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颖莎的正手像被贴了封条,球一抬就被对手拍回去,直播画面里她连退三步,改线拉到反手,弹幕刷“偷懒”,教练席李隼把战术板翻了个面,写“别硬怼,先撕斜线”。
孙颖莎的正手像被贴了封条,球一抬就被对手拍回去,直播画面里她连退三步,改线拉到反手,弹幕刷“偷懒”,教练席李隼把战术板翻了个面,写“别硬怼,先撕斜线”。
这不是她不会打,是别人算准了她会打。
早田希娜从发球开始就站正手位,发她正手小三角,落点贴边线,孙颖莎只要侧身,反手位就漏出半台空档,这是逼她做选择题:A面一板拍死,B面回反手相持。她选B,观众以为她怂,其实选A才是送分。
ITTF技术表写得清楚,2024新加坡站她正手主动得分率掉9%,反手使用率涨12%,每局多打3.2板反手相持。数据背后是日本队录像课剪了四百个她的正手起板,统计出落点68%在对手反手,于是人家提前蹲那儿,等球一来就反撕直线,她再冲就撞枪口。
教练组把训练球台中线贴了胶带,要求正手击球必须压到胶带左侧,也就是对手正手大角,把线路改宽,破坏提前蹲守。马琳说一天多练两百球,不是练力量,是练落点记忆,让肌肉记住“别往熟悉的地方打”。
有人喊“改反手就是退步”,王楠在直播间一句怼回去:“不改就退役。”当年她也被压正手,结果练出反手弹击,24岁拿奥运。孙颖莎现在做的事一模一样,把短板补成假动作,反手快撕后突然兜一板正手高吊,对手重心被骗回中间,下一板她再压反角,早田希娜就这样被连得四分,赛后采访她摇头:“不是她变,是我们算错。”
体能教练透露,她冬训加了六公斤深蹲重量,不是为了抡更狠,是为了反拉后快速回位,三步回到反手位,把对手想打空档的时间差掐死。球没杀气,腿先到位,这是用腿破解算盘。
媒体算奖金,说她正手丢一分等于丢两万美金,她回更衣室把拍子贴海绵的地方撕开,换了一块更软的,吃球时间增加0.3毫秒,让弧线更高,越过对手封网。软拍牺牲速度,换来过网急坠,这是用器材破解站位。
刘国梁在封闭训练馆挂了一块电子屏,实时显示队员正反手使用比例,谁超红线谁加跑一万米。孙颖莎每天跑完把数据截图发群里,配文“今天没偷懒”,队友回“正手40%以下请喝奶茶”,她真买,二十杯送到宿舍,用糖堵住吐槽的嘴。
对手也在升级。韩国申裕斌把发球抛球高度从16厘米提到22厘米,让球下坠更快,孙颖莎正手抢点难度加大,她干脆退半步,让球跳第二高点,反手直接起板,打上升前期,把旋转还没完全出来的球提前截住,这是用时间差破解旋转。
央视慢放显示,她反手击球点提前8厘米,球离台高度降低3厘米,过网后二跳加速,对手来不及退。技术解说员算,这一改等于每局少让对手先动手两次,11分制里这就是两分,足够决定胜负。
有人担心她正手会废,国乒科研组把她的正手球速、转速、落点三维数据拉曲线,三条线都没掉,只是出手机会减少,效率反而升1.4%。结论:枪没坏,只是换了个枪套。
她把微信头像换成自己反手击球剪影,朋友圈封面写“别只记住我抡大臂”。爸妈在老家看电视,邻居说“你闺女咋不打正手”,老爷子把茶杯一放:“她打不打都赢,你行你上。”
决赛那天,她发球后先做一个夸张正手引拍,对手重心刚往正手挪,她球拍内扣改成反手撕斜线,球直接钉在对手反手死角,解说喊“假动作”,她面无表情,像在说“这叫选项C”。
赛后技术报告出来,她正手使用率42%,反手58%,得分率却55%对45%,反手多打反而多拿分。数据摆在桌面,再喊“偷懒”的人声音低了三度。
国乒内部总结会只给一句话:被研究是荣誉,逃出来才是本事。孙颖莎在PPT最后一页打了一行小字:“下次我还敢少打正手,你准备了吗?”
下次她正手是诱饵还是杀招,谁猜得准?
来源:情酱搞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