存?侯梦莎的选择未必适合所有人,但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演员的价值,不该被单一维度定义。未来会不会重回荧幕?她说:“有机会当然愿意,但现在这条路,我也走得很踏实。”
星光会暗,但灯火可续。也许真正的“不归路”,从来不是选了哪条道,而是走着走着,忘了为什么出发。而她,似乎一直记得。
来源:策略喜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