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把她的饮食日记翻到最后一条,才看见“罪魁祸首”——包装正面写着“原叶萃取”,背面小字却偷偷加了白砂糖,每杯≈4块方糖。
陈女士把速溶红茶当水喝,两年里血糖像坐电梯,忽上忽下。
医生把她的饮食日记翻到最后一条,才看见“罪魁祸首”——包装正面写着“原叶萃取”,背面小字却偷偷加了白砂糖,每杯≈4块方糖。
茶叶本身能延缓糖分吸收,可一旦做成饮料,好处常被糖一键清零。
想靠“喝茶”控糖,第一步是分清“茶”和“茶味糖水”。
2023年饮料工业协会摸底41.7%的市售“茶”仍含糖,平均15–20g/瓶,相当于把糖尿病餐单里的半碗米饭灌进液体。
更隐蔽的是“零糖”气泡茶、茶咖,用果葡糖浆+蜂蜜组合,72%样品单杯超25g,国家卫健委5月已点名预警。
速溶茶粉看似方便,配料表第二、三位若是“麦芽糊精、葡萄糖”,升糖速度比白面包还快。
好消息是,2024年国内几家茶企拿到“低GI”认证,用罗汉果甜苷和菊粉代替蔗糖,临床试验餐后血糖升幅可砍30–40%。
但“低GI”≠敞开喝,每日上限2包,超量一样会累加碳水。
隔夜茶也翻身:浙江大学测了冷藏12小时绿茶,EGCG抗氧化主力只跑掉15%,室温才暴跌45%。
诀窍是“密封+冷藏+喝前70℃复热”,既能杀菌又保住80%活性成分,口感不涩,还省得倒掉心疼。
怎么把茶喝成“血糖友军”?
三句话带走:
1. 选茶看背标:碳水化合物≤0.5g/100ml、配料表没有“糖、蜜、糖浆”字样,才算无糖;速溶粉认准“低GI”蓝标。
2. 喝法讲顺序:餐前30分钟先喝200ml现泡绿茶或乌龙茶,茶多酚提前给肠道刷一层“缓释涂层”,主食升糖曲线更平缓;胃不好的人改用发酵度高的滇红、普洱,空腹也不刺胃。
3. 量用CGMS验证:2024年国产连续血糖仪新增“饮品模式”,喝前后扫一眼曲线,哪一款茶让你的血糖“蹦迪”,一次就现形,比嘴巴尝甜更准。
茶是药也是毒,差别只在糖。
下次伸手拿瓶装茶,记得先翻背标——别让“健康”两个字,成为血糖失控的遮羞布。
来源:一往无前糯米qLJeg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