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客户端迎来大变样,功能升级还免费,用户越用越上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7 23:50 1

摘要:现在大家每天拿起手机,总爱刷刷各类APP看信息,以前不少人觉得主流媒体客户端没啥特别的,打开大多是传统内容搬到线上,用的人不算多。

现在大家每天拿起手机,总爱刷刷各类APP看信息,以前不少人觉得主流媒体客户端没啥特别的,打开大多是传统内容搬到线上,用的人不算多。

但慢慢会发现,这些客户端不一样了,不再只局限于发新闻,而是用互联网思维做了深层改变。

它们有的整合资源集中发力,有的开放内容生产吸引用户和大V入驻,还有的增添民生服务板块,从“新闻工具”变成“生活帮手”。

这些变化让主流媒体客户端逐渐贴近人们的日常使用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有客户端却少人用”的状态,慢慢在大家的手机使用场景里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

过去不少主流媒体客户端,只是把传统媒体的内容搬到线上,就像简单复制粘贴一样,用户活跃度和传播力都比不上其他互联网平台,经常遇到“有客户端却没多少人用”的尴尬情况。

但现在不一样了,越来越多媒体开始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打造自己的客户端,这可不是简单加个功能或者升个级,而是从思维到机制再到生态的深层改变。​

​就拿浙报集团旗下的潮新闻客户端来说,它把浙江新闻、天目新闻、小时新闻三个客户端整合到一起,形成了省级媒体客户端2.0时代。​

​打破了内部的组织架构壁垒,把用户资源集中起来,不再是以前各干各的“单兵作战”,而是变成了“集团军作战”。​

还有大众报业集团的“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它没有只靠自己的采编团队做内容,而是采用专业用户生产(PUGC)模式。​

通过“大众号”和“V-IP频道”向社会开放内容生产,吸引了近3000个用户和正能量大V入驻。

到2025年1月的时候,已经有212位大V入驻了,涵盖了文化、健康、旅游、财经等好几个领域,这些大V的全网总粉丝数加起来突破了1.9亿。​

这种“开门共创”的方式,比以前“闭环生产”能产出更多样的内容,也能吸引更多不同需求的用户。​

九江市融媒体中心打造的掌中九江客户端,更是把“以用户为中心”做到了实处,它不只是做新闻,还把自己从“新闻工具”变成了市民的“生活帮手”。​

比如和当地行政审批局合作,上线了手机版“九江12345市民服务热线”,市民有问题不用跑线下,在手机上就能反映。​

还上线了指尖饭卡、优选商城、掌九票务这些民生服务板块,老百姓日常生活能用得上,自然就愿意经常打开这个客户端,用户黏性一下就提上去了。​

这种转变其实很明智,毕竟用户用客户端不只是为了看新闻,能解决生活问题才更有吸引力。

现在微短剧特别火,已经成了吸引和留住用户的好办法,很多主流媒体也放下了对微短剧社会价值的顾虑,开始用微短剧辅助宣传。​

2025年初,澎湃新闻客户端率先上线短剧频道,并举办“优秀微短剧迎新春展映”活动,时至7月,重庆的新重庆客户端与麦芽传媒携手,也推出了短剧专区,短剧热潮渐起。

四川观察客户端已经更新到9.0版本了,它最新上线的短剧频道分类特别细,有年代、都市、家庭等20个子分类,里面的微短剧差不多有3000部,用户想找什么类型的都很方便。

河南广播电视台的大象新闻客户端更有意思,不光推出了微剧频道,还和红果短剧一起做了竖屏访谈微综节目《旷野电台》。

让屏幕前的观众能参与到对话里,屏幕内外的故事能互动起来,这种形式比单纯看剧更有代入感。​​

而且这些媒体客户端和其他平台不同,不同的点在于因为它们对用户完全免费,这一特质极大提升了自身吸引力,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同时大象新闻还搞来了每日打卡这么一个活动,用户在每天看剧的同时还能够拿到线下的相关福利,这下用户们不仅每天都会看,有时候还会叫别的人也来看。​

除了短剧,小游戏也是吸引用户的一个好方法,封面新闻在前段时间就推出了“游戏工坊”,可以让用户在客户端内也可以玩游戏。​

一开始上线了“2048”“盖塔楼”“打地鼠”“来找茬”4款休闲小游戏,用户玩游戏攒积分还能赢现金红包。​

其实这些做法背后,能看出来媒体确实花了心思研究用户的喜好和需求,知道大家平时喜欢看短剧、玩小游戏,就把这些内容加到客户端里,让客户端不只是看新闻的地方,还能娱乐放松。​

不管是加短剧、加小游戏,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背后其实是主流媒体客户端在进行多维度的转型升级。​

这种融合不光体现在内容形态上,技术应用、渠道整合、产业拓展这些方面都在融合。​

渠道融合现在已经成了主流媒体客户端发展的标配,上海报业集团就整合了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三个客户端的资源。​

在2025年1月1日推出了全新的上观新闻客户端,里面一共设了39个频道、195个栏目,走的是“媒体+政务+服务”的融合模式。​

他们还通过联合直播、统一技术平台这些办法,让采编和运营深度融合,不光优化了资源配置,传播效果也更好了。​

新的“上观新闻”日均原创发稿量比以前多了3倍,日均App下载量也提升了20倍,这个增长幅度还是很明显的。​

​在技术方面,很多主流媒体客户端也没落下,潮新闻接入了“传播大脑”大模型和新华智云“视频快编”,能实现AI写稿、智能拆条、横竖屏自动转换。​

​每天自动生成的内容超过1万条,这样一来,微短剧、短视频的制作成本就大大降低了,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北京日报、新甘肃等客户端,借助算法推荐与用户数据体系,准确找到不同的受众群体,依据用户特征,推送新闻、政务、服务、游戏等多元内容,实现信息的个性化分发。​

实现了“千人千面”的综合信息流,用户打开客户端看到的都是自己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体验会更好。​

不过,主流媒体客户端的这种转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有不少难题要解决。​

比如怎么在让更多人用客户端的同时,保证内容质量不下降,怎么在学互联网产品思维的时候。

不丢了媒体该有的责任,怎么在赚钱和保持公信力之间找到平衡,这些都是需要好好琢磨的问题。​

其实主流媒体有着十足的底气,只要他坚守住“真实”与“有用”这两条底线,并且传播方式更加贴近民众,那么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而不是搞些花里胡哨的噱头,就能在众多信息和声音里站稳脚跟。

毕竟公众一直都需要靠谱的信息,需要一个可信赖的获取信息的入口,这种需求是一直存在的,这就是主流媒体最硬的底气。

主流媒体客户端从单一新闻推送,到整合资源、增添服务,再到引入短剧和小游戏,完成了一次全面蜕变,用户黏性和实用性显著提升。

像潮新闻的技术赋能、上观新闻的渠道融合等,都展现出转型成效,不过,如何平衡用户增长与内容质量、兼顾商业价值与媒体责任,仍是待解难题。

但只要坚守“真实”与“有用”,持续优化服务和体验,这些客户端定能在信息洪流中站稳脚跟,成为公众获取靠谱信息、享受便捷服务的重要平台,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