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推文3672】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决定了你的未来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6 18:46 1

摘要: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学毕业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然而,当我们戴上学位帽的那一刻,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有人乘风破浪,有人却在暴风雨中迷失方向。同样是大学毕业生,为什么五年后的收入差距会如此之大?为什么有些人的第一份工

01 写在前面

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学毕业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然而,当我们戴上学位帽的那一刻,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有人乘风破浪,有人却在暴风雨中迷失方向。同样是大学毕业生,为什么五年后的收入差距会如此之大?为什么有些人的第一份工作顺风顺水,而有些人却在泥沼中挣扎?

今天,笔者将分享一篇NBER工作论文。这篇论文的研究问题是: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对未来收入的影响有多大?研究者们利用一个大型城市公立大学系统长达二十年的数据,发现即使控制了大学、专业、成绩等因素,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毕业生五年后的收入仍然比高收入家庭的毕业生低约8%,而第一份工作的特征可以解释近三分之二的这种差距。 人生的道路从来不是完全公平的起跑线,但了解这些差异的来源,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缩小差距的方向

02 引言

大学教育的回报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学士学位持有者相对于高中文凭持有者的收入溢价高达75%。然而,按社会经济地位划分的毕业后收入差距依然巨大且持续。这一现象在当下尤为值得关注,因为三分之二毕业生背负学生贷款(美国情境),且近年来年轻毕业生就业市场疲软,收入差距的固化意味着部分群体将长期面临债务与生存的双重压力。

既有研究已从多个维度解析这种差距。就读院校是关键因素之一:来自最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在收入分配中的排名比最低收入家庭学生平均高29个百分位,控制就读大学后差距缩窄至11个百分位。专业选择同样显著影响未来收入,许多政策因此聚焦于帮助学生公平获得高回报的机构和领域。然而,即使同时控制了大学、专业和先前学业成绩,按社会经济地位划分的收入差距仍未消失。这提示我们在教育过程之外,必然存在某个被忽视的环节在持续制造不平等。本研究将目光投向这一缺口: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过渡。

03 数据、样本和变量

3.1数据

这项研究使用了一个大型城市公立大学系统的行政数据,该系统包括11所独立的四年制学院。研究者将教育数据与该州劳工部的季度收入和失业救济申请数据相匹配,跟踪了约80000名在2010-2017年间毕业的学士学位获得者。

3.2样本

研究聚焦于那些在20岁及以下进入大学、在2010-2017年间毕业,并且毕业后18个月内没有继续深造的学士学位获得者。这样的限制是为了确保研究对象在毕业后确实进入了劳动力市场,而不是立即攻读研究生。这个样本具有高度的多样性:60%为女性,近30%为西班牙裔,27%为非西班牙裔白人,23%为亚裔,20%为非西班牙裔黑人。超过70%的学生在本科期间至少获得过一次佩尔助学金(面向低收入家庭学生的联邦资助)。

3.3 如何定义“社会经济地位”

由于不是所有学生都有完整的家庭收入数据,研究者采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 根据学生在校期间是否持续获得佩尔助学金来判断其社会经济地位 。“低社会经济地位(SES)”学生被定义为在每个秋季/春季学期都获得过佩尔助学金的学生,约占样本的34%。“高社会经济地位”学生则是从未获得过佩尔助学金的学生,约占30%。其余36%的学生在部分学期获得过助学金,被归为中等社会经济地位。以2017届毕业生为例,始终获得佩尔助学金的学生家庭平均年收入约为2万美元,而从未获得助学金的学生家庭平均年收入为11.5万美元。这是近六倍的收入差距。

3.4如何定义“第一份工作”

定义“第一份工作”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研究者希望将实质性的就业关系与毕业生在找到稳定工作前从事的短期临时工作区分开来。最终,第一份工作被定义为:毕业生毕业后连续三个季度有正收入的第一个雇主。这确保了就业关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此外,如果就业关系持续足够长,第一份工作可以是毕业前的雇主,这对于那些在校期间就开始实习或兼职,毕业后留用的学生来说很常见。

04 结果

4.1巨大的收入差距

研究首先记录了毕业五年后按社会经济地位划分的收入差距。数据显示,在相关年份有正收入的条件下,低社会经济地位的毕业生在第5年的平均收入比非低收入者低约12%,这个差距大约是8800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逐渐扩大,从第1年的16%扩大到第10年的15%,绝对金额则从6200美元增长到14500美元。

