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游记》是中国首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更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也正因此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86版电视剧《西游记》的播出,更是那只泼猴成为家喻户晓的
《西游记》是中国首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更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也正因此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86版电视剧《西游记》的播出,更是那只泼猴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每年暑期都会重返荧屏,至今已陪伴了三四代人近四十年时光。
《西游记》剧照
吴承恩这位《西游记》的作者,也随之名垂青史。历史上,他与荆藩的第六代亲王朱翊钜有过数年相处,甚至《西游记》的最终定稿也有荆藩的贡献在内。
朱翊钜,生年不详,为追封荆庄王朱载墭(音shèng)的嫡长子,荆端王朱厚烇的嫡孙,生母荆庄王妃马氏。
其父朱载墭,生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并于嘉靖八年(1529年)十月受封永安王。虽为庶出,可由于其父荆端王自正德十年(1515年)起长期罹患疾病,他成为独子,是荆王爵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朱厚烇患病后,经其嫡母荆和王妃刘氏奏请,由其二弟富顺王朱厚焜(音kūn)代行礼仪。然而舐犊情深是人之天性,即便朱厚烇贵为贤王也无法抵挡,眼瞅着儿子年岁渐长,收回二弟手中权力的欲望越来越强。
嘉靖十六年(1537年)正月,在他的奏请下,年及弱冠的永定王正式取代叔叔,被朝廷任命为代行荆王礼仪者。
“癸巳 从荆王厚烇请,命其庶长子永定王载墭代行礼仪。先是,正德中王病,其母妃刘(氏)奏以王弟富顺王厚焜代行。至是,墭年已长成,具册封为永定王。故更命之。”(《明世宗实录》)
遗憾的是,身强体壮的朱载墭,竟然没能熬过几十年如一日缠绵病榻的老父亲。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正月二十一日,永定王朱载墭薨逝,终年34岁,朝廷赐谥曰端穆。
荆王墓出土玉圭
好在永定端穆王留下了两个子嗣:嫡长子朱翊钜和嫡次子朱翊䦃(音zhuō)。其中朱翊钜在父王去世前已被册封为永定王长子,具体时间不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六月二十二日,荆端王朱厚烇薨逝,在位47年,享年61岁。
朱翊钜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顶着个永定王长子的头衔主持工作多少有些不好看,故此当年十月,朝廷册立他为荆世孙,以便他名正言顺的管理府事。
“庚寅……改封荆府故永定王载墭长子翊钜为世孙,赐敕管理府事。”(《明世宗实录》)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四月,以保定侯梁继璠、吏科右给事中李遇元为正副使,持节前往湖广蕲州,正式册封荆世孙朱翊钜为荆王,世孙夫人胡氏为荆王妃。
朱翊钜袭爵后行事谨小慎微、恭敬事上,以忠孝闻名于世。
朱翊钜生母永定王妃马氏,一早便去世了,可其嫡祖母荆端王妃孟氏,和亲祖母荆端王夫人刘氏依然在世。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他奏请进封嫡祖母为太妃,祖母为次妃。
古代“太”通“大”,有始、世之意,代表着更高一级的身份,比如太子、太后,历代以来文武官员获得诰命之后,也会恩封其妻子及父母,其妻封夫人,其母则加一太字为太夫人。所以亲王太妃即亲王嫡系女性长辈之意。
然而对皇帝而言,先皇的嫔妃也是太妃。如此一来很容易搞混淆,故此朝廷绝少会同意册封亲王嫡系女性长辈为“太妃”。成化年间,襄定王朱祁镛曾上疏请求册封母妃靖氏为“太妃”,结果就被朝廷以“王所请非旧章”为由所拒。
至于次妃这个名号,自永乐朝起成为庶出亲王之母进封的顶流,且想要获取这一名号,有一个重要条件是嫡母已经离世。
