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6号晚上,福耀玻璃发了个公告,79岁的创始人曹德旺,终于正式不当董事长了,位子给了大儿子曹晖,这场交接,你要是从1989年曹晖进车间那天开始算,不多不少,整整耗了36年。
79岁了,还不退休,这事儿总算有了个说法。
10月16号晚上,福耀玻璃发了个公告,79岁的创始人曹德旺,终于正式不当董事长了,位子给了大儿子曹晖,这场交接,你要是从1989年曹晖进车间那天开始算,不多不少,整整耗了36年。
36年是什么个光景,曹晖当年进福耀才19岁,一个高中毕业生,现在都55了,这年纪,自己的儿子都能当爷爷了。
有意思的是,曹德旺原来的任期得到2027年1月15号才算完,这次是提前不干了,理由写的是“推动公司治理结构战略性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说大白话,就是得给年轻人让地方了。
当天晚上采访他,老爷子回得也简单,“我八十岁了,该退休了,退下来对福耀更有好处,让新一代人接手”。
不过老爷子也没全撒手,还留了个“终身荣誉董事长”的头衔,自己还是公司的董事,有些子公司的董事长也还当着,用他自己的话说,“会在幕后指导儿子,直到我眼睛闭上”。
曹晖接的这块肉有多肥,到10月16号收盘,福耀玻璃市值1745亿,全球汽车玻璃市场占有率超过36%,2024年一年挣了392.52亿,净利润74.98亿,而且这收入和利润,连着四年都在涨,全是历史最高点。
更厉害的是,2025年前三个季度还在猛涨,营收333.02亿,比去年多了17.62%,归母净利润70.64亿,涨了28.93%,照这个势头,今年全年业绩又要破纪录了。
10月16号,福耀玻璃在A股市场涨了0.47%,收盘价66.88元一股,高盛在研报里给了A股和H股“买入”评级,说福耀作为全球销售额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商之一,营业利润率长期稳定在15%以上,明显比竞争对手强。
这么大一块肥肉,曹晖等了36年。
从一个车间工人到董事长,这条路走得是真够长的。
1989年11月,曹晖高中一毕业就进了福耀的车间,从最底下的岗位开始做,那时候的福耀就是个小作坊,谁能想到后来能干这么大。
曹晖在基层一待就是十几年,后来当过福耀香港的总经理,美国子公司的财务总监,把公司的钱袋子和资本运作这些事都摸得门清,这中间最硬的一仗,就是2001年那个反倾销的官司。
那年曹晖31岁,刚当上福耀北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美国的PPG就拉着另外两家玻璃厂,跑到美国商务部告福耀倾销,别的中国公司都怕了,曹德旺决定硬碰硬。
老爷子自己牵头搞了个反倾销工作小组,他是组长,曹晖和另一个高管是副组长,曹晖管美国那边,另一个人在国内找材料配合,那阵子,整个小组吃住都在办公室,整理出来的资料堆起来能塞满一个屋子。
这官司太重要了,不光是福耀能不能保住海外市场,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一次跟国外打反倾销官司,这背后是国家的脸面。
2001年9月,美国商务部初裁,说福耀和其他五家中国企业有9.79%的倾销税率,那些没应诉的更惨,直接124.5%,福耀不服,把美国商务部告到了联邦巡回法庭,上诉书里9条主张,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同意了8条,要求商务部重新审。
官司来来回回打了整整三年,最后福耀赢了,成了中国用世贸规则打赢反倾销官司的头一个,全世界都看着,曹晖也因为这事在集团里立住了。
2006年9月,曹晖升了福耀集团总经理,外面人都觉得,这接班人铁板钉钉了,谁知道2015年7月,曹晖突然辞职了,理由是“希望专注于其他商业事物”,这一下把所有人都搞蒙了,福耀这是要出传承问题。
其实这是曹德旺下的一盘大棋。
曹晖离开福耀不是真不干了,是出去自己创业练手去了,他2014年11月就在香港注册了三锋控股,2015年又成立了三锋集团,搞汽车饰件、汽车服务、模具科技、文化传媒这些,他的项目就是对着汽车玻璃制造领域的工业4.0去的,想用新模式再造一个“福耀”。
结果呢,2018年1月,福耀香港花了2.24个亿,把三锋集团整个给买回来了,曹晖也回来了,重新当上副董事长,还兼着三锋那堆公司的董事长。
曹德旺当时就说了,以后曹晖会离开三锋集团,“他未来正式的位置就是福耀董事长”,三锋这个名字留着,但福耀跟三锋不会再有来往,说白了就是给儿子留个投资平台,想干点啥自己干,福耀不管。
说曹德旺的接班计划分三步,第一步让女婿叶舒当总经理,第二步让大儿子曹晖当董事长,第三步自己慢慢退出管理,曹德旺自己也认了,“就这样计划的”。
2024年1月,曹晖当选第十一届董事局副董事长,还进了战略发展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现在总算熬到董事长了,从一个“出走”的人,变成“掌舵人”,这种马拉松式的接班,在中国民营企业里头太少见了。
二代接班,失败的比例高得吓人。