这个差距幅度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低社会经济地位受助者毕业后五年的中位数收入为58800美元,约处于高社会经济地位收入分布的第41个百分位,差距为9个百分位。毕业后十年,低社会经济地位受助者的中位数收入约处于高社会经济地位收入分布的第39个百分位。

即使在控制了大学毕业时所有固定差异后,第5年收入中仍然存在巨大的社会经济地位差距。研究者控制了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种族和族裔)、大学前的学业准备情况(高中平均绩点、SAT成绩)、就读院校、研究领域(专业)、累积平均绩点以及其他毕业前特征。即使考虑了所有这些因素,经过调整后仍然存在的社会经济地位差距依然很大,约为4900美元,约占低社会经济地位受助者第5年平均收入的8%。这比调整后的黑人和白人收入差距略大,是第5年调整后性别差距的一半以上。换句话说,在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成绩相似的情况下, 仅仅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毕业生五年后的收入就会有将近5000美元的差距 。这个发现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不平等?

4.2第一年的挑战

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毕业生在毕业后初期面临的现实挑战。绝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四年内开始了第一份工作,但约22%的毕业生在毕业后一年内尚未开始第一份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低社会经济地位受助者在毕业前就安排好第一份工作的可能性略低,为34.2%,而高社会经济地位毕业生为40.2%。不过在第一年他们会追赶上来,在毕业后两年内开始工作的可能性略高。

关于早期劳动力市场压力的数据。对于在经济衰退期间毕业的2010届毕业生来说,超过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在第一年至少有一个季度没有收入,而约四分之一的毕业生那一年的收入低于贫困线。即使对于2017届毕业生,这个在较好经济环境下毕业的群体,这些比例仍分别高达27%和15%。

这意味着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手握学位证书,却发现自己在第一年有几个月完全没有收入,或者一整年的收入都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这种经济压力不仅影响他们的物质生活,更可能迫使他们在求职时做出妥协,接受条件不那么理想的工作。

研究还发现,约9%的毕业生在毕业两年内申请了失业救济金。值得注意的是,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受助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更有可能申请失业保险,即使是对于较近期毕业、失业可能性并不更高的批次也是如此。这一差异在2010届毕业生中最大,为16%对10%,但在2017年仍然很大,为6%对3%。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许多毕业生的第一次工作过渡并不顺利。而如果高社会经济地位和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在应对这一经济压力较大的转换过程中拥有不同的资源——家庭财富、信息和人脉,这可能会导致第一份工作的结果出现差异,从而对收入产生持续影响。

4.3第一份工作的特征差异

研究深入分析了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特征。在毕业四年内找到第一份重要工作的人中,超过三分之一在毕业前就与该雇主建立了联系,低社会经济地位毕业生的这一比例低于高社会经济地位毕业生。

除此之外,低社会经济地位和高社会经济地位毕业生在第一份工作特征上最显著的差异可能与他们自己的工资和所在公司的平均工资有关。低社会经济地位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收入比高社会经济地位毕业生低约12%,为37584美元对42716美元。更重要的是,与高社会经济地位同龄人所在的公司相比,低社会经济地位毕业生所在公司的平均收入更低,低了18%,为52571美元对64445美元。

这个发现很有意思。因为低社会经济地位毕业生的中位数收入占所在公司平均工资的比例实际上高于高社会经济地位毕业生的中位数,为64.5%对61.9%。这意味着低社会经济地位毕业生虽然个人起薪较低,但相对于他们所在公司的平均水平来说并不算低。问题在于,他们所进入的公司整体工资水平就比较低。而个人工资相对于公司平均工资较低的公司,往往意味着更多的人力资本发展和晋升机会。

研究还发现,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是第5年收入的有力预测指标。第一份工作每多1000美元的工资,第5年的收入就会额外增加700美元。除此之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尽早开始工作对第5年的收入更有利。第一份工作至少干两年与入职五年后的收入有显著关联。毕业后至少工作8个季度的人比那些没有这样做的同龄人多挣10071.8美元,不过,在控制了第一份工作的薪资后,差距缩小至6764.3美元。

此外,公司规模、公司平均工资以及个人工资相对于公司平均工资的水平、行业与专业的匹配度都与入职五年后的收入呈正相关。而每多换一个雇主,入职五年后的薪资大约会增加634美元。这说明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说,适当的工作流动能够增加收入。

4.4第一份工作如何解释收入差距

现在到了最关键的部分:第一份工作过渡的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解释毕业五年后的社会经济地位收入差距?

