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你能想象吗?就在距离《新闻联播》开播仅剩15分钟的时候,一个母亲接到了孩子重伤的噩耗。
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
这位母亲就是央视金牌主播李瑞英,1998年那个看似平常的下午,一个电话让她陷入了史无前例的两难境地:是马上奔赴医院陪伴坠楼的儿子,还是坚守岗位完成这场至关重要的直播?
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她做出的选择让无数人惊叹——且看她如何在母职与责任之间寻找平衡。
想要理解这份选择背后的力量,我们得从李瑞英的成长经历说起。
说实话谁能想到这位如今端庄优雅的央视主播,童年时期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军营公主"呢。
那是1957年李瑞英在河南呱呱坠地,不过很快就跟随军人父亲来到了北京。
成长在军营大院里的她,可不是什么娇生惯养的温室花朵。
严格的军人作风,从小就刻进了她的骨子里,这份坚韧和自律,仿佛是写进DNA的密码。
说起来也是缘分,这位后来被誉为"天籁之音"的播音传奇,最初压根没想过要走这条路。
直到高考填报志愿时,好闺蜜听到她说话的声音,惊呼一声:"哇塞,你这声音也太好听了吧!"
就这么一句貌似玩笑的话,却像是命运的暗示,悄悄为她打开了另一扇门。
但真正让她人生发生转折的,是那个充满戏剧性的下午。
彼时的李瑞英看到一位老人在艰难地阅读报纸,眼睛几乎贴在纸上,看着就让人心疼。
出于本能她走上前去,主动提出帮老人朗读报纸。
谁能想到这一开口不得了,直接把自己的未来给念活了!
原来这位老人就是播音界的泰斗张颂,被她清亮动听的嗓音深深打动。
这段偶遇简直就像童话故事一样,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进入北京广播学院后的李瑞英,简直就是自律小达人的代表。
每天天还没亮当室友们还在呼呼大睡时,她已经站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开始晨读。
最让人佩服的是,她走到哪都带着一本《新华字典》,跟护身符似的。
有人说她太拼命,她却笑着说:"如果连这点坚持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理想?"
就这样一个军人家庭走出来的姑娘,凭借着惊人的自律和天赋,在播音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从北广毕业后李瑞英的事业并没有开挂般的启动。
和千千万万的职场新人一样,她从江苏卫视的实习生做起,乖乖地从最基层摸爬滚打。
但这位军人的女儿可不是那种安于现状的主,每一个工作机会她都当成了人生大考。
实习期间她就养成了一个让同事们惊叹的习惯: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就为了能把新闻稿多读几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4年命运给了她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这一年她接到了人生中第一个重量级任务:国庆35周年阅兵式及焰火晚会的现场直播。
要知道这可是新手主播的噩梦啊!稍有不慎就是全国性社死现场。
但就是这样的挑战,被她稳稳地拿下了,一下子在业内打响了名号。
从那以后李瑞英就像开启了职业生涯的加速模式。
1991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阵容中,惊喜地出现了她的身影。
在主持界能登上春晚舞台简直就是职业生涯的"登月计划",多少人梦寐以求却求而不得。
但对李瑞英来说,这还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1996年她迎来了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刻:与罗京搭档主持《新闻联播》。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从那时起她创造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记录。
整整28年零失误!没错你没听错是真的一次都没出错!
这是什么概念?每天晚上七点准时开播,一字不差地播报新闻。
每分钟220字的播报速度,一秒钟的停顿都不能有,这简直是在刀尖上跳舞。
更别提那些临时改动的稿件,有时候甚至要在直播前几分钟临时背诵新稿。
让人佩服的是即便工作强度这么大,她依然保持着令人羡慕的优雅和从容。
她的同事们都说,李瑞英就像是给《新闻联播》安装了一个"稳定器",每次播报都让人感觉特别安心。
这种专业素养恐怕连人工智能都要自叹不如吧!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专业素养超群的主播,也曾面临过让人心碎的考验。
让我们回到1998年那个令人窒息的下午。
距离《新闻联播》开播还有15分钟,演播室里的一切都井然有序。
李瑞英正在进行最后的妆容调整,这是她每天必备的节目准备环节。
突然一个电话打破了这份平静。
"瑞英啊不好了...孩子...孩子从楼上摔下来了..."公公颤抖的声音传来。
那一瞬间她感觉天都塌了。
一向沉稳的她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六神无主"。
作为一个母亲她多想立刻冲出演播室,飞奔到医院。
但作为一名《新闻联播》主播,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
十五分钟短短九百秒。
这是她职业生涯中最漫长的十五分钟,每一秒都像是一把尖刀,剜在她的心上。
没有人知道当她强迫自己平静下来时,指甲已经深深掐进了掌心。
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她知道不能哭,绝对不能哭。
这一刻她仿佛把自己分成了两个人:一个是心急如焚的母亲,一个是职责所在的主播。
令人惊讶的是当她坐上主播台的那一刻,脸上依然带着招牌式的微笑。
没有人能从她的表情中看出一丝异样,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这段直播她完成得依然完美。
虽然当时这个决定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争议。
有人说她太过冷血,有人说她不够重视亲情。
但我觉得正是这样的时刻,才真正体现出一个新闻人的职业精神。
在那个危急时刻,她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国事面前无家事"。
这哪是冷血?这分明是用生命在履行职责!
当天的直播结束后,她终于可以放下主播的身份。
卸下妆容的那一刻,积攒了一个小时的泪水终于决堤。
她用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变回那个牵肠挂肚的母亲。
经历了那场生死抉择后的李瑞英,对新闻事业有了更深的理解。
岁月匆匆转眼间她已到了52岁,到了该退居幕后的年纪。
但她并没有选择安逸地退休,而是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培养新人的工作中。
"老李啊你看看我这个发音标准吗?"年轻主播们总爱这样跟她请教。
每当这时她都会非常耐心地一遍遍示范,就像当年张颂老师教她一样。
在她的指导下一批批优秀的播音人才脱颖而出。
康辉、李梓萌这些如今家喻户晓的名字,都曾是她的学生。
现在每到晚上七点,她也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
看着自己的学生们在荧屏上挥洒自如,她的眼里总是闪烁着欣慰的泪光。
她常说:"播音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
这话听起来朴实无华,却是她用整整一生在诠释。
从军人家庭走出的"播音天才",到央视新闻的"零失误女王"。
从生死抉择中展现的职业操守,到默默无闻培养新人的幕后导师。
李瑞英用她的人生,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新闻人的担当。
而那个在儿子生死关头依然坚持直播的选择,也终于被时间证明:这不是冷漠,而是一种大爱。
这种爱超越了家人,延伸到了千家万户。
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新闻人的样子。
现在的李瑞英早已不在荧屏上露面。
但每当有人问起她的故事,总会竖起大拇指说:"这才是真正的主播天花板!"
来源:无情悦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