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5岁的她来说,这只是一张可以撕着玩的硬卡片;对皮衣哥,却像给漂泊三年的小船,突然焊牢了锚点。
11月底,安娜就能拿到那张印着“邯郸”二字的户口页。
对5岁的她来说,这只是一张可以撕着玩的硬卡片;对皮衣哥,却像给漂泊三年的小船,突然焊牢了锚点。
河北公安把这条通道叫“特事特办”,翻译成人话就是:材料可以后补,流程必须快跑。
DNA亲子鉴定报告、涉外收养公证书、使馆未婚证明……别人跑半年,安娜只抽了一管血、拍了一张照片,窗口就盖了“绿色通道”四个红章。
户口落定,下一件大事是“去哪儿上学”。
教育局提前半年锁位——邯郸市唯一带“国际”二字的公办幼儿园,给安娜留了一张粉色小床。
课程表上除了拼音、折纸,每周二和周四还多出一节“巴基斯坦文化课”:老师教她用乌尔都语数1到10,再学画手绘Henna。
园长说得很实在:“先让她知道‘我从哪里来’,才能安心留在邯郸。
”
吃饭问题,政府用一张“清真食品补贴卡”解决。
每月800块,直接打进皮衣哥的社保卡,定点肉铺刷一下就能拎回两斤新鲜牛肉。
安娜最爱的是“清真版北京烤鸭”,师傅用特制香料代替料酒,片皮依旧酥脆,她能把一张小饼卷成拳头大,吃得满脸甜面酱。
三个月体重涨了两公斤,血红蛋白从90冲到110,医生笑着补刀:“再补就超标了。
”
身体在长,心里的坑也得填。
北大六院的儿童心理科把安娜的第一次测评结果叫“32分警报”——安全感低到同龄孩子的警戒线以下。
艺术治疗师给出的药方是:沙盘、手指画、外加一只毛绒骆驼。
第三次测评,分数飙到78,夜里惊醒从一晚四次降到一次。
治疗师偷偷告诉皮衣哥:“她开始把‘家’画成有院子的平房,屋顶飘着中国国旗,门口却站着一个穿纱丽的女人——那是她亲妈。
”
语言天平正在倾斜。
安娜现在会用中文砍价:“叔叔便宜点,五块钱!
”
却怎么也想不起乌尔都语“妈妈”怎么说。
专家警告:6岁前丢失母语,成年后身份认同容易“断根”。
统战部干脆把“双语角”搬进幼儿园,每周三下午,乌尔都语志愿者和她做“只许说母语”游戏,谁说了中文就被刮鼻子。
第一次游戏,安娜被刮了23下,第二天主动要求加课。
跨国法律那头,巴基斯坦驻华使馆把苏美拉的未婚证明公证寄到邯郸,顺带附上一张“移民须知”:
若婚后想带孩子回伊斯兰堡,必须经巴基斯坦家庭法院重新裁定监护权;
若留在中国,安娜18岁后可同时申请巴国海外公民证,免签去沙特读大学。
皮衣哥把这张纸折好,放进安娜的卡通书包夹层:“等她12岁,自己决定飞不飞。
”
故事讲到这儿,你会发现:
一张户口,不只是落户,是把“黑户”两个字从人生里撕掉;
一顿烤鸭,不只是吃肉,是让异域味蕾先向中国点个头;
一节母语课,不只是学说话,是给未来的身份留一条回程隧道。
安娜的案例被写进河北“涉外人文关怀示范”红头文件,意味着流程被复制、预算被单列,下一个“安娜”不必再靠媒体刷屏才能上户口。
皮衣哥最近学了一句成语——落叶归根。
他跟我说,等安娜真正拿到身份证,要带她去村口那棵老槐树底下拍张照。
“根扎下去,叶子想往哪飘,都饿不着。
”
5岁混血女孩的秋天,正在邯郸的槐树下,一寸寸长成了中国颜色。
来源:a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