总体而言,初次就业过渡的特征可以解释约四分之一的总体五年收入差异,以及近三分之二的剩余社会经济地位差距(针对毕业时情况明显相似的学生)。具体来说,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大学前学术准备和大学毕业时的指标后,低社会经济地位和高社会经济地位毕业生之间存在约4900美元的收入差距。当进一步控制了第一份工作的特征后,这个差距缩小到约1700美元。仅第一份工作的薪资一项就可以解释近54%的剩余差距。这意味着, 如果能帮助低社会经济地位的毕业生获得与高社会经济地位毕业生同等水平的第一份工作起薪,就能有效缩小他们之后的收入差距

为了补充这些回归分析结果。研究者们根据夏普里-欧文分解法对决定系数(R²)进行分解,这种分解方法总结了入职五年后收入的变化中,有多大比例可以由不同组别的预测变量来解释,而不考虑这些变量加入回归模型的顺序。研究发现,第一份工作的年化起薪对于解释入职五年后收入差异具有核心作用,它几乎占了R²的一半,即总体差异的16.9%。行业固定效应又解释了总决定系数的11.25%。公司平均收入和个人收入相对于公司平均收入的情况,加起来的解释力与专业领域大致相当。 即使不考虑初始工资,第一份工作的其他特征对入职五年后工资的解释力几乎是大学特征和经历的两倍

研究人员进一步考察以下问题:第一份工作转换是仅对社会经济地位差距的影响特别明显,还是对种族、族裔及性别差距也有类似的解释力?结果显示,第一份工作转换确实能解释第五年收入中相当一部分的种族、族裔及性别差距,但解释程度明显更低,根据不同群体,仅能解释约14%至30%。相比之下,第一份工作转换对社会经济地位差距的解释力要强得多。

05 讨论

这项研究证实了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过渡,对于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且来自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毕业生在这个关键的转折点上面临着不平等的机会。

研究发现,毕业生在进入职场的头两年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即便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情况下,近四分之一的毕业生第一年收入低于贫困线,超过四分之一的人至少有三个月处于失业状态。这种经济压力可能迫使一些毕业生,特别是那些缺乏家庭经济支持的毕业生,过早地接受不理想的工作机会,从而错过了寻找更好机会的时间。

研究结果还表明,第一份工作的质量能有力预测毕业五年后的收入水平,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同社会经济背景毕业生之间的收入差距。第一份工作的多个特征都对未来收入有显著影响,包括公司规模、专业对口程度、公司平均薪资水平以及工作流动情况。整体来看,第一份工作的各项特征能解释毕业五年后所有毕业生之间收入差异的27.11%,这远超大学入学前的背景因素或毕业时的学业表现。

目前,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尚未解答:为什么低收入家庭的毕业生往往进入薪资较低的公司,其收入也低于他们的学校、专业和成绩所应对应的水平?是因为缺乏信息渠道和人际网络?是经济压力导致的无奈妥协?还是求职过程中存在其他隐性障碍?这些问题需要未来的研究继续探索,特别是要关注不同背景学生在毕业前后的求职行为差异以及在校工作经历的影响。

虽然还需要更多研究来确定应该针对第一份工作过渡的哪些环节进行干预,但现有证据已经指向一个明确的方向: 为低收入毕业生提供更多早期职业转换支持,可能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值得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投入更多关注

06 写在最后

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就像一场风暴,考验着每一个年轻人的适应能力和应对策略。这项研究告诉我们,第一份工作不仅仅是职业生涯的起点,更是决定未来发展轨迹的关键转折点。

对于毕业生个人而言,认识到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在求职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眼前的薪资,更要考虑公司的规模、行业前景、专业匹配度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在经济压力允许的情况下,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寻找和比较不同的工作机会。同时,要善于利用学校的就业指导资源,主动建立职业人脉网络,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对于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而言,如果能够帮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毕业生更好地度过这个关键的过渡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支持,甚至是短期的经济援助,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就可能显著缩小社会经济地位导致的长期收入差距。

最后你可能会想,如果大家都往那些薪水稍低但发展空间特别好的公司挤,岂不是竞争更激烈了?但现实是,大多数人在选择工作时还是会把眼前的收入放在首位,真正愿意为长远发展牺牲一些短期利益的人并不多。正因如此,那些真正看重成长机会的人反而有了更好的选择空间。

来源:古畔听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