回过头来看朱翊钜的奏请,可以发现,无论是为嫡祖母奏请太妃封号,还是给亲祖母奏请次妃封号,都需要一定的勇气,一个不好便会遭致朝廷的申饬。未成想,朝廷不仅不降敕斥责,反而全都准了。
已下一城的朱翊钜决定再接再厉。
前文说过,永定王妃马氏红颜薄命,其后朱载墭又续娶寿氏为妃。朱翊钜受封后第一时间为父母请封,永定端穆王被追封为荆庄王,追封马氏为荆庄王妃。这是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寿氏的身份就有些尴尬了。
荆王墓出土金镶宝石珍珠簪首
朱载墭明明有子,却续娶寿氏,有违明英宗定下的“诸宗室王府凡无子者方许请继室”这条祖制。瓦剌留学生的人品虽然被人诟病,可他定下的两条诏令,却晋升为祖制一直被严格执行:其一为废除殉葬,其二便是这一条。
因此当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月,朱翊钜奏请册封继母寿氏为荆庄王继妃时,被朝廷毫不留情的驳回。
“乙卯,荆王翊钜请封继母寿氏为荆庄王继妃。不许。令甲,亲王元妃有子者,不得立继妃,即继配复有子,止封夫人,无进封继母为妃例故也。”(《明世宗实录》)
论到明代宗室,“一群不事生产毫无产出的蛀虫”,几乎是大多数人有志一同的观点。这一论断不能说错,毕竟明初宗室人口稀少,小日子的确滋润。可随着成员暴增,宗室开始分层了,宗王一级的上层日子依旧逍遥,可对将军、中尉这一层次的中低层宗室而言,却每况日下。特别是积欠成为风潮后,中下层宗室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嘉靖朝底层宗室集体闹饷已不是什么新闻。
待到《宗藩条例》出台,底层宗室的小日子愈发难过了,于是乎亲王辞禄补贴宗室成为风潮。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月,朱翊钜上疏辞常禄五百石,获得明穆宗赐敕褒奖。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射阳山人。他生于弘正之交,祖籍安东(今江苏省涟水县),元末明初家族徙居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
吴父为商贾,不过在那个年代人各有等,“士农工商”之中商人处于最后一等,因此十分希望儿子能考取功名,走仕途。取名承恩,寄托了期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的美好愿景。
吴承恩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自幼勤奋好学,过目成诵,精于绘画、书法、填词、围棋。与李梦阳、何景明等称“十才子”的当世大文豪,宝应人朱应登,对他极为欣赏,认为他“可尽读天下书”,把自己私藏的一半书籍送给他,以提携后辈。
吴承恩雕像
不过走着走着,吴承恩努力的方向就偏了,竟爱上了诸如《百怪录》《酉阳杂俎》等,专门讲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小说或者野史。犹如一个优等生,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以至于在淮安陇西书院读书时,虽得到葛木创办书院的知府葛木赏识,可搜求奇闻已“贮满胸中”的他内心躁动不安,有了在这方面一显身手的打算。
也正因此,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遂。
嘉靖十年(1531年),吴承恩来到南京的江南贡院参加乡试,但不幸名落孙山。
嘉靖十三年(1534年),吴承恩再次来南京考试,又一次落第而归。
嘉靖十六年(1537年),吴承恩又来到南京考试,同样又是败北。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人到中年的吴承恩,不得不面对现实,入南京国子监读书。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约40岁吴承恩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结果落选。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在日后的“青词宰相”、现下的翰林学士、好友李春芳的举荐下,吴承恩得以出任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饮酒,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
