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离婚8个月,前妻突然生了个娃,DNA一出来,康先生直接傻眼:合着婚姻最后一年,自己全程在帮别人养媳妇+养胎。
“离婚8个月,前妻突然生了个娃,DNA一出来,康先生直接傻眼:合着婚姻最后一年,自己全程在帮别人养媳妇+养胎。
”
绵阳朋友圈这两天被这条狗血剧情刷屏。
有人骂女方狠,有人替男方亏,但最扎心的评论区是——“3万块精神损失费,够买他这顶绿帽子吗?
”
法院一审给了答案:3万,四川省内同类案子平均也就2.8万,数字看着寒碜,却是法官在法条里能掏出的上限。
想多拿?
得证明“过错持续久、后果足够惨”。
康先生现在把希望押在11月的再审听证,案号都挂出来了:(2025)川07民再XX号,绵阳中院门口已经有人蹲直播,看能不能把抚养费也翻案。
为啥还能翻?
一句话:发现“新证据”。
婚里最后一年,胡女士把产检记录藏得比私房钱还深,离婚时法院压根不知道肚里还揣着一个。
按照《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第55条,只要新证据能影响原判决,就能申请再审。
去年四川类似情形,37%的案子真把抚养费改判了——数字不高,但总比买彩票强。
更戏剧的是,胡女士已经再婚,现任老公对外放话:“尊重司法,少点舆论。
”翻译过来:别再扒了,再扒流量就反噬了。
可网友不买账,抖音上“绿帽司机”剪辑版已经百万播放,康先生白天跑网约车,晚上被乘客认出来:“兄弟,你就是那个3万哥?
”他只好苦笑:“单子多的时候,一天能挣三百,比赔偿款厚实多了。
”
省高院把这事列入家事审判典型案例,妇联也下场,说“重点保障离婚后娃的权益”。
潜台词:钱可以撕,孩子别受伤。
可现实是,康先生独自带大儿子,幼儿园学费、兴趣班、感冒吊瓶,全是自己扛;另一边,新生娃的奶粉钱,法律上亲爹得掏,但亲爹是谁,还得等二审再掐。
有人支招:把胡女士婚内聊天记录、转账红包全翻出来,能证明她长期隐瞒怀孕,精神赔偿就能往“持续久、后果重”上靠。
律师提醒:关键证据别光截图,得公证,否则二审法官看都不看。
还有个小动作:去中国裁判文书网蹲(2025)川07民终XX号,一旦公开,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就能照抄作业。
最戳心的细节是,康先生把顺风车头像换成儿子卡通照,评分栏里乘客留言:“司机话不多,车里全是儿歌。
”没人关心他能不能拿到更多赔偿,只知道他得先挣今天的饭钱。
狗血剧再精彩,落到个人头上,不过是深夜收车回家,电梯里那30秒的沉默。
二审12月开庭,结果没人能押宝。
唯一确定的是,法律能给的数字永远追不上生活砸过来的重量。
来源:在郊外的小径赏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