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紧挨密云旧城还有一座建于明万历四年的新城。新城西距旧城五十步,属于新、旧城之间的夹道。新城周长六里一百九十八步,高三丈五尺,宽二丈,为正方形,亦设东西南三门。护城河的深、宽也与旧城相同。
图文/王海【部分配图源于软件】
密云县旧志载:密云城在京城东北一百三十里,城背倚治山,面对黍谷。白河抱其西北,潮河夹其东南。
密云的这座旧城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周长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宽二丈八尺,城西北稍狭窄。设东西南三門,护城河深二丈,宽一丈五尺。
紧挨密云旧城还有一座建于明万历四年的新城。新城西距旧城五十步,属于新、旧城之间的夹道。新城周长六里一百九十八步,高三丈五尺,宽二丈,为正方形,亦设东西南三门。护城河的深、宽也与旧城相同。
古人所称的密云新旧两城到清末和民国时期人们在称呼上已不分新旧,常被合称为密云城或密云老城了。
密云古城在上世纪中期虽已消失,但密云旧志收录了不少有关城建方面的文章。尤其是始创,增建,形制等方面的记录都很详细。如下摘录的这篇古文,是明万历年曾任蓟辽总督,刑部尚书刘应节撰写的《密云新建重城记》,碑文简括地记述了密云新城的建设情况。
明刑部尚書刘应節密雲新建重城记·万历六年·顺天府志
昔先王以城郭池之备责诸掌固惟曰遏劉悍難以定王國以康兆民易之坎曰王公設险以守其國是故城以資險险以資守誰能廢之在周宣盛時仲山甫以上卿有築齊之役詩人为歌蒸民之章比獿狁孔亟则命南仲往城朔方詩人於是赋出車而以攘夷歸功焉要之自古圻甸要荒皆有城故春秋有城必書有筑必書然而以中原视边邊陲则边重若設镇畿輔以屏内翰外则视邊陲为尤重我祖宗神武布昭廓清沙漠百數十年嘉靖中葉專設大臣一員督鎮蓟門驻節密云縣治夫密雲为古檀州今最爾邊邑耳城郭湫隘不足以容畜民庶予前承乏兹役将卜地东偏建一连城而未果也乃關中晴川楊公來谋之镇撫監司諸君毅然举事叢土命日計徒庀材伐石於山陶甓於野畚插取之軍丁餱糧请自帑藏豪发罔干於有司肇工萬四年逮五年而讫事計城高三丈五尺阔二丈周圍一千一百七十九丈甃以砖石深其隍堑樓橹門闑飞櫗巚堞巍然稱雄镇矣夫密雲西拱金陵與居庸紫荆相为犄角北临古北东控渔阳西南则为潞河万艘並下國计攸关此要害之地也今者崇城百雉层台数寻以畜衆則士马雲屯以貯餉則芻糧山积此謂金城天府之國也龍盤自艮水合在坤雙城并峙势若连雲两河潆洄宛如襟帶此風雨陰陽之所交也由是督府運帷诸将抱桴无事則厲兵秣马以示备有警则分道出师勢若建瓴此誠形势之便夫京师天下之根本也密雲镇其幹也邊邑其枝叶也幹强枝叶愈茂而根本益固是故險其屯集完其守備由此以奏于襄之绩而奠天子之邦其功岂在山甫南仲下哉
上古时期无论是王国还是侯国,都把城郭以及护城河当做国家的根本,甚至视为王权的象征。《周易·坎卦》就有"王公设险以守其国"的记载。从而可知,城池作为战略屏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周宣王鼎盛时期,仲山甫曾以卿士身份主持了齐国筑城工程,为此《诗经·大雅·烝民》就为后世留下了颂歌;当猃狁部族威胁日盛之际,周宣王又命南仲率军戍守朔方,《小雅·出车》篇,亦将攘夷之功载入了史册。
由此可见,自商周以来,无论是京畿腹里还是边疆要地,城防建设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在《春秋》经传中,但凡记载筑城事件,必以"城某"或"筑某"为要目,这些足以证明历代圣王对筑城设垒的高度重视了。
我大明王朝肇基以来,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定鼎中原,北逐胡虏于漠北,边陲百余年晏然无事。到了嘉靖中期,鉴于京北蓟门防务之紧要,特别设置总督大臣一员,驻节密云县城。
密云古称檀州,虽说是弹丸边邑,但其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县治西接居庸、紫荆二关,拱卫京师;北控古北口天险,屏障畿辅;东连渔阳要地,襟带辽海;西南濒临潞河漕道。其重要性与边政建设,关塞戍守和社会民生紧密相关。然而旧有城郭规模狭小,规制简陋,不足以容纳军民、储备粮秣,每遇边警军马调动时,小城尽显局促之态。
前两年我主持蓟镇边政期间,就想扩建密云城池,踏勘了城东地势,也做了规划,正准备增筑连壁新城时,却因军务繁忙未能实施。直到万历四年,关中晴川公杨兆继任总督后,他积极与镇抚司、监司各位僚属会商后,决定重启增建密云新城的工程。
随后便广征民夫,遴选工匠,采南山之石,烧北地之砖。戍边军士负责取土运料,粮草补给全由官仓支应,未给地方百姓增加任何经济负担。
这次修建“密云重城”的工程自万历四年春破土,至万历五年冬告成,历时一年多。
新建城高二丈五尺,地基宽二丈,周长一千一百七十九丈。城垣内外都用砖石垒砌。整体来看,雉堞高耸,敌楼相望,城门之上都建有飞檐谯楼。城外深挖的护城河,宽、深都超过两丈,并开挖了水渠,引潮、白两水绕城环流,形成天然屏障。登临城楼远眺,可见西山如屏,长城似带,潮河汤汤,云蒸霞蔚,真乃"金城天府"之形胜也。
密云新城的建成,使蓟镇防务设施焕然一新。平时可屯驻重兵,储备粮秣,战时则可据险固守,分兵策应。密云新旧重城的地理位置极具战略价值,这里西拱皇陵,与居庸、紫荆互为犄角;北瞰古北要隘,控扼漠南通道;东接渔阳故地,呼应辽东防务;西南襟带潞河漕运,保障京师粮道。完全符合《孙子兵法》所称的"衢地则合交"。由此密云可谓为名副其实的九边之枢纽,京师之锁钥。
今观新城气象,雉堞连云,楼橹相望,士卒枕戈待旦,粮草堆积如山。实在是人们惯称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也。
新城竣工之际,我们抚今追昔,想那周宣王筑城之功,南仲戍边之绩,千载以来令人感慨。而今杨兆公主持的边政筑城之功,于国家而言,上可宽解天子之忧,下可保障百姓安居乐业,其功其德,可与山河同寿,与日月同辉。于是,今将密云重城修筑始末,刻石立碑,以垂不朽。(万历六年孟冬吉日 立)
来源:一品姑苏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