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川区以金昌市第三小学与金川区双湾镇中心小学为首个试点单位,创新实施阵地、队伍、体系、文化、管理“五融合”模式,走出教育均衡与民族团结相融互促的新路径。通过“师资统管、同标考核”机制,推动教师双向流动。城区教师“下沉”传播先进理念,乡村教师“上浮”分享实践智慧
近年来,金川区以“打破校际壁垒、共享优质资源”为目标,扎实推进城乡小学教育共同体建设,实现农村小学全覆盖,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篇章。
△金川区教共体圆桌云课堂
金川区以金昌市第三小学与金川区双湾镇中心小学为首个试点单位,创新实施阵地、队伍、体系、文化、管理“五融合”模式,走出教育均衡与民族团结相融互促的新路径。通过“师资统管、同标考核”机制,推动教师双向流动。城区教师“下沉”传播先进理念,乡村教师“上浮”分享实践智慧,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城乡学校备课、上课、教研、评价“四同步”,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地域限制,惠及各族青少年。两校融合“阳光教育”与“美德教育”特色品牌,组织城乡学生互访、结对成为“成长伙伴”,在共同学习生活中增进了解、建立友谊,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各族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在试点成功基础上,2023年全区推广教共体模式,实现农村小学全覆盖。各结对学校因地制宜深化合作:市实验小学与金川区双湾镇东四沟小学联合开发融入非遗文化的“乡土艺术课程”;市第六小学与金川区农垦小学建立“每周联合教研”机制;市第七小学与金川区双湾镇天生炕小学打造“劳动+科技”共育模式,共办“城乡科技劳动节”。这些实践不仅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更搭建起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城乡学生在共同课程与活动中拓宽视野、互学互鉴,教师在校际协作中提升育人能力,各族师生在教育共享中增强认同感与凝聚力,生动体现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常态化、实效化。
△金昌市第三小学和双湾镇中心小学开展教共体教研活动
金川区教共体建设始终坚守“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初心,将促进教育公平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师资有序流动、文化深度融合,为城乡学生提供同标优质教育,营造共学共进的成长环境。这一过程既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改革实践,更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课堂。教共体建设让各族师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深理解、凝聚共识,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心灵深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蓬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华丽篇章。
记者:刘伟业
来源:金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