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美的一首宋词,被拍进《甄嬛传》,一度抢了主角的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8 03:58 2

摘要:当年《甄嬛传》热播时,甄嬛趁合宫夜宴,独赏倚梅园,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带火了唐代诗人崔道融的《梅花》: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一首诗,一段历史,一个小故事

曲有误,周郎顾。

当年《甄嬛传》热播时,甄嬛趁合宫夜宴,独赏倚梅园,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带火了唐代诗人崔道融的《梅花》: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一字之差,倒也不是编剧没文化。

若“不逆”,怎能体现出甄嬛一生的曲折,从闺阁小姐,到后宫佳丽,再到菀菀类卿,期间斗华妃、斗皇后,出甘露寺,失果郡王,又以熹妃回宫,最终独掌权柄,这个过程何尝不是一种逆袭。

在这部经典的宫斗剧,除了华妃那句“溅人就是矫情”,都显得挺有文学素养,沈眉庄那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诠释了她的执拗与倔强。

而温太医温实初那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又岂止是“洛阳亲友如相问”。

有些爱,止于唇齿,掩于岁月。

到头来,还是雍正帝直接,毕竟他是天子。选秀那日,甄嬛无意上就,变着法的素,然而在雍正看来,倒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后来,更是在碎玉轩“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雅致中,蠢蠢欲动。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甄嬛那句“嬛嬛一袅楚宫腰”,以至于让雍正信誓旦旦,“朕定不会让你玉减香消”。

古装剧配古诗词,倒也是相得益彰,遗憾的是,这一次他们又读错了。

这错进错出,便成了甄嬛对雍正的错付,曲有误,周郎并不总是每次都顾。正如甄嬛指尖流淌出的《湘妃怨》: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萧郎不归。

“嬛嬛一袅楚宫腰”句,出自宋代词人蔡伸的《一剪梅》: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其中“嬛嬛”并不读huán,而是读xuān xuān,作轻盈、貌美状,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有:靓妆刻饰,便嬛绰约,柔桡嫚嫚,妩媚纤弱。

《诗经·周颂》中有“闵予小子”篇: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这其中的嬛,则读qióng,同“茕”,谓孤独。

所以无论是甄嬛,还是雍正帝,在剧中都将这句读错了。自然,影视话本,无可厚非,读huán也有其妙处,毕竟和甄嬛的名字贴切。

蔡伸这首词,大意可解为:

乌黑的长发,随意堆在枕上,翠翘落在一旁。午睡时,从梦中惊醒,眼前满是她娇美的模样。她身姿婀娜轻盈,就像昔日楚王宫中的佳丽。然而春色匆匆,只怕这景象很快就会消散;

朱门柳树下,有一座小桥,曾是她的居所,多少次,能见窗外马蹄声响起,以为是她归来。眼前的风月,令人愁苦,独自忍受着孤独,奈何两处相思,无处消解。

这是一首闺怨词,字里行间都是回忆与相思,春愁满溢,寂寞无依,对心理描写极为细腻,算是婉约词中的佳品。

词人蔡伸乃是北宋大书法家蔡襄之孙,徽宗政和五年中进士,“靖康之变”前,康王赵构拜河北兵马大元帅,蔡伸前去投奔,留其幕府。

北宋灭亡以后,赵构即位,朝廷南迁,蔡伸改知滁州。

时秦桧当权,排挤宰相赵鼎,蔡伸因与赵鼎交好,坐累被罢。后又起知徐州,宦海沉浮,累官至左中大夫,赐服金紫,爵建宁县开国男。

六十九岁时,蔡伸与世长辞,赠特进。有集《友古词》,存词175首,这首《一剪梅》就是他的代表作。

在文坛,蔡伸享有盛名,其书法得祖父蔡襄笔意。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