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第三季度每天净赚近50亿新台币,创下公司纪录新高。其71%的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份额让竞争对手难以企及。
全球芯片霸主台积电,今年第三季度每天净赚近50亿新台币,创下公司纪录新高。其71%的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份额让竞争对手难以企及。
就在这家芯片巨头凭借3纳米、5纳米等先进制程拿下74%营收的同时,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却在它周围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
台积电最新公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单季净利润达4523亿新台币,同比增长39.1%,环比增长13.6%。
这一数字远超市场预期的4054.7亿元台币。
毛利率达到59.5%,较去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高于预期的57.1%。营业利益率为50.6%,税后纯益率为45.7%,多项财务指标均显示公司盈利能力在持续提升。
推动这一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于先进制程。财报显示,3纳米制程出货占台积公司第三季晶圆销售金额的23%,5纳米制程占37%,7纳米制程占14%。
先进制程(7纳米及更先进制程)的营收占比达到74%。
台积电的市场统治力在2025年第二季度达到了新高。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台积电在纯晶圆代工市场份额首次突破70%,达到71%。
这一数字较第一季度提升了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升了6个百分点。
台积电的技术优势已经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护城河。在3纳米工艺方面,台积电已实现月产10万片的产能。
台积电的3纳米产能利用率已接近满负荷。
人工智能芯片的爆发式需求成为推动台积电增长的关键因素。NVIDIA的Blackwell GPU正在台积电大量生产,预计年底将产出约20万颗B200芯片。
而明年的B300A芯片也将采用台积电的3nm工艺和CoWoS-S封装技术。
就在台积电业绩高歌猛进的同时,地缘政治风险已然形成了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中美两国近期在科技领域的交锋,将台积电置于尴尬境地。
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在9月初吊销了台积电的对华技术出口许可证,台积电若想向中国大陆出口芯片,需要单独向美国政府申请审批。
另一方面,中国最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要求台积电、SK海力士、三星、英特尔等芯片巨头都需要向中国监管部门申请许可证,才能在美国等地区销售芯片。
台积电可能面临既不能向中国出口芯片,也不能卖芯片给美国的困境。
根据台积电2023年财报,去年它来自美国的营收大约占市场总额的60%,中国大陆和香港加起来占了约22%。这两个市场一旦受阻,台积电将失去超过80%的营收来源。
面对这一困境,台积电正在加速全球布局以分散风险。公司已承诺投资1650亿美元提升亚利桑那州的制造能力,这是其包括欧洲和日本在内的全球扩张的一部分。
台积电的主要设备供应商ASML周三表示,由于人工智能繁荣,对其最复杂芯片制造机器的需求正在飙升。
这表明台积电的技术投资仍在继续。
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多次肯定他对AI需求可持续性的信心。他在7月警告说,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总体上存在不确定性。
该公司计划今年投入380亿至420亿美元用于资本支出,部分用于在美国扩张。
魏哲家曾坦言:“我们不属于任何国家,我们只是一个公司”。然而,在当今分裂的科技格局中,这种定位正变得越来越难以维持。
技术可以自主,但市场和原材料却无法摆脱地缘政治的牵制。
随着2纳米制程竞赛的开启,台积电的技术领先优势可能进一步扩大。但地缘政治的夹击,正在成为这家芯片巨头高歌猛进路上最大的不确定性。
来源:波士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