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边要和平奖,一边保贪官,议员举标语拆穿假象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6 22:24 1

摘要:可当金色和平鸽遇上贪腐赦免承诺,当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撞上议员举牌抗议,这场“和平秀”的假象究竟藏着多少经不起推敲的漏洞?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一场仅1小时就匆匆落幕的和平峰会,一段“脚不沾地”的中东一日行,却被包装成“满载而归”的外交胜利。

10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中东之旅,从特拉维夫的掌声到沙姆沙伊赫的合影,处处透着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

可当金色和平鸽遇上贪腐赦免承诺,当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撞上议员举牌抗议,这场“和平秀”的假象究竟藏着多少经不起推敲的漏洞?

特朗普一边索要和平荣誉,一边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站台脱罪,又为何连基本的中东问题核心都避而不谈?

10月13日清晨,特朗普乘坐“空军一号”抵达以色列特拉维夫,开启这场被白宫定义为“历史性斡旋”的中东访问。不同于常规外交行程的从容,他的日程紧凑到近乎仓促。

上午用4小时完成对以色列的“旋风访问”,下午便马不停蹄飞往埃及沙姆沙伊赫主持和平峰会。

特拉维夫的欢迎仪式,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道具化”的讨好意味,当“空军一号”的舷梯缓缓放下。

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早已等候在停机坪,父女二人亲切交谈的画面被随行媒体多角度拍摄,迅速传遍社交平台。

这种将私人关系与公共事务绑定的手法,在美式政治营销中并不罕见,但放在以“和平斡旋”为主题的访问中,更像一场提前排练好的公关秀。

更具象征意义的“礼物”来自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一只镀金和平鸽。

相较于此前赠送的小型传呼机,这只金色和平鸽显然更“撑场面”,既讨了“和平”的彩头,又暗含“诚意加码”的信号。

明眼人都清楚,这份礼物的背后是以色列对美国持续军援的致谢,近年来,美国对以色列的年度军援规模稳定在38亿美元以上,仅2024年就追加了10亿美元的“铁穹”防御系统采购资金。

特朗普在议会发表演讲时,收获了长达两分半钟的起立鼓掌,议员们甚至当场宣布提名他角逐2026年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通常需提前一年提交,且多由各国政要、议会代表等官方人士推荐,如此“赶早”且高调的提名,更像一场刻意为之的奉承。

可就在众人以为这场“和平表彰”会按剧本走到底时,特朗普的发言却突然“破功”。

他在感谢提名的同时,话锋一转直指内塔尼亚胡面临的贪腐调查,称其是“荒谬的政治迫害”,并公开要求以色列总统予以赦免。

这番直白的“投桃报李”,彻底撕下了“和平演讲”的伪装,内塔尼亚胡的贪腐案并非空穴来风。

2023年以来,以色列司法部门就指控其在“submarines案”中涉嫌收受贿赂,帮助德国军工企业获得潜艇采购合同,涉案金额高达3000万美元。

此前以色列法院已多次传唤内塔尼亚胡出庭受审,而特朗普的公开干预,本质上是用“政治影响力”交换“和平奖提名”的利益勾兑。

唯有两名以色列左翼议员的抗议,成为戳破这场局面的关键。

当特朗普在演讲中大谈“新中东历史性黎明”时,这两名议员突然举起写有“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标语牌,高声呼吁关注巴勒斯坦人的生存权。

尽管他们很快被安保人员强制带离现场,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但这短暂的抗议却像一根针,刺破了“全票支持和平”的虚假表象。

而巴勒斯坦问题始终是中东和平的核心,目前巴勒斯坦实际控制区域仅占历史领土的22%。

加沙地带180万居民中,有70%依赖人道主义援助,而特朗普的“和平计划”自始至终未提及巴勒斯坦建国诉求,甚至回避“两国方案”这一国际社会公认的解决框架。

如果说特拉维夫的表演还带着“利益交换”的真实感,那么沙姆沙伊赫的和平峰会则彻底沦为“无实质内容的庆功会”。

这场由埃及、美国联合主办的会议,汇聚了20多个国家的代表,表面上是为推动加沙停火协议落实,实则更像一个围绕特朗普的“夸夸群”。

埃及总统塞西公开宣称“特朗普是唯一有能力结束中东战争的人”,还提议“他理应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也纷纷附和,将特朗普的作用拔高到“地区和平救世主”的层面。

就连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都发文声援,称特朗普的努力“值得高度赞扬”。

可这场热闹的峰会,关键方却集体缺席,作为加沙局势的重要参与方,哈马斯仅通过卡塔尔传递了“反对非军事化重建”的诉求,并未派代表参会。

而内塔尼亚胡则以“犹太节日前夕日程紧张”为由,临时取消了行程。

特朗普与埃及、卡塔尔、土耳其三国总统签署了“四国担保协议”,协议承诺支持加沙停火,却未明确停火期限、以军撤军时间表,更对加沙重建的资金来源、民生保障只字未提。

加沙地带在经历多轮冲突后,80%的建筑受损,120万居民无家可归,仅重建就需要至少300亿美元,而这些“硬骨头”,全被峰会默契地晾在一边。

特朗普在峰会后高调宣称,此次访问“终结了第8场战争”,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耳光。

当记者追问“加沙停火第二阶段计划”时,他先是含糊其辞地说“谈判已经开始”,随后又以“不想谈这个问题”搪塞过去。

事实上,哈马斯坚持“以军全面撤军”是释放剩余人质的前提,而以色列极右翼联盟则咬死“必须先解除哈马斯武装”,双方在关键问题上寸步不让。

特朗普所谓的“停火成果”,不过是将矛盾暂时搁置,而非真正解决,这种“快餐式和解”,注定会为下一轮冲突埋下隐患。

特朗普的介入,将这种务实的斡旋异化为个人政治表演,不仅未推动核心问题解决,反而因“一边倒支持以色列”的姿态,激化了阿拉伯世界的不满。

沙特王储萨勒曼、阿联酋总统扎耶德等中东核心人物缺席峰会,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对特朗普回避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的做法早已不满。

此次缺席,既是对“虚假和平”的无声抗议,也是对美国中东政策的不信任投票。

如今,特拉维夫的掌声早已散去,沙姆沙伊赫的合影也将逐渐泛黄,特朗普带着“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终结战争”的宣传素材返回美国,留给中东的却是更难破解的僵局。

加沙的废墟上,6.7万余名死者的悲剧尚未被铭记,数百万难民仍在等待基本的生存保障;巴勒斯坦人的建国诉求,依然被挡在“和平计划”的门外。

这场用地区苦难兑换个人政治资本的交易,终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毕竟,镀金和平鸽飞不过加沙的废墟,虚假的和平荣誉,也掩盖不了利益交换的本质。

来源:沧海旅行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