当年又升任河南新野知县。在任两年内,吴承恩深入实地访遍新野每个角落,了解风土人情,熟悉河流水利,大兴土木,避害兴利,造福百姓,写出了《水利议》。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终因受人诬告,回到家乡归隐。
然后就到了我们今天着重要讲的内容了。
隆庆二年(1568年),吴承恩出任蕲州荆王府纪善。
蕲州荆王府
蕲州当地有传说称,吴承恩来此是为给年迈的父亲资料抑郁症,他带着父亲从淮安一路向西游山玩水,抵达蕲州时听闻荆王府招纪善,于是毛遂自荐被王府录用。其后与一代药圣李时珍交好,经对方妙手回春,得以根除。
说实话这一传说阿越是半个标点符号都不信的。且不说纪善竟然有自己的官署,还建在离城十余里外的所谓“张百可湾望夫山脚下”。单说此时吴承恩此时年近古稀,他爹少说也在耄耋之年,一个古稀老人带着患病的耄耋老父千里走单骑,在那个年代可能吗?更奇葩的是,荆王府竟然可以自行招募纪善这种王府官。
要知道纪善虽然职秩才正八品,却是明代藩国文官体系的核心机构之一,与审理所、典膳所等并列为长史司统辖的藩邸九所(伴读、教授比较特殊,没有专门设所),执掌“讽导礼法,开谕古谊,及国家恩义大节,以让藩王明白大是大非,引导其向善,是九所之中专门负责教化的机构。
最重要的是长史司及其所属兼具府官(辅佐藩王)与国官(代朝廷监管)双重属性,既然是国官,那自然得由朝廷任命,属于朝廷命官。荆王区区一个藩王,何德何能可以招募。
正德年间,朱翊钜的祖父荆端王朱厚烇,就因为奏请朝廷赐予本府左长史施鲁四品俸禄,并保举纪善陈锦出任长史,结果惹来明武宗雷霆之怒,直接下诏将施鲁罢职为民,强令陈锦致仕,同时“戒谕天下宗藩”,将荆王殿下挂起来示众。只是对王府官的人事变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就惹出偌大风波,朱翊钜竟敢私自招募纪善,是嫌自己命长吗?
由此可知,吴承恩的荆藩纪善一职乃朝廷任命,估计还是好友李春芳帮他运作的结果,因为对方恰好在本年接替徐阶出任内阁首辅,位极人臣。
吴承恩出任荆藩纪善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隆庆二年到任,隆庆四年离任,在任约两年,至于离任原因究竟是受荆世子朱常泠“残贼淫纵”被废而受牵连削职为民,还是荆王朱翊钜去世后主动告老怀乡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他在任期间,服务的对象为朱翊钜。
《西游记》
吴承恩自蕲州荆王府回乡之后,开始着力撰写《西游记》。
当然《西游记》的创作并非一蹴而就。《西游记》由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故事改编而来,在他创作《西游记》之前,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早已流传民间。吴承恩也是在遣人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不过他并非只是粗暴的对民间流传故事的简单拼凑,而是进行了大量的改造,并深受当时的时代背景影响。孙悟空之所以要大闹天宫,明世宗这位道君皇帝要负主要责任。
早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吴承恩便以完成《西游记》的初稿。此后的游历及为官经历又给他提供了众多素材,荆藩纪善的经历尤为重要。
受明太祖这位老祖宗的影响,大明诸藩不管宗室为人如何,但对文化事业都非常重视,各藩以藏书为荣,且纷纷刊刻书籍,明代典籍之精品“藩刻版”便源自于各藩。荆王府中藏书众多,令吴承恩如入宝库,给他提供了一顿丰盛的文化盛宴,为他重启《西游记》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
可以说,《西游记》能在万历元年(1573年)定稿,也有荆王朱翊钜的一份功劳在。
隆庆四年(1570年)二月初六,荆王能朱翊钜薨逝,在位16年,朝廷赐谥曰恭。谥法“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很符合荆恭王的个人形象。
荆王墓出土金镶宝石佛像
至于其生年,按《弇山堂别集》“寿三十七”推算,当生于嘉靖十三年(1534),可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其母妃马氏于嘉靖十五年初受封永定王妃,按此推断他最早也的于当年出生。考虑到其子嗣问题,当生于嘉靖十五年或十六年。
来源:钱越说史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