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杭州九堡时装街与杭乔路交叉口,百余个流动摊位挤占车道、油烟弥漫、噪声扰民,让本应便捷生活的“烟火气”成了周边居民的“烦恼气”。这处自发形成的野生夜市经潮新闻报道后(详见专题:聚焦杭州九堡“野生夜市”),引发广泛关注。九堡街道迅速行动,开展专项整治并规划疏导点。
杭州九堡时装街与杭乔路交叉口,百余个流动摊位挤占车道、油烟弥漫、噪声扰民,让本应便捷生活的“烟火气”成了周边居民的“烦恼气”。这处自发形成的野生夜市经潮新闻报道后(详见专题:聚焦杭州九堡“野生夜市”),引发广泛关注。九堡街道迅速行动,开展专项整治并规划疏导点。
潮新闻“问政潮客厅”直播节目现场,各方代表共话野生夜市治理。潮新闻记者 包一圣/摄
昨天(10月16日),潮新闻“问政潮客厅”直播节目请来专家、管理部门、街道负责人及摊主代表,共同探寻夜市治理之道。(详见专访:问政潮客厅丨一头是烟火 一头是秩序,杭州“野生”夜市的困局与出路)
摊主代表:希望获得合法经营空间,避免打游击
九堡时装街毗邻临平区,周边居民、上班族既有就餐、购物需求,又有通行需求,需要两边城区共同探索一套堵疏结合的治理方法。
夜市摊主老关,来自东北,已在九堡生活了近五年。“这里人多、热闹,摆摊成本低,适合我们这种小本经营者。”他坦言,夜市虽然满足了许多上班族和居民的夜间消费需求,但确实存在环境杂乱、交通堵塞等问题。“我们也希望有个固定、干净的地方,既能做生意又不影响别人。”摊主中,有为生计奔波的中年人,也有尝试创业的年轻人,还有从事自媒体直播等新业态从业者。他们普遍希望获得合法经营空间,避免打游击式的奔波。
老关的说法代表了许多摊主的心声:“只要政府划定合适区域,明确规范,租金合理,我们愿意配合管理。”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所长、研究员唐玉认为,九堡夜市现象揭示了城市发展中的深层矛盾:一方面,城市现代化追求整洁有序的环境;另一方面,地摊经济承载着灵活就业和民生需求。这种秩序与活力的冲突,需要通过创新治理来化解。
唐玉建议,首先应科学划定禁止区、限制区和疏导区,利用闲置地块、待建土地等设立“潮汐式”或“固定式”夜市点位。其次,建立简明易懂的负面清单制度,聚焦食品安全、燃气安全、卫生责任等核心问题。此外,可推行首违不罚、警示教育等柔性执法方式,构建管理者与摊贩之间的信任。从更长远来看,需要引入专业运营力量,提升夜市业态品质。
现代化的城市应兼收并蓄、和谐共融,包容多元业态和不同阶层的生活需求。九堡夜市的问题,是挑战更是机遇。
九堡街道时装街野生夜市整治前后对比图 九堡街道供图
管理新路:探索疏堵结合,力争多方共赢
“我们辖区面积15.8平方公里,人口超30万,管理难度确实很大。”九堡街道负责人坦言。面对时装街夜市现状,街道曾开展多次整治,累计劝导1600余起、查处200余起,但此类问题容易反复,需建立长效机制来持续治理。
究其原因,摊贩“出摊时间基本在后半夜到凌晨4点,这个时段管理力量最薄弱”。加之摊贩使用改装车辆,流动性极强,且群体中出现就业困难人员、自媒体创业者等新面孔,给传统执法带来新的考验。
近期召开的浙江省委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转向民生温度”,给九堡街道提供了治理思路。街道探索疏堵结合新路径,整治前三天,工作人员向摊贩发放通告,既明确整治要求,也指引合规经营方向。“目的不是罚扣多少车辆,而是还路于民、还安宁于民。”九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末说。
目前,街道开放了三个备案疏导点,共剩余约140个摊位可供摊主入驻。其中“钱潮夜市”位于地铁东城购物中心,配备降温设备,还为残疾摊主减免租金。张末表示:“摊主若形成品牌,我们还可协助其开店。”目前已有20多个摊位迁入疏导点。
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景观监管处副处长崔学玲认为,此类问题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余杭“舒心夜市”、钱塘“惠民餐车”等案例证明,通过合理规划让疏导点与商圈互补,能实现多方共赢。这场治理实践,正从“猫鼠游戏”转向为烟火气寻找安身之所的探索。
九堡夜市的治理,是一场关于城市温度与精度的考验。从居民投诉到街道响应,从摊主困惑到专家把脉,多方对话共盼治理需兼顾包容与秩序。正如节目中嘉宾的共识:“浙里城市”的烟火气,应是“市容与繁荣并存,烟火与灯火共亮”。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