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心血管风险研究、可转化治疗靶点成果是核心选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7 12:14 2

摘要: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期间,《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EHJ)主编Filippo Crea教授接受了本刊专访。作为心血管领域的顶级期刊,EHJ始终引领科研与临床转化的前沿方向;而Crea教授深耕该领域多年

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期间,《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EHJ)主编Filippo Crea教授接受了本刊专访。作为心血管领域的顶级期刊,EHJ始终引领科研与临床转化的前沿方向;而Crea教授深耕该领域多年,对疾病管理、科研热点及全球协作有着深刻洞察。本次采访凝聚其对疾病管理、科研转化的深度思考,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为全球心血管领域的权威学术平台,EHJ不仅是前沿科研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深刻影响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节奏,其论文发表原则对科研人员的研究定位具有重要指引意义。Crea教授凭借在心血管领域与学术出版领域的双重积淀,在采访中对EHJ的选题逻辑与价值导向给出了解释,尤其强调残余心血管风险研究、可转化治疗靶点成果的重要性,为科研人员精准锚定研究方向、提升成果转化潜力,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权威视角。

问题一

您在本次会议中分享了慢性冠脉综合征(CCS)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从临床实践角度看,当前CCS管理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CCS管理的核心挑战:破解“无狭窄性心绞痛”的诊断困局

谈及CCS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Filippo Crea教授指出,当前CCS管理的核心挑战在于疾病本身的复杂性。“长期以来,临床界普遍认为心绞痛或心肌缺血由冠状动脉狭窄引发,但随着认知深化,我们发现‘无狭窄性心绞痛’同样常见 ——患者因胸痛就诊,血管造影未发现明显狭窄,但其症状实则源于冠状动脉循环的功能性异常。”

这种功能性异常既可能影响血管造影可见的冠状动脉,也可能累及微循环。尽管目前已有明确“无狭窄性心绞痛”病因的检查工具,但Crea教授强调:“唯有推动这些检查手段的全面普及与规范应用,才能实现疾病的精准诊断,这正是破解CCS管理复杂性的关键所在。”

问题二

2025年心力衰竭、心脏肿瘤学和心血管成像领域前10篇论文已公布,这些论文对临床的价值是什么?

心脏肿瘤学论文的临床价值:为癌症患者的心血管保护提供循证支撑

针对2025年心力衰竭、心脏肿瘤学及心血管影像学领域“十大论文”的临床价值,Crea教授重点聚焦心脏肿瘤学领域。他表示,该领域的医疗需求正呈显著增长态势,背后有三大核心原因:

其一,在心脏肿瘤学领域专家的努力下,癌症幸存者数量持续增加,这类患者随病程进展会逐渐面临各类心血管风险;

其二,65岁以上需接受慢性癌症治疗的人群日益增多,老年患者本身更易出现心血管并发症;

其三,多数癌症治疗方案存在明确的心血管副作用。

“这三大因素叠加,使得需心脏肿瘤学干预的患者数量大幅上升。而相关研究论文的核心价值,正是为这类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与长期管理提供高质量循证依据,最终改善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Crea教授补充道。

问题三

EHJ作为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未来在推动“从基础到临床”转化研究中将重点布局哪些方向?期刊如何通过平台功能促进研究成果更快转化为临床实践?

EHJ的科研转化布局:聚焦三大领域,加速 “从实验室到病床” 落地

作为心血管领域的顶尖期刊,EHJ在推动“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研究中,将重点布局三大核心方向。

首先是人群研究,优先发表聚焦“残余心血管风险”的成果。Crea教授解释:“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传统风险因素仅能解释50%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原因,剩余50%与‘环境暴露因素’(exposome)相关,包括空气、噪音、光污染,以及感染性疾病、心理健康问题、社会隔离等。我们希望通过这类研究,进一步完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防控体系。”

其次是临床研究,既重视能提供循证依据的临床试验,也认可高质量观察性研究。“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来自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观察性研究质量极高,极大拓展了临床对不同人群疾病治疗策略的认知。”

最后是研究成果转化,这也是EHJ的核心发力点。“作为临床导向的期刊,我们优先发表‘明确新治疗靶点’且‘近期可转化为临床干预手段’的研究,助力科研成果快速落地到实际诊疗中。”

问题四

请您评价一下杂志收录的中国研究特点,请给中国研究者一些论文写作的建议。

CCS管理的核心挑战:破解“无狭窄性心绞痛”的诊断困局

谈及EHJ收录的中国研究,Crea教授给予高度评价:“中国不仅是EHJ论文提交量最高的国家,同时也是本次ESC大会研究摘要提交量最多的国家,在两大核心学术平台上均展现出亮眼表现。”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研究的优势体现在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质量也稳步提升:“我们收到了大量来自中国的优秀人群研究与临床研究,且中国在转化医学领域的活跃度日益提高,已成为全球心血管科研社群的重要力量。”

对于中国研究者的论文写作,Crea教授给出简明建议:“继续沿着当前的方向深耕,保持在人群研究、临床研究与转化研究中的优势。全球心血管科研是一个共同体,欧洲、亚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区需紧密协作,共同推动领域发展,全球研究者都应携手共进。”

总结

本次与Filippo Crea教授的对话,不仅厘清了相关领域临床核心问题,也明确了心血管科研 “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路径,更凸显了中国研究者在全球学术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未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普及、循证研究的深入及全球科研协作的加强,心血管领域将更高效地破解临床困局,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诊疗方案,持续推动全球心血管健康水平的

来源:国际循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