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有一个细节令人动容。当习近平总书记对师生、对村民、对社区居民们讲起“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话音未落,现场千百个声音不约而同地响亮回答:“紧紧抱在一起!”
本文为《中国审判》杂志原创稿件
文| 本刊记者 徐畅
翻开历史画卷,新疆大地上一直奔涌着浓浓的民族团结深情。天山南北,法治温暖如阳光普照;各民族间,团结纽带因司法公平公正而更加牢固。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有一个细节令人动容。当习近平总书记对师生、对村民、对社区居民们讲起“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话音未落,现场千百个声音不约而同地响亮回答:“紧紧抱在一起!”
石榴,千房同膜,千籽如一。“石榴籽”的比喻,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新疆考察期间听一位维吾尔族乡亲说的。这句源自生活的质朴感言,触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把团结稳疆作为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有形有感有效上持续用力,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新疆法院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肩负重任并作出了卓越贡献,以司法之力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01
把牢方向
夯实法院干警思想根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8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司法审判工作的主线,以法治之力护航安全稳定、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各民族合法权益,推动司法成效惠及各族群众,以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务实举措,检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新疆高院创新推出思想政治教育新做法,通过组织党员干警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活动,增强干警直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利用网络平台,结合线下实践活动,形成持续学习的氛围;通过组织党员干警观看民族团结电影、音乐剧等,让干警切实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积极开展各类知识竞赛、辩论赛、案例教学竞赛,开展情景模拟、“青年学习汇”公开分享活动,为党员干警量身定制专业课堂,以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学习形式,积极引导干警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讨论与实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新疆各地法院也通过各种形式丰富的活动凝心聚魂,提升法院干警的民族团结意识。
2025年5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人民法院党员干警赴喀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党员干警依次参观了喀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真理的力量》《领航新时代》《伟大的变革》《共圆中国梦》四大展厅。讲解员以生动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度融合娓娓道来,让大家深切感受到真理之花在中国大地上绚烂绽放。通过珍贵文物、历史图片、互动展示等多种形式,干警系统了解了新疆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每一个展厅都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干警,大家深刻感受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疆所取得的蓬勃发展和巨大成就,以及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深厚情谊。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深切感受到新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光辉历程。”“这次参观不仅加深了我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认知,更激发了我作为新时代青年干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干警们在活动后纷纷表示。
02
依法审判
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昆仑山下的牧道上,法官骑着马、背着国徽,前往牧场;阿尔泰山下的毡房里,哈萨克族群众围坐一起,听法官释法析理;天山脚下的乌鲁木齐市,法官们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新疆法院牢固树立“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主体是各族群众”的意识,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妥善审理各领域案件,最大限度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在天山脚下的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人民法院头屯河人民法庭,“古丽调解室”凭借专业调解赢得了辖区百姓的口碑。一边是维吾尔族花朵的象征,一边是家长里短的糟心事,三代“古丽法官”接力,用悉心专业的调解,让这朵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更加娇艳。
“无论是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还是劳动争议、合同纠纷,‘古丽’们都能快速找到矛盾症结,快速化解纠纷。”头屯河人民法庭庭长柯媛媛说,“古丽法官”通过专业调解,将矛盾化解在前端,缩短纠纷解决周期,降低群众维权成本。
“古丽法官”的一大显著优势,是利用“双语”调解和民族文化优势,扫除沟通障碍,妥善处理纠纷。
此前,有一对少数民族夫妻,因家庭经济支配和子女教育理念不同产生严重分歧,甚至闹到离婚的地步。古丽米然法官分别与夫妻二人促膝长谈,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矛盾根源。随后又组织双方开展家庭会议,邀请双方长辈参与,从民族文化中促进家庭和睦、夫妻相处的经验智慧出发,引导他们互相理解、包容。
经过多次调解,夫妻二人不仅化解了矛盾,还学会了更好地沟通,让家庭重归和睦,事后还特地给古丽米然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针对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57.7%、利益诉求多元的特点,新疆法院积极探索守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新形式、新方法。
“我的案子调解了,也已履行完毕。谢谢你们。”2024年年底的一天,在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诉讼窗口,一名当事人通过多语种翻译机与法院工作人员交流。
多语种翻译机是一款具备多语种实时翻译功能的窗口翻译设备,应用于诉讼服务窗口接待服务工作,满足多种语言交流需求。
此外,为了解决多语种庭审的实时翻译和少数民族语言裁判文书的翻译难题,2021年,乌鲁木齐中院与某科技公司共同研发了多语种庭审语音智能转写和翻译系统,该系统实现汉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3种语言和文本互译,在“双语”裁判文书翻译中应用率达95%,解决了“双语”“多语”案件庭审和诉讼文书翻译问题,从技术层面保障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参与诉讼的权利。
