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院线电影上映和网播的“空窗期”都很长,动辄就达到三个月以上甚至到半年时间,以保障院线的权益。
众所周知,院线电影上映和网播的“空窗期”都很长,动辄就达到三个月以上甚至到半年时间,以保障院线的权益。
比如今年的大爆款《哪吒2》2月份上映,也到了暑假才开始网播。
而另外一部爆款电影《南京照相馆》都三个月的时间了,还在院线上映。
然而,有一部电影却很例外,10月1号就上院线了,明天就开始网播了,以前还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操作,那就是电影《毕正明的证明》。
其实不说原因,大家也很清楚,因为电影亏本太厉害了,片方不太能够接受,想要转网播能够及时“止损”。
看看这一段时间的票房吧。
《毕正明的证明》上映了17天了,票房只有7000多万,还不过亿,而总预测成绩也只有8000多万。
对比一下其他的电影,《志愿军》预测成绩有6亿,《刺杀小说家》也有快4亿。
《毕正明的证明》属于小成本的剧情片,但是七八千万的成绩,确实亏损挺多的。
这一部电影的排片一直都不高,但票房更是连这一点排片都撑不起,连续好几天的时间都在“倒挂”,因此,粉丝们吐槽说排片的问题,其实也是由市场决定的,毕竟,院线也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电影上映两天之后,投资人陈励志还在朋友圈抱怨和诉苦,说国庆口碑最高的,成绩却垫底,其他的几部新片,票房甚至“比不上老片”。
言外之意,就是为《毕正明的证明》鸣不平,觉得7分的电影输给了不敢开分的电影。
肉眼可见的落寞。
其实,《毕正明的证明》口碑确实还算不错,在豆瓣上有7.4分的评分,但也谈不上相当惊艳。
总体而言,这一部电影的优点和缺点都相当明显。
电影的叙事聚焦到90年代的绿皮火车上,男主小的时候被偷过,长大后励志要当反扒警察。
但是进入警队的第一天就腿部就受伤了,他却信念不倒,利用自己的伤情,得到了盗窃集团大白桃的赏识,成功打入了“荣门”。
其实警察抓小偷的戏份,大家看的不在少数了,《天下无贼》《黄雀》等作品都是讲述反扒的。
但是这一部电影将反派集团还是呈现得很有“江湖味”。
90年代的扒手很不光彩,但各个都是“活学活用”,入门拜师就像是经历一场军事活动一样,怎么练手,连眼,怎么声东击西,怎么解纽扣,割口袋,怎么用美人计,都很有讲究。
扒手中等级森严,规矩重重,就像一场江湖打戏,很有人情世故的意味。
再搭配上90年代的绿皮车,警服,时髦的大波浪,很能将人拉回到那个年代。
不过,30年的时间,外面的世界早就沧海桑田了,现在人都不用带钱包,小偷们也失业了,很多年轻的观众,特别是30岁以下的,估计很难去理解这里面的逻辑和行为,觉得很浮夸。
我想,这也是这一部电影被无视,票房扑街的直接原因吧,没有找到和年轻观众们的共鸣点。
不过,从那一段共同经历中走出来的观众们,看的还是过瘾的。
来源:挖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