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企业遍布全球,但为什么提到企业“管理理论”,我们想到的总是美国的“精益生产”,日本的“全员质量管理”。却很少听到有中国的企业输出什么“先进管理理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国内企业35岁就是职场老人,没公司愿意要了?
为什么“996”、“007”成了企业狼性文化,员工艰苦奋斗的标签?
为什么“降本增效”就是把裁员降薪当成管理法宝,企业争相模仿,一个比一个玩得狠?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企业遍布全球,但为什么提到企业“管理理论”,我们想到的总是美国的“精益生产”,日本的“全员质量管理”。却很少听到有中国的企业输出什么“先进管理理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即使那些耳熟能详的世界级企业家,我们提到的总是美国的安德鲁·卡耐基、乔布斯、日本的稻盛和夫等,如果中国非要挤进去一位,华为任总算一个吧。
有人总结了,中国的企业管理理念核心就三条:
“你干得好,是我领导有方”;
“你干不好,是你自己能力有问题,跟我无关”;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这哪叫什么“管理理论”,完全就是草台班子的江湖口号而已。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讲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很多都把自己的企业给“管”死了。
跟那些西方管理大师学的PDCA、六西格玛、精益管理、ISO体系管理、360度考核、KPI考核……,把简单的事情越搞越复杂化。
天天搞管理创新,还美名其曰:企业管理要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
其实国内企业的“管理创新”,无非就是把基础的、简单的工作搞复杂,明白的事把大家搞糊涂,繁琐的流程把大家搞崩溃,再来回折腾。
企业比没有管理更可怕的就是“过度管理”。
国内改革开放后很多第一批发家致富的企业老板,其实大都是靠野路子发家致富。只不过赶上了时代风口,胆大加上个人能力,他们骨子里哪有什么“企业管理”一说。
很多老板就是“一言堂,家长制”的管理方法,简单且粗暴,把“我的地盘我做主”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这些“暴发户企业家”的眼中,什么职业经理人,高级管理人员,什么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都是狗屁,都不值一提。因为在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就是:“你这么厉害,怎么我是老板,你是打工的?”
所以,中国的企业管理就是“强者管理理论”。
谁掏钱发工资,谁的话就是真理,谁的话就是“管理”。
老板说东,公司不会再有一个人敢说西。
以前都是吃时代的红利,很多企业老板处处呈能,显得自己行行是专家理手,行行都可以评头论足一番。
当潮水退去,很多企业老板在经营上闯劲不足,或已黔驴技穷。
所以,中国的企业老板,当他们事业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一般只会从以下四个地方寻找“管理突破”:
一大群企业老板,坐在教室里,听着那些从来没搞过企业的“企业管理专家”,滔滔不绝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战略理论,教他们如何创办企业,做大做强。
很多老板上完MBA,回家后满脑子都是“融资,战略,上市”,然后公司没多久就折腾黄了。
还有一些保守型老板的管理理念,就更可笑,仍停留在周扒皮使唤长工的层次。
拿着封建社会地主的管理模式去管理现代企业的员工,这就叫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和先进生产力的矛盾。
还有一些管理“激进”的老板,他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天天谈战略!
恨不得把波音737发动机安装在拖拉机身上,急功近利,好高骛远。
几乎所有的企业创始人都有一个伟大公司的梦想,梦想有一天跟大公司一样风姿卓绝、驰骋商海,时刻以大公司为榜样,模仿大公司的制度、架构、文化、战略等等。
但实际情况是,正是这些大公司的制度、战略、架构在不知不觉间把企业管理逼上了绝路。
“发包管理、劳务派遣工,少给工资,出了事领导不用负责。”这些现代剥削制度,居然光明正大的当作了很多大企业的“管理理念”。
比如某知名空调企业的女领导:“眼里只有钱,不想着努力奋斗。”管理还停留在地主思维阶段。
这生态怎么可能产生啥优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论。
真正做事的、懂管理的老板是看《新闻联播》的,是读《毛选》的,而不是在自己办公室摆满一整面墙柜的书装点门面的。
而老板一旦发大财基本就是两个结局:
其一是自大,自我膨胀。凭运气赚来的钱,凭能力亏掉;
其二就是企业内“绿林文化”盛行,遍地都是亲信,然后这些人会凭自己的能力把公司搞垮。
在华为,管理就是以利益为核心,以制度为保障,以文化为纽带。
任正非还说:“在管理改进中,坚决反对完美主义,坚决反对繁琐哲学,坚决反对盲目的创新,坚决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坚决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坚决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加变革,坚决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行实用。”
因为企业家不光是懂经营管理的能手,必定还是懂哲学的思想家。
国内企业输出不了“先进管理理论”,根本原因是国内企业太着急挣快钱了。
草台班子的本性就是把资本的血腥和贪婪表现得淋漓尽致,哪还顾得上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建设。
应该在企业走势上升的时候,狠抓企业管理理论建设。而不是在企业开走下坡路了,开始病急乱投医。
任何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都不是灵丹妙药。
加之私企、外企、国企、事业单位都不在一个平台上竞争,适用的管理手段也大多不一致,对员工的管理方式也不一样,所以无法形成普遍接受的管理理论。
没有公平的竞争环境,不平等的外部条件,如何能产生一个一致有用的“管理理论”?
来源:指尖上的BI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