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4日,全国首次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省际联考顺利开考,考试在天津、河北、江苏、重庆、广东等9个省(市)同时进行,共有来自11省的1009名考生参加了本次考试,其中12名考生跨省份报考。长期照护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护工”,根据国家职业标准,长护师需要综
2025年第21期 | 总第21期 | 养老服务专题
从职业确立到技能等级认定 长期照护师进入加速推进阶段
9月14日,全国首次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省际联考顺利开考,考试在天津、河北、江苏、重庆、广东等9个省(市)同时进行,共有来自11省的1009名考生参加了本次考试,其中12名考生跨省份报考。长期照护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护工”,根据国家职业标准,长护师需要综合运用基本生活照料及基础护理技能,在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多元服务场景中,为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人员等提供涵盖基本生活照料、基础医疗护理、心理照护等复合型服务。
热点微评
长期照护师作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背景下设立的新型职业工种,虽发展历程尚短,但推进速度迅猛。2024年2月,人社部与国家医保局联合颁布我国首个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将长期照护师纳入国家职业体系,确立了初、中、高三个技能等级和广覆盖的申报条件,为职业化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2025年4月,江苏南通率先举办全国首场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共有81人通过认定,实现了从标准制定到人才认定的落地突破;5月,国家医保局编写并出版配套培训教材,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9月14日,全国首次省际联考顺利展开,覆盖九省市千余名考生,甚至出现跨区域报考现象,标志着这一职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一系列紧凑而高效的政策推进与实践探索,展现了国家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推动养老服务专业化的坚定决心。
长期照护师这一职业的设立,精准回应了失能人群多层次、跨领域的照护需求,也重新定义了照护服务的专业内涵与社会价值。与传统护工相比,长期照护师更注重综合技能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服务内容涵盖功能维护、康复支持、心理慰藉和安宁疗护等多方面,不仅提升了服务质量,也增强了职业的社会认同与尊严。此次省际联考更具有机制创新意义,通过统一标准、试题和证书互认,打破了地域壁垒,初步建立起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为构建全国统一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未来可进一步推动职业标准与学历教育、继续培训有机衔接,鼓励更多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完善与职业技能等级挂钩的薪酬激励与职业发展通道,拓宽从业者成长路径。同时,积极拓展服务边界,支持长期照护师向失智照护、康复指导、安宁疗护等细分领域深化发展,培育如“照护规划师”等新型复合型岗位。只有让长期照护师成为一个有前景、有回报、有尊严的职业,才能真正吸引和留住人才,凝聚社会与专业力量,夯实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人才根基。
1.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
9月16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共五方面19条举措。提出,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面。加强对养老护理、家政服务、长期照护等领域从业人员培养培训,落实有关支持政策。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家政服务职业评价体系,引导家政企业开展岗前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技师培训等。
2.天津:关注阿尔茨海默病,加快老年医学人才培养
9月18日,由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员会、市老龄办共同主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承办的202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主题宣传活动暨天津市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启动仪式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举行。本次活动以“早防早治,守护认知”为主题,旨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全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科学认知,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综合防治服务体系建设。
3.广东:拟培养600名老年医学人才
9月1日,广东省2025年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班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开班。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表示,今年,广东将培养600名老年医学人才。培训班提出,各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老年综合评估、医养结合模式与实践等核心内容开展培训,培养一支“懂老人、爱老人、善医老人”的南粤老年医学骨干队伍。
关于社会政策观察
社会政策观察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研发的服务政府和社会的产品,由关注热点、热点微评、相关链接三个模块组成,侧重关注公益慈善、儿童福利、养老服务、残疾人保障四个领域,旨在倡导从实践中求破解热点难点之道,传播典范案例,推动实践与政策创新。
关于养老研究中心
养老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老龄政策进步,搭建行业实践创新平台,孵化公益项目及社会企业。提供战略咨询、项目孵化及评估、人才培训及资源链接等专业服务,打造中国老龄事业及产业的知识支撑体系。
邮箱:er@bnu1.org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