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4日至15日,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暨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2025年)专项行动总结会在昆明召开。14日,会议组织100余名与会人员到弥勒市现场观摩应急广播建设管理使用情况。
10月14日,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到弥勒观摩,弥勒应急广播成为了全国的典型示范。
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走进弥勒,获高度评价
10月14日至15日,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暨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2025年)专项行动总结会在昆明召开。14日,会议组织100余名与会人员到弥勒市现场观摩应急广播建设管理使用情况。
在弥勒市应急广播指挥调度中心,与会人员听取了红河州和弥勒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汇报,观摩应急广播资源管理、应急信息播发和指挥调度流程。
在市气象台,详细了解应急广播与气象预警信息横向对接机制。
在西三镇人民政府,考察乡镇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管理情况。
在西三镇蚂蚁村委会,实地观摩行政村应急广播前端管理使用情况。
观摩过程中,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弥勒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起点高、标准严、覆盖全、功能强,认为其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安全传输保障处(科技处)处长 蓝照华】:今天到弥勒市调研应急广播建设,收获很大。第一就是弥勒的应急广播做到了全覆盖,覆盖了所有的村。第二是应急广播的运维经费得到了有力保障,做到了长期通。第三是应急广播的运行管理,做到了真应急,有力的把应急广播信息及时、准确、安全的传到了千家万户。
弥勒市应急广播实现“市区、景区、镇、村、组”全覆盖
弥勒市按照“科学布局,一次建成,全面覆盖”的原则,构建起“市区、景区、镇、村、组”五级覆盖网络,创新性地在10个景区、60余个住宅小区、4个商业区、13个学校片区、5个公园广场部署200个公共终端。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开创“应急广播+地震预警终端”融合模式,在全市15个乡镇(街道)配备地震预警终端,实现地震预警信息自动播发。
【弥勒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弥勒市广播电视局局长 孔令勇】:建设方面我们达到了两个率先,第一个率先就是率先在全州实现全面覆盖,我们的应急广播的终端在全州是最多的,总计达到了1810多个。第二个率先就是我们在全省率先探索把地震预警终端融入到我们的应急广播体系里面。
在管理体系方面,弥勒市制定完善《应急广播信息发布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建立“市、镇、村”三级播发权限体系。通过严格的分层审核机制,确保内容安全;创新“市、镇、村、组”四级联动运维机制,每日通报排查,设备在线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在运维资金保障方面,市财政每年预算70万元专项运维经费,为体系长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在服务防汛救灾方面,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严格落实“1262”叫应机制,2023年以来累计播发暴雨红色预警6条、橙色预警41条,在防灾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红河州广电局副局长 杨明志】:弥勒的应急广播应该是在红河州13个县市是做的非常好的,首先它的这个覆盖面,一次性率先实现广覆盖,使用上也率先实现了规范,管理上也非常规范,特别是这个防汛救灾,它的这个预警预报的发布是及时准确高效。我们红河州的应急广播总体在云南省排名是最高的,弥勒在红河州的应急广播的在线率又是比较高的。
精准助力群众转移避险(典型案例)
案例:午夜2次紧急播发暴雨预警,有效叫应群众防御、转移
2025年7月1日,弥勒市强降雨来势汹汹,市气象局依托应急广播,于午夜时分接连2次紧急播发暴雨预警,有效叫应群众防御或转移。凌晨00:28分,弥勒市气象局用应急广播播发了二级重大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播发区域为竹园镇、西一镇、西二镇、西三镇、五山乡。凌晨02:40分,弥勒市气象局用应急广播播发了一级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播发区域为新哨镇、虹溪镇、竹园镇、巡检司镇、西一镇、西二镇、五山乡。应急广播有效叫醒了正在熟睡中的镇、村、组干部和群众,在镇村组干部的动员下,紧急避险了有安全隐患的7户30人,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
结语:弥勒市高效运行的应急广播体系,已成为守护城乡安全的关键屏障。它以创新的技术融合、严密的管理机制和可靠的运维保障,切实提升了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与覆盖面,有效保障了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为全国应急广播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地方实践样本。
总编/杨锐
责编/张云龙
值班编辑/孔德云
记者编排/刘璐 马云 赵云飞 李婕殚
来源:弥勒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