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发现,即便在几乎没有摩擦的理想条件下,一列原本平稳、等间距的海浪,也会因微小的扰动而陷入不稳定,并在特定条件下“自我毁灭”。这一结果,来自对欧拉方程的精确推导——那套最初由欧拉在十八世纪写下的流体运动方程,历经三个世纪仍是现代流体力学的根基。
在意大利的亚得里亚海边,三百年来最美的数学难题之一,终于迎来了突破。
一群意大利数学家——阿尔贝托·马斯佩罗(Alberto Maspero)、马西米利亚诺·贝尔蒂(Massimiliano Berti)、利维娅·科尔西(Livia Corsi)与保罗·文图拉(Paolo Ventura)——近期正式证明了一个令流体力学界困扰数十年的问题:海浪为什么会自发崩解?
他们发现,即便在几乎没有摩擦的理想条件下,一列原本平稳、等间距的海浪,也会因微小的扰动而陷入不稳定,并在特定条件下“自我毁灭”。这一结果,来自对欧拉方程的精确推导——那套最初由欧拉在十八世纪写下的流体运动方程,历经三个世纪仍是现代流体力学的根基。
马斯佩罗的办公室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的城市的里雅斯特(Trieste)——这座城市的海湾常年被名为“博拉”(Bora)的狂风席卷。当地人常说,博拉能让浪“倒流”,吹得海水从港口向外奔逃,再逐渐消散成一片平静。
从窗外望向那片海面,马斯佩罗见证着他所研究的现象:浪花并非永恒的节奏,而是一种数学上必然的崩塌。
过去几十年,科学家们早已知道一种“本杰明–费尔不稳定性”(Benjamin–Feir instability):即规则波列在传播中会自发地被放大、扭曲,最终崩解。但这次意大利团队与美国数学家合作,首次在严格的数学意义上证明了这一现象,并发现这种不稳定性并非孤例,而是以一种奇异的规律——无限延伸的“岛链”(isole)——重复出现。
这些“数学岛屿”像是隐藏在海面下的暗礁:不同频率的扰动,会让海浪在稳定与崩解之间交替切换,永无止境。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波浪的故事,更是人类与方程搏斗两百年的胜利。正如西雅图大学的凯蒂·奥利韦拉斯(Katie Oliveras)所说:“当我第一次看到计算结果时,我以为程序出错了。可结果一次又一次地验证,海浪真的在笑——它们在用我们自己的方程嘲弄我们。”
人类对波的理解,远早于数学。
古希腊人曾将海浪拍岸的节奏比作笑声——他们不知道那是非线性的波动现象,只觉得它的节拍充满了生命力。可这笑声,后来成为科学史上最难解的谜之一。
十八世纪中叶,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首次写下了流体运动方程——没有粘性、没有能量损耗、没有任何摩擦。这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如果你知道每一个水滴的位置与速度,理论上就能计算出整个海洋未来的形态。
问题是,这套方程看似优雅,却几乎无法求解。
欧拉方程所描述的“理想流体”,在数学上比真实的海洋更复杂。数百年来,科学家们试图从中提取一类“最简单的波”:一列平滑、间距均匀的波峰——后人称之为斯托克斯波(Stokes waves)。
1820年代,爱尔兰物理学家乔治·斯托克斯(George Stokes)在家乡斯莱戈的海边游泳时,差点被一阵巨浪卷入深海。那次经历成为他一生的研究动机。
1847年,斯托克斯发表了划时代的论文,他把欧拉方程加上了一个关键条件——波面是“自由的”,可以随重力任意起伏。结果是一连串看似简单,却几乎无法计算的方程。
他猜测:在理想条件下,确实存在这样一种完美的波列——既不会变形,也不会消失。
一百年后,数学家终于证明:斯托克斯是对的。
这些理想波如果不受外界干扰,将永远沿着水面前行,仿佛时间静止的节奏。它们成了流体力学中最美的理论波。
1967年,英国数学家T. Brooke Benjamin与学生Jim Feir在水槽中重现斯托克斯波。
他们以为会看到那条优雅的“永恒波”,却惊讶地发现——波列在传播途中突然崩溃。最初的轻微扰动不断被放大,波峰越来越高,波谷越来越深,最后整个波系完全瓦解。实验重复了无数次,结果始终相同。
这就是后来被称为“Benjamin–Feir不稳定性”的现象——一个真实存在却违背直觉的结果。
它击碎了人类对“理想波”的幻想:即使在最纯净的方程中,混乱也会自发诞生。海浪并非被外力破坏,而是被自己的数学宿命吞噬。
自那以后,数学家们始终无法解释——这些不稳定性从何而来?什么样的扰动会“杀死”一列斯托克斯波?又有哪些扰动只是短暂的噪音?
理论物理学的计算给出了无数猜想,计算机模拟也给出了零碎线索。但欧拉方程依旧像一头无形的野兽:它可以描述一切,却拒绝被完全驯服。
直到二十一世纪初,这个谜团仍是开放的。人们甚至开玩笑说,海浪的数学比黑洞还难。
二十一世纪的突破,来自一次意外的合作。
2019年,在一场关于波动数学的研讨会上,美国数学家伯纳德·德科宁克(Bernard Deconinck)展示了他与凯蒂·奥利韦拉斯(Katie Oliveras)的计算:当他们模拟不同频率的扰动作用于斯托克斯波时,发现了一个诡异的图案——稳定与崩溃交替出现,像一串无尽的岛链。
他们称之*“isole”——意大利语的“岛屿”。
这一发现被意大利团队接力完成。马斯佩罗、贝尔蒂、文图拉与科尔西用手算、计算机与算法相结合,耗时数年,终于在2024年由数学家泽尔伯格(Doron Zeilberger)团队完成最终证明:这些“数学岛屿”真实存在,而且延伸到无穷远。
这项研究不仅重塑了海浪数学的版图,也揭示了自然界的更深逻辑:在理性与混沌的交界处,秩序本身也会周期性崩塌。
来源:老胡科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