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谢良佐(1050年-1103年),字显道,人称上蔡先生,号逍遥子, 寿春上蔡(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北宋时期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学生,“程门四学士”之一。
谢良佐(1050年-1103年),字显道,人称上蔡先生,号逍遥子, 寿春上蔡(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北宋时期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学生,“程门四学士”之一。
网络图片,侵权联删
北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谢良佐拜程颢、程颐为师,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号称程门四先生。
据说,谢良佐当时已小有名气,为在学问上做出一番成就,专程到河南扶沟向时任扶沟知县的程颢求教学问。他初见程颢,程颢待以客人之礼,但谢良佐却说:“我是来拜师问学的,愿做先生的弟子。”程颢便把他安排到一个小屋居住。那间屋子非常简陋,房顶漏雨,四壁透风。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北风怒吼,大雪纷飞,谢良佐晚上没有蜡烛,白天没有炭火取暖,饭也吃不饱,他对此却毫不在意,他仍苦思勤学,因而大有收获。
谢良佐严于律己,修身甚谨,每天写日记,对所做之事经常反思,日常言行皆用礼仪约束,如有违背便自己惩罚自己。谢良佐曾说:“要克制自己,必须从本性最难克服的地方克服。”他认为修身的最大障碍在于刚愎自用、自欺欺人的心态,骄傲自大的心态。一年后,他与程颐相见后,程颐曾问他:“一年来有何进益?”他答道:“唯去得一‘矜’字。”程颐十分高兴地说:“这足以证明你的用功,你已经学会独立思考了。”
北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谢良佐进士及第后,曾任河南渑池、湖北应城知县。
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谢良佐被人推荐,受到宋徽宗赵佶的召见,被派往书局任职,后又斥为管库,监管京西竹场。他认为宋徽宗的年号“建中”与唐德宗的年号相同,很是“不佳”,还说皇帝“不免播迁”,而得罪了赵佶,因此被关进监狱,且废为平民。谢良佐晚年信佛,曾言:“吾常习忘以养生”。
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谢良佐去世,谥号“文肃”,著有《论语说》。
谢良佐创立了上蔡学派,是心学的奠基人、湖湘学派的鼻祖,在程朱理学的发展史上起到桥梁作用。谢良佐的学说以仁、天理为主体,讲究修身养性,且掺杂禅学思想。以“生意”解释仁,活者为仁,死者为不仁。人身体麻痹不知痛谓不仁,桃杏之核可种而生者称仁。仁体现万物的生意。“格物穷理”,必须从认识“天理”才能获得。上承二程思想,下启朱熹“穷理”学说,又开陆九渊“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的先河。
谢良佐在程朱理学发展中是极重要的一个思想家,使二程之学在南渡之前得到重大的突破性的发展,为南渡理学进一步昌盛,以及林立派别的出现有奠基和开启的双重之功,其弟子有朱震、曾恬、詹勉、郑毂、朱巽等人,被誉为“程门高弟,以上蔡为第一。”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文章如果还看得过眼,就请赏小可一个赞,然后关注一下吧!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来源:龙城史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