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县共建(长垣市)举办小麦抗湿晚播栽培技术培训会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17:57 2

摘要:近日,河南省多地出现连续降雨天气,导致田间土壤水分饱和,部分玉米生产农田出现积水,夏玉米收获期被迫推迟。为应对这一不利天气条件对小麦种植的影响,确保长垣市绿色小麦生产项目顺利推进,小麦能够在有限生长时间内完成关键发育并取得高产,10月10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

近日,河南省多地出现连续降雨天气,导致田间土壤水分饱和,部分玉米生产农田出现积水,夏玉米收获期被迫推迟。为应对这一不利天气条件对小麦种植的影响,确保长垣市绿色小麦生产项目顺利推进,小麦能够在有限生长时间内完成关键发育并取得高产,10月10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综合共建县(长垣市)绿色小麦生产项目组携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小麦所、资环所、植保所及长垣分院,在长垣市举办了小麦抗湿晚播栽培技术培训会。

此次培训会吸引长垣市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120余名代表积极参与,现场发放了400余份宣传资料,为参会者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指导和学习资源。

培训会上,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所张建周副研究员详细讲解了小麦从“播前准备”到“播后管理”的全流程调控技术。他指出针对当前土壤湿涝问题,首要任务是排除田间积水,通过开挖“三沟”(厢沟、腰沟、围沟)及时排水,将土壤含水量降至适宜范围(手握成团、落地即散,约70%-80%)。待土壤墒情适宜后,采用旋耕机或深耕犁进行耕翻,深度控制在25-30厘米,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透气性。在品种选择上,他推荐优先种植冬性偏弱或半冬性、生育期短、分蘖力中等偏强、抗寒抗湿及抗病性好的小麦品种,以确保在缩短的生长周期内完成发育。同时,他强调了种子包衣的重要性,以有效防治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在播种方面,他建议抢晴播种、适墒播种,通过合理增密来弥补晚播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控制播种深度在3-4厘米,以实现浅播且深浅一致。此外,他还介绍了小麦出苗后的管理策略,强调冬前促根壮苗、春季促分蘖成穗、后期保灌浆增粒重,以实现小麦高产。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资环所李丙奇副研究员针对土壤涝渍问题提出了改良措施。他建议采用秸秆还田配合腐熟剂的方法来改良土壤、增肥防涝。具体操作是将前茬作物玉米收获后的秸秆粉碎(长度小于10厘米),每亩施用1000-1500公斤,并配合撒施秸秆腐熟剂(如每亩200克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再耕翻入土。这一方法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改善土壤透气性,减少湿涝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同时,他强调了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指出湿涝地块普遍缺磷,需比正常多施20%-30%的磷肥,如每亩施用磷酸二铵15-20公斤;在小麦起身期或拔节期每亩施用氯化钾8-10公斤以增强小麦抗逆性;在小麦灌浆期喷施2%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连喷两次,间隔七天,以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小麦千粒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夏明聪副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小麦在湿涝条件下的植保防控技术。他强调了种子包衣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并指出冬季应针对田间杂草类别及时采用不同的除草剂进行防治,且防治杂草宜早不宜晚。春季则需重点防治湿涝易发的病虫害,如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蚜虫和红蜘蛛等,并给出了具体的防治配方:使用20%井冈霉素水剂100毫升兑水40公斤喷淋茎基部防治纹枯病;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蚜虫;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红蜘蛛。在小麦扬花初期,每亩使用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5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若遇阴雨天气,则需隔5-7天再喷一次。

培训会围绕小麦抗湿晚播栽培技术展开,旨在应对多雨、土壤黏重等导致的播种延迟问题,通过品种选择、水肥优化、植保防控等综合手段,弥补晚播对小麦生长周期和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实现“晚播不减产、晚播能稳产”的目标,为长垣市绿色小麦生产项目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来源:河南经济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