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放政策礼包,北向资金狂买科技股,这行情能稳住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7 15:14 2

摘要:最近看盘的朋友估计都有个感觉。科技板块好像悄悄热起来了。就说10月13号那天,早盘盘面还晃晃悠悠的,没个准头,结果下午突然就发力反弹,尤其是半导体板块,直接带头往上冲,收盘的时候涨了1.84%,成交额更是飙到240多亿,比前几天热闹多了。更显眼的是北向资金,当

最近看盘的朋友估计都有个感觉。科技板块好像悄悄热起来了。就说10月13号那天,早盘盘面还晃晃悠悠的,没个准头,结果下午突然就发力反弹,尤其是半导体板块,直接带头往上冲,收盘的时候涨了1.84%,成交额更是飙到240多亿,比前几天热闹多了。更显眼的是北向资金,当天一口气净买入89亿,创下近半个月的新高,而且仔细看就知道,它重点加仓的全是半导体、AI这些科技类股票。这波动静肯定不是空穴来风,主要是工信部最近密集放了好几波政策大招,从传统行业升级到前沿技术研发全给覆盖到了,现在2.5亿股民都在琢磨:这回科技股的行情,到底能不能稳住?

先说说那些最实在的政策礼包,真不是喊口号的虚活儿,全是能落地的硬举措。9月29号那天,工信部一口气发了石化、建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好几个行业的稳增长方案,时间跨度直接给到2026年,核心就俩字:数字化。比如石化行业,明确要搞“人工智能+石化”,专门针对分离、蒸馏这些关键工序做场景模型,还得建行业专属的大模型;钢铁行业更具体,要把人工智能和冶金机理结合起来,不光推通用大模型,还得搞适合具体场景的小模型;汽车行业则重点推进智能工厂建设,让研发、生产全流程都用上AI,能省不少人力成本。

这还不算完,10月12号,工信部又联合另外六部门出了个《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时间直接管到2028年,里面说要搞共享制造平台,开放检验检测资源,还特别提了要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提升工业数据的供给能力。说白了就是政府帮着企业搭平台、通数据,让那些好技术能更快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不用企业自己瞎摸索。这些政策看着覆盖的行业挺杂,但最终都绕不开科技产业链。不管是传统行业的智能化改造,还是新兴产业的场景拓展,都得靠半导体、AI、工业软件这些“硬科技”来撑着,相当于给整个科技产业链铺了条快车道。

除了眼前的产业升级,长远的技术布局也没落下。早在4月18号的发布会上,工信部就明确说了要加快6G研发,现在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推进组,出了50多项研究成果,还在测试通感一体化、无线AI这些关键技术,同时跟欧盟、韩国这些国家搞国际合作,不想掉队。可能有人觉得6G还远,现在琢磨太早了,但技术研发从来都是提前布局的,现在打下基础,未来才能在全球竞争里占住位置,而且这个过程中,通信设备、芯片这些产业链环节早就开始受益了,不是等6G商用了才有用。

政策刚落地,市场和企业的反应已经很明显了。企业这边不是光等着政策扶持,而是真的在搞技术突破。就拿半导体设备来说,以前高端示波器只要超过60GHz带宽的,海外都对咱们禁运,想买都买不到,结果现在有家叫万里眼的公司,直接搞出了90GHz的实时示波器,不光是全国第一,在全球也能排第二,一下就把这个封锁打破了。还有新凯来这家企业,最近展出的16款设备全用名山命名,从薄膜设备到刻蚀设备样样都有,形成了“集团军作战”的模式,不再是单个设备突围,这种布局能更快打破海外的系统性垄断,比单打独斗强多了。

产业数据更能说明问题。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已经达到495.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42%,连续五年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同比还涨了35%。国产设备的份额也在往上走,从2020年的7%涨到了2024年的19%,虽然像光刻、量检测这些关键环节的国产化率还低于20%,但架不住增速快啊,替代空间大得很。下游需求也跟得上,2025年全球生成式AI的支出预计要涨76%,达到6440亿美元,其中80%都得花在AI服务器、智能手机这些硬件上,而这些硬件的核心就是半导体芯片,需求摆在这儿,科技企业的订单自然不愁。

资金端看得更清楚,“聪明钱”从来不会瞎买。10月13号那天,北向资金是越涨越买,上午市场震荡的时候就买了35亿,下午科技股一发力,直接加仓到89亿,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跟科技沾边的权重股被重点买入。半导体板块的成交额也很说明问题,10月9号那天成交额突破300亿,虽然中间有波动,但整体量能一直在线,10月15号又涨了1.38%,这说明资金是真的在进场布局,不是短期炒一波就跑的那种。

可能有人会问,以前也出过不少科技政策,为啥这回不一样?关键在于“政策+技术+需求”这三要素凑齐了。以前的政策可能是单点发力,比如只扶持某个环节,这回是从上游研发、中游制造到下游应用全链条支持;以前技术上可能只是单个产品突破,现在是“集团式突围”,像润鹏半导体的12英寸生产线已经投产了,能年产48万片功率芯片,直接供应汽车电子、新能源这些刚需领域;需求端更不用愁,新能源汽车要智能座舱,工业要智能制造,AI要算力支撑,每一个方向都离不开科技产品,不是虚头巴脑的需求。

券商也给出了明确信号,中国证券报都发文说科技成长仍是主线,多家券商的四季度策略报告都看好科技方向,认为内外政策共振会带来不少机会。具体看几个核心赛道:半导体设备里的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AI领域的算力芯片和行业应用,还有工业母机、工业软件这些“卡脖子”环节,都是政策重点扶持、资金重点关注的方向。就拿工业软件来说,以前CAD、CAE这些工具软件的国产化率不足5%,基本被海外垄断,现在政策推动下,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能超2000亿,替代空间巨大,企业只要能做出好产品,根本不愁卖。

不过也得客观看,行情肯定不是直线往上走的,10月14号半导体指数就跌了5.25%,10号那天也跌了5.58%,说明短期波动肯定有。但这种波动不是坏事,正好能筛掉那些纯炒概念、没实际业务支撑的资金,留下真正看好产业逻辑的长期资金。毕竟科技股的行情从来不是靠情绪堆起来的,最终得看业绩兑现。企业的技术突破能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订单,行业的国产化率能不能持续提升,这些才是支撑股价的根本,光靠政策喊口号可不行。

从长远看,这次的科技行情底气比以前足多了。以前可能是单点政策刺激,一阵热乎劲过去就凉了,这次是全产业链的系统性支持,能持续发力;以前可能只靠国内需求撑着,现在国产设备和技术已经开始参与全球竞争,市场空间更大。就像工信部强调的,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通过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协同这些方式,让创新要素真正流向企业。

说到底,工信部的政策是给科技产业搭了个好台子,但能不能唱好戏,还得看企业的真本事。技术能不能落地,订单能不能拿到。对咱们普通股民来说,不用盯着每天的涨跌慌神,重点看那些有真东西的公司,比如能做出高端设备、市占率在慢慢涨的。科技行情不是赚快钱的活儿,是跟着产业升级走的长期事儿,只要这个大方向不变,就不用怕短期波动,踏实看基本面、找靠谱企业就行。

来源:健康趣话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