这些年中国好多大企业都到了二代接班的时候,可从结果看,接不好甚至由盛转衰的例子一大堆,到2022年,超过280家上市公司完成或者正在交接班,像新希望、森马服饰、春秋航空、益丰大药房、碧桂园这些都完成了,可失败的例子也看得人心里一紧。
2025年10月12号,宗馥莉把娃哈哈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这些职务全辞了,接班才1年零14天就走了,2024年2月宗庆后去世,宗馥莉继承了29.4%的股权,加上工会的股份,实际控制了54%。
结果她搞改革太猛,得罪了不少人,大规模换掉管理层,取消员工的干股分红,搞得上千员工集体去告她,同时也没弄出什么新的爆款产品,还是靠着AD钙奶那些老东西,公司的问题一个没解决,宗馥莉自己后来也说对接班“并不满意”。
王思聪的故事也挺有味道,2022年8月他退出了万达集团董事的职务,外面都在猜他是不是“不想继承万达”,王健林自己也公开说过,“我跟思聪探讨过几次,他没兴趣接我的班,管十几万人他觉得太辛苦”。
可这几年万达那些元老高管走了很多,现在就剩下十之二三,找职业经理人接班这条路基本也堵死了,2024年9月又有消息说,王思聪“正式成为万达接班人大概率只是时间问题”。
还有海鑫钢铁的董事长李海仓意外去世,他儿子李兆会急急忙忙接班,一点传承规划都没有,年纪轻轻就上阵,一顿操作失误,最后把海鑫钢铁搞进了破产重整。
从海鑫钢铁到娃哈哈,从王思聪到宗馥莉,二代接班“高失败率”这事儿,大家心里都有数了。
这么一比,曹晖这36年的历练就显得太扎实了。
从基层工人到去海外开荒,从自己创业到管整个集团,他把一个企业经营的整个周期都经历了一遍,2001年反倾销官司打赢了,让他在集团里有了威信。
2015年自己出去创业,让他有了独立做决定的能力,2018年回来后,又慢慢参与到核心的战略决策里,现在的曹晖身上一堆社会职务,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工商联兼职副主席、福建省民营企业商会会长等等,这几年更是以“新质生产力倡导者”的形象出来活动。
曹德旺的传承智慧也值得看,2018年花2.24亿买回儿子的三锋集团,既解决了“父子分家”的舆论风波,又让曹晖带着创业经验回来,外面都说这是“下了一盘大棋”。
他分阶段培养,1989年到2006年,让曹晖从基层到海外,全方位地练,2006年到2015年,当总经理,独立管经营。
2015年到2018年,出去创业试错,培养独立决策能力,2018年到2025年,当副董事长,参与战略决策,最后在2025年完成董事长交接,自己这个当爹的,再以“终身荣誉董事长”的身份护着。
另外得说一句,曹德旺这辈子捐了超过120亿,2024年还捐了100亿办福耀科技大学,专门培养制造业的人才,这学校2025年第一次招生,他公开说过,“留给子孙的,不应是财富,应是智慧”。
但曹晖面前还是有三大考验。
第一个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这股浪潮,机会和挑战都在,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头部车企说话分量越来越重,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在下降,新技术换得太快,就得一直花大钱搞研发,2024年福耀那些高端产品,像全景天窗、HUD抬头显示玻璃这些,收入占比已经超过30%,毛利率比普通产品高10-15个百分点,HUD玻璃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成了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大厂的核心供应商,可这个市场变得太快了。
第二个是全球布局的地缘风险,到2024年,福耀海外的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20%升到了35%以上,美国工厂的产能利用率超过90%,但2024年福耀美国工厂被美国执法部门查过,这就暴露了在海外经营的合规风险,这种风险以后只会越来越大。
第三个是父辈的影子和管理威信,曹德旺虽然不当董事长了,但还是董事,还是一些子公司的董事长,自己也说了“会在幕后指导儿子,直到我眼睛闭上”,父亲的经验是好东西,但也可能限制了曹晖自己做决定的空间。
79岁的曹德旺,选在福耀最顶峰的时候交权,这是对他儿子36年历练的信任,也是给中国民营企业传承这条路做了一次示范,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的大潮下,这场代际交接能不能让福耀继续增长,曹晖能不能打破“富不过三代”的说法,把福耀玻璃从“全球第二”推到“全球第一”。
就像曹德旺说的,“退下来对福耀更有好处,让新一代人去接手”。
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但至少现在看,这场马拉松式的交接,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来源:绿茵风采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