“法院肩负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责任。”新疆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疆华表示,新疆各级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03
司法关怀
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
团结稳疆,重在稳人心、暖人心、聚人心。
“民族团结一家亲”,既是各族群众的共识,也是一项在新疆持续开展的活动。2016年10月以来,全疆范围内,数以百万计的干部职工与基层群众结对认亲,倾听心声、解决困难,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心田、开花结果。
新疆法院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的各项要求,优化活动方案、细化任务清单、压实责任分工、严格监督管理、务求取得实效,通过线下面对面、线上屏对屏实现各民族手拉手、心连心,更加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了交流、交往、交融。
2025年5月是第22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推进法治工作与民族团结工作相互融合发展,5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人民法院在昭苏县察汗乌苏蒙古族乡下村组织开展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让“石榴籽”精神在互动交融中绽放光芒,书写各民族同心同行、共筑和谐的动人篇章。
“大叔,最近牛羊出栏情况怎么样啊?”法院干警关切询问辖区群众。村民巴特尔满脸笑容地说:“政策好,生活有奔头!”干警们穿梭村落,与村民亲切互动。与此同时,干警们还为独居老人打扫院落、帮养殖大户检查圈舍、陪辖区孩子游戏。在走访中,干警们发现矛盾纠纷,都会当即普法并留下联系方式,尽可能地提供精准的司法服务。司法温情在嘘寒问暖中传递,干群情谊在双向奔赴中升华。
喀什是丝路古道的璀璨明珠,也是烟火十足的魅力城市。这里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也是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舞台。2023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窗口单位”。该院始终把司法工作融入民族团结大局之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社会根基。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党日活动在喀什中院举行。来自伽师县居仁镇、夏普吐勒镇的25名村民代表走进法院大楼,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法治脉搏,在坦诚交流中深化民族情谊,共同描绘着民族团结的“同心圆”。
对于很多首次踏入法院的村民来说,法院是威严而神秘的存在。“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法庭,今天自己坐在这里,感觉真不一样!心里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激动和踏实。”来自居仁镇25村的村民热依汗古丽兴奋地分享着感受。在干警们专业而亲切的引导下,村民们兴致盎然地参观了立案诉讼服务大厅、庄严肃穆的法庭以及承载着司法记忆的法院院史馆。干警们摒弃法言法语,用通俗易懂的“苞谷馕”式语言,耐心讲解从立案到审判的流程,分享贴近村民生活的法治故事和案例。这趟法院之旅,让村民们不仅了解了法院和法官的工作,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法治的种子,拉近了法院干警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新疆各级法院通过一次次深入基层的暖心关怀,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团结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促推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也让民族团结意识深入人心。
04
多样普法
树牢民族团结法治意识
“我们的‘石榴法官’由两个动画小人组成,一个叫小疆,一个叫阿娜尔。小疆是新疆的‘疆’,代表着新疆广袤的土地;阿娜尔在维吾尔语中是‘石榴’的意思。我们希望将小疆和阿娜尔打造成为新疆法院一张崭新的名片。”新疆高院政治部干警何璇为大家讲解了“石榴法官”的由来。
“石榴法官”原创普法动画IP形象融入了天山、石榴花等新疆元素,象征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石榴法官”为各族群众解读社会热点、典型案例及法律问题,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原创普法形象及微视频产品,成为新疆法院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巴楚县色力布亚牛羊巴扎,是南疆规模最大的活畜交易集散地之一。每周四的交易日,来自各地的客商和牧民便汇聚于此。
巴扎里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各式各样的牛、羊、马和骆驼等牲畜,被各自的主人牵着,供来往的人挑选。巴扎里的谈价多由买家发起,与卖家击掌代表愿意再加100元,手被卖家握住即视为同意交易。击掌谈价的传统交易方式催生出每个交易日1500多万元的交易额,却也时常引发交易“反悔”的违约纠纷。
但老乡们不怕纠纷。进出巴扎的主干道旁边,由两个简易红色帐篷组成的“巴扎普法”摊位,是他们在巴扎大胆交易的底气。
2021年起,巴楚县人民法院阿瓦提人民法庭、英吾斯塘人民法庭、琼库尔恰克人民法庭、色力布亚人民法庭的干警们就坚持在交易日走进巴扎,开展法律宣讲、纠纷调解,成为“牛羊巴扎”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无论是法律咨询,还是处理纠纷,老乡可以直接向我们寻求帮助,在交易现场开展调解。”巴楚法院法官助理热比古丽·达吾提介绍。
新疆法院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着力培养拥有牢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一代,期待在青少年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法治种子。
近日,英吉沙县人民法院法官走进县第五中学,为师生们带来沉浸式法治实践与传统文化体验相结合的法治文化之旅。法治副校长带领学生代表走进县博物馆、国学书院参观学习。
同学们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史料记载,直观感受中华多元文化的灿烂辉煌。玉苏普法官以“校园物品失窃”为原型案例开展模拟庭审,通过故事编排和现场演绎,让同学们对“未成年人偷窃行为的界定”“法定代理人的监护责任”等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法治与传统的有机结合,让同学们在学习实践中增强了法治意识,提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交流互动中增强了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各级法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对民族团结的认同。
展望未来,在新的征程上,新疆法院将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各族群众,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有力的举措,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贡献司法力量。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18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76期
编辑/孙敏
来源:中国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