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6年初春,叶挺接到延安来电邀请他赴会,他几乎立刻回复愿同行。想到最快的归途是空运,他去访王若飞,说明自己愿与南方工作组一同返延。
1946年4月8日下午,延安机场跑道边潮气逼人,警卫紧握雨衣。毛泽东站在泥地上凝神倾听风向,心里倒数着来自西安的轰鸣。
久候的机声终在薄雾中出现,迎接队伍已经排成了队列。叶挺的孩子握着母亲的手,反复确认礼节用语。
时间回拨到1945年9月,重庆谈判桌上弥漫着湿热的烟味。蒋介石安排的宴席看似周全,毛泽东、周恩来与王若飞却心知暗流。
当时的皖南事变伤痕仍在,共产党代表团据《延安日报》存档要求释放被软禁的叶挺。经过数轮交锋,叶挺获准出狱,得以暂居重庆。
1946年初春,叶挺接到延安来电邀请他赴会,他几乎立刻回复愿同行。想到最快的归途是空运,他去访王若飞,说明自己愿与南方工作组一同返延。
王若飞爽快答应,博古也点头称这趟汇报必须带上叶挺。叶挺把妻子李秀文和两个孩子安排在同一航班,家人连夜整理行装。
4月8日清晨,这架美制C-47运输机由驻华美军提供,机长兰奇累计飞行约3000小时。起飞前他低声说“今天的气流不太对”,但随后仍按计划滑行。
航程第一段顺利抵达西安机场,17名乘客在机库里简单吃了干粮。加油后,兰奇依照航路向北抬升,目标是延安保安机场。
与此同时,延安的欢欣对照着机舱里愈发混乱的仪表。地面等待者以为雨中轰鸣能兑现团聚,而兰奇发现罗盘指针在抖动,只能降高度确认方位。
18时许,机场灯火已亮,然而雷达始终未见飞机进入进场航线。周恩来判断可能返航西安,立刻让电台与重庆、西安同时查证。
夜色里毫无消息,中央决定次日扩大搜索。9日清晨,山西黑茶县区政府报告在黑茶山南坡发现残骸,编号与中共代表团乘坐的运输机吻合。
确认工作持续了整整一天,调查组在机身旁检出17具遗体,叶挺、王若飞、博古以及美军机组全部遇难。《解放日报》特刊以“国之柱石,殉链山间”致哀。
事故说明书提到当天黑茶山雨夹雪,能见度不足1000米,飞机以约6000英尺高度进山,因仪表偏差撞上海拔2300余米的山体。报告未发现爆炸痕迹,也无枪击迹象。
但调查员在附注里写下疑问:为何飞机在接近延安后偏向东北?美军飞行员经验充足,按理应维持安全高度。周恩来直言“这份解释太干净”,疑虑未释。
政府对外仍以恶劣天气为结论,以免破坏谈判气氛。内部追悼会上,周恩来扶着灵柩自语:“苍天无情,更可疑的是人心。”这一句被警卫记入日记。
1951年,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叶挺的两个儿子,再度回顾事故。他轻声说,“我们多半知道是谁下的手,只是手里的证据到今天都拿不稳。”
资料另一个时间点来自二十世纪末,台湾媒体披露军统特务杜吉堂遗言,称自己曾受命在仪表附近放置磁铁。由于该说法出自家属口述,且缺乏独立证明,只能作为线索存档。
比对美军事故档案与杜吉堂叙述,可以看到细节存在差距:档案指仪表因雨霜结冰失效,而口述强调人为干预。二者未能互证,只能说明争议延续了半个世纪。
历史学者多从情报战角度解读四八空难。有人据《叶挺传》推测国民党怀疑机上有邓发,因而策划报复;也有人以航线图证实黑茶山位于误差极小的偏东方,可能是导航台失灵。
对照国民党公布的气象电报,黑茶山一带当晚气压急降,这种气压差确实会干扰磁罗盘。若再叠加人为因素,坠机概率确实骤增,只是当代无法复原现场。
叶挺一生戎马,1927年广州起义时他被称为“铁军之父”。延安人原本准备欢迎仪式,用他曾挂在营门的那面红旗下半旗,如今却在纪念堂对着黑茶山方向默哀。
王若飞的遗物里有一本行军记录,最后一页写下“延安见”。这页纸后来被存入延安革命纪念馆,提醒观众:谈判桌外的天空照样充满杀机。
四八空难的余波还影响了策略制定。中共中央在1946年5月出台新安保条例,要求重要干部出行必须至少分乘两架飞机,以免重蹈覆辙。
延安机场周边的地形也因此被重新勘察,补设无线电标杆。负责测绘的工兵回忆,黑茶山方向后来被标注为“禁飞扇区”,这是惨痛代价换来的经验。
叶挺故乡广东惠阳在1955年修建纪念亭,把黑茶山的石块镶嵌其中。访客可以看到石块上滚磨的痕迹,那是飞机撞击后留下的融痕。
今天再回望,1946年4月8日的延安欢腾与黑茶山的沉寂形成刺目的对照。历史并未给出绝对真相,却逼迫我们承认:在内战边缘的年代,安全与阴谋总是并行。
更重要的是,那些选择登机的人都想抓住转折时刻。叶挺在临行前告诉友人,“只要回到延安,还有很多事情要补上”,这句普通话语成为生前遗言。
暮色重新落在黑茶山顶,搜寻者当年的足迹已经被杂草覆盖。可每当清明,延安的祭台仍会摆上一束写着“西安—延安航线”的白花,像为那趟未抵达的航班留位。
来源:Just_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