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林右旗:金秋菊苣喜丰收 拓宽群众致富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7 18:25 2

摘要:金秋时节,沃野生金。经过春耕夏耘的辛苦忙碌,内蒙古巴林右旗8000余亩菊苣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田地间,割秧机、起收机、运输车穿梭忙碌,一颗颗菊苣正从田间走向市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金秋时节,沃野生金。经过春耕夏耘的辛苦忙碌,内蒙古巴林右旗8000余亩菊苣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田地间,割秧机、起收机、运输车穿梭忙碌,一颗颗菊苣正从田间走向市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近年来,巴林右旗将特色菊苣产业作为扎实推进振兴乡村行动的重要抓手,在巴彦塔拉苏木建设“万亩菊苣育秧+种植基地”项目,以订单回收的方式,搭建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牧户”合作平台,不仅由基地统一提供优质种苗,还协调基地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围绕春耕播种、田间管理、果实采收各环节,开展“一对一”指导,确保种植户“种得好、能丰收”。

“菊苣抗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能力强,不会出现倒伏现象。在采用育秧种植技术后,亩产可达4.5~5吨,按照每吨1200元的订单回收价格,每亩可卖5000余元,收益十分可观。”文全农牧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文全指着装满菊苣的运输车算起增收账,合作社目前种植菊苣1500亩,产值可达800余万元,有效提高了合作社经营收益,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丰收喜悦的背后,是产业链延伸的底气。目前,巴林右旗由巴彦塔拉苏木菊苣育秧种植基地统一对接菊苣生产加工企业,与内蒙古维你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新鲜菊苣采收后将直接运往加工厂,加工成菊苣根茶、菊粉等保健品,远销世界各地,进一步夯实稳定销售渠道,让种植户省心又安心,获得稳定收益。

菊苣种植的机械化程度不高,栽种、除草、捡拾过程需要大量人工投入。目前,以菊苣育秧种植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上百名农牧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劳务收入2.5万余元,越来越多农牧民在参与产业发展的同时,实实在在享受到增收红利,实现了“顾家”与“挣钱”两不误。

“基地推行‘劳务+培训’模式,我们在这干活,既能获得劳务报酬,还能免费学习从入门到精通的全流程技术,对于想在家门口发展特色种植业的农牧户来说,这真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在基地务工的农牧民毛四丫说。

巴林右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耿德永表示,目前,巴林右旗以菊苣育秧种植基地为中心,带动全旗农牧民种植订单菊苣8000余亩,预计纯利润可达2600万元左右,菊苣产业切实成为群众家门口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随着一垄垄“金疙瘩”走出田野,走向世界各地,菊苣产业不仅为村民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益,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下一步,巴林右旗将继续沿着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坚定前行,进一步深挖菊苣价值,延长产业链条,为农牧民铺就一条越走越稳、越走越宽的共同富裕道路。(端木、李荣耀)

来源:乡村学妹娜娜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