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211高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种经济发达的地方。那些大城市,藏龙卧虎,名校扎堆,仿佛成了“好大学”的代名词。可很少有人留意到我国西北这片辽阔土地上其实也有很多重要高等教育资源,它那片地儿同样藏着不少有历史底蕴而且实力很强劲的21
说起211高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种经济发达的地方。那些大城市,藏龙卧虎,名校扎堆,仿佛成了“好大学”的代名词。可很少有人留意到我国西北这片辽阔土地上其实也有很多重要高等教育资源,它那片地儿同样藏着不少有历史底蕴而且实力很强劲的211高校。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省(区),面积达30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32%。这里有着广阔无比的自然风光,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还有不少具有特色的高等教育资源,虽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比不上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但这里也拥有一些在国内甚至是国外都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等学府。
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差异性,在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方面,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集中特点,陕西省的情况尤为突出,成为西北地区名副其实的教育重镇。位于陕西的211高校数量多于其他西北省区,把地区内科技人才资源整合在一片土地上。
把西北地区的211高校过一遍,这地方的教育实力由13所211高校显示出来,其中12所在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里。这帮高校中,有几个算得上是西北区的教育龙头,好比西安交通大学,既是985工程第一批入围院校又处在国内总体水平第十二位的位置并且肩负起带领西北地区教育进步的责任。像西北工业大学就以航空、航天、航海的“三航”闻名,全国第22,某些学科领地处于领先地位。
除去这两大名牌学府,西北电子科技大学也不可小觑,虽然是211院校,在电子、信息这些相关的学科上比不少985还要强不少,位列全国第35位。对于想考电子信息技术的考生而言,这个学校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甘肃兰州大学作为西北唯一的985和211高校,是整个西北地区的教育拼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甘肃全省教育资源的“独苗”。这所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1909年就有了,所以它在科研上成果很多,出了不少重要的科研人才。兰大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导致它的发展存在一些现实问题,诸如难以招揽并留住优质师资之类的情况,这也成为了制约其整体发展的关键要素。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具有特色的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起源于1999年,是由7个科教单位合并而来。这所大学有非常明显的特色,有很多博士后流动站的资源,在高考录取的时候,它的分数线比较低,特别是对于那些分数很高但是没有考上顶尖高校的学生来说,这是一大福音。它像陕西师范大学一样是教育部直接领导的师范院校,被叫做“教师的摇篮”,这些年来,一直向全国特别是西北地区输送源源不断的中小学教师。
不得不提的还有一所创办于1902年,曾经被《大英百科全书》载入史册的世界著名大学---西北大学。它在国际上的合作也很有特色,在国内的高校里,有不少被大家认可的学术项目都属于国际合作。长安大学在我国交通、汽车方面的学术发展上做了不少贡献,在学校中有独创的一个试验场叫做汽车综合试验场,它是世界上独有的汽车综合试验场,给人们带来了重要的研究场地。
除了那些知名高校之外,在西北还有一些录取分数不是特别高的211院校,可以供一些分数稍低的考生关注以下。比如新疆大学、 石河子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这些学校的排名稍弱一些,可是它们在农业,生态环境,边疆治理这类科研方面积累了诸多成果,实际的学术水平并不可小觑东部那些排名靠前的学校。对那些成绩没能进入高分段的考生来说,它们给了这些考生冲刺211高校的机会,这样就做到了教育的公平。
在这几个西北地区的院校背后其实还能发现一些共同的困境,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无法为教育资源的发展带来助力,地理位置导致优秀的老师既吸引不到也无法留得住,在国际排名上的评价无法真正体现出该大学的实力等等。但是东西部教育资源长期不均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西北高校的存在不仅仅是科研基地,还是为我国艰苦行业、基层地区输送人才的摇篮。
这些阻碍当然得换点新招,比如说区域内院校共享资源,跟东部高校联合提升知名度也可以啊,或者国家政策扶持,借着“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机会也能发展以下。数字化教学也可成为一个突破口,在线教育的方式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地理限制而带来的消极影响。
考生自身而言,在报考学校的期间,不妨重新思考下报考西北211大学的意义,一次升学选择,也是与国家战略同行。这些高校因为地理位置,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对于考不过东部的名校线的同学来说也创造了不少机会。同理,那些学校的毕业生活跃在当地以外的领域,并非都囿于本地,不少人凭借自身的打拼走向了成功的坦途。
西北的211们,你们身上装着好多的故事呢。在发展教育这件事情上,你们是一块重要的砖头,更是一个因为所在地理位置就被人给忽视掉了的实力派团体。回归到事情本身,我们需要有更全面的角度来审视高校所创造的质量和人才的价值,而不能简单以地理位置、是否是国际排名去判断。重新给这些高校一个公道的肯定,就是对教育公平和国家战略的一种理解和拥护。
来源:外向海风ysstJ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