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5日,北京荣耀Magic8系列发布会现场,当巨幕上弹出两张夜景样张对比图——左侧荣耀Magic8 Pro呈现的建筑细节清晰锐利,右侧小米17 Pro Max画面却泛着明显噪点时,台下瞬间响起骚动。荣耀CEO李健指着屏幕直言:“同是旗舰,体验差
2025年10月15日,北京荣耀Magic8系列发布会现场,当巨幕上弹出两张夜景样张对比图——左侧荣耀Magic8 Pro呈现的建筑细节清晰锐利,右侧小米17 Pro Max画面却泛着明显噪点时,台下瞬间响起骚动。荣耀CEO李健指着屏幕直言:“同是旗舰,体验差距藏不住。我们不搞暗讽,只打明牌,用数据和实机说话。”这场以“开新局,见未来”为主题的发布会,俨然成了一场对小米旗舰的公开“拆解”,将高端手机市场的竞争推向了台前。
李健的“明牌”,首先打在了硬件参数的硬碰硬上。发布会上,荣耀团队直接将小米17 Pro Max与Magic8 Pro并置于测试台,通过实时演示撕开了“参数相近”的面纱。同样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荣耀凭借AI底层调度优化,安兔兔跑分突破428万,比小米17 Pro Max高出近10万分。“不是芯片不行,是调校功底有差异。”李健随手拿起两部手机同时开启大型游戏,屏幕数据显示:荣耀全程稳定在120帧,小米则多次跌至112帧,机身温度也高出3℃。续航测试更具冲击力——经过4小时视频播放、游戏、拍照循环测试,小米17电量耗尽时,Magic8 Pro仍剩余21%电量,7200mAh电池的优势一目了然。
影像战场的对比堪称“精准打击”。针对小米主打的“徕卡光影猎人”系统,李健团队放出了三组实测样张:夜景拍摄中,荣耀2亿像素超夜神长焦能清晰捕捉到远处建筑的窗格纹理,小米17 Pro Max则出现明显糊片;10倍变焦场景下,荣耀CIPA 5.5级防抖让画面稳如磐石,小米则需借助三脚架才能避免模糊。“我们注册‘夜神’商标,不是为了噱头,是因为技术真的做到了领先。”李健展示的商标注册证书在屏幕上停留了3秒,台下掌声混杂着手机拍照的快门声。不过这场对比也引发小争议:有观众发现,荣耀用于比价的Magic8 Pro是12GB+256GB版本,而小米17 Pro Max则是12GB+512GB版本,同配置下两者价格实则持平。
AI体验被李健定义为“拉开代差的关键”。他现场演示了MagicOS 10的YOYO智能体:长按AI按键说出“帮我规划周末亲子游”,系统瞬间整合天气、景点预约、路线导航等信息,生成可直接执行的方案;而小米澎湃OS 3虽能完成基础指令,却无法实现跨平台信息联动。“YOYO三个月内覆盖场景从200个增至3000个,这就是自进化的实力。”李健透露,荣耀未来五年将投入100亿美元深耕AI生态,2026年还将推出ROBOT PHONE概念机,彻底重构手机形态 。
这场“明牌对决”并非突发之举,而是荣耀战略转型的必然。作为深耕行业二十余年的“老兵”,李健自2021年加入荣耀后,始终强调“真实就是力量”的品牌底色。此次发布会前,荣耀刚完成股改筹备上市,亟需在高端市场拿出亮眼成绩。选择以小米为对标靶心,既是因为两者用户群体高度重叠,更是看中小米在高端市场的先发优势——“打败行业标杆,才能成为新标杆。”行业分析师张颖指出,这种公开对比比隐晦营销更能吸引关注,发布会当天“荣耀小米对比”话题就冲上热搜榜首,阅读量超5亿次。
面对外界“营销过度”的质疑,李健在会后采访中给出回应:“明牌不是贬低对手,是让用户看得明白。”他坦言,荣耀曾因参数模糊吃过亏,如今要让每一项优势都经得起检验。事实上,这种“硬核对比”早有行业先例——2019年荣耀就曾通过拆机直播正面回应小米质疑,最终赢得舆论认可。此次发布会后,小米方面暂未公开回应,但卢伟冰在社交平台点赞了“理性竞争”相关言论,被解读为间接回应。
当发布会尾声播放ROBOT PHONE概念视频时,现场氛围达到高潮。这款可变形的未来设备,与台上李健的姿态形成奇妙呼应:前者预示着行业的未来,后者则坚守着当下的坦诚。“高端市场从来不是话术堆出来的,是技术和体验拼出来的。”李健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全场,巨幕上“开新局,见未来”的标语与Magic8系列的身影重叠。
这场发布会落幕时,场外荣耀体验店已排起长队。无论争议如何,李健用“明牌”打法证明:在AI手机崛起的前夜,行业竞争正在回归本质——与其在营销话术里绕弯子,不如在技术实力上见真章。而这场硬核对决,或许只是高端手机市场新一轮技术竞赛的开端。
来源:娱乐花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