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就能如此全能?唯卓仕 AF 50mm F1.4 Pro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6 18:27 1

摘要:整支镜头金属外壳、磨砂质感很不错,装在中高端机身上,视觉和平衡感都不错。但这重量有800g左右(我们实测810g,不过这毕竟是工程样品),确实比一般的50mm F1.4略重一点,甚至比个别轻量化的50mm F1.2都还要重了。

50mm 的世界里,从入门到旗舰都有得选,但在「两千多价位」上能打的,其实不多。

唯卓仕最近推出了这支 50mm F1.4 Pro,主打“全能”,口径大、做工扎实、据说画质也很顶。

上一颗50Air已经给了我们很大惊喜,锐度上非常有保障,具体也可以看看我们的评测。

我们对这个更高一级的Pro镜头就更加好奇了——

不如就让它自己告诉我们,它的画质到底能不能撑起“Pro”这个字。

外观设计

初上手的第一印象就是——有分量

整支镜头金属外壳、磨砂质感很不错,装在中高端机身上,视觉和平衡感都不错。但这重量有800g左右(我们实测810g,不过这毕竟是工程样品),确实比一般的50mm F1.4略重一点,甚至比个别轻量化的50mm F1.2都还要重了。

不过狗崽相信,这个重量其实正好也暗示着"画质好是有代价的"——要么付出更多金钱,要么加点重量~

不过与其相对的是它上机以后的手感并不差,整体平衡感是很好的,并且虽然滤镜口径77mm,但这已经是镜头最粗的位置了,手持的位置捏起来还是比较趁手的。

这次的对焦环阻尼设置很有意思,总体是偏紧的手感,但上手拧的第一瞬间需要加一点力气,然后接下来就会相对顺滑一点。这样的设置给狗崽感觉就是比较防误触,效果蛮明显的,但真想手动对焦特别是DMF的话,也有点不习惯。

其余的设计几乎都跟唯卓仕的Pro系列差不多,自定义按键、click拨杆、对焦切换拨杆、光圈环,每个手感都比较扎实,再加上一直以来都做的很仔细的防尘防滴溅设计,使用起来体验是比较愉悦的。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它也是采用了唯卓仕自研的VCM马达,与之前的LAB系列一样,由于这类马达的特性,镜头在未通电时,上下摇晃镜头会感觉到有镜片晃动,这属于正常现象,无需担心。

最后来看下镜头结构,有颜色的比没颜色的多...堆料还是狠啊。11组15片的结构,同时用上了1片超高精度非球、3片超低色散镜片、8片高折射镜片,它这个设计旨在保证低轴向色散的基础上尽可能改善"洋葱圈"等焦外问题。

看了设计其实狗崽大概就能理解这个重量的来源了,唯卓仕在这个等级上考虑尽可能保证优秀画质的基础上降低售价,又需要保证做工和手感,所以采用了比较成熟的机械结构设计,再加上堆料的光学结构。为了让大家能买到更有性价比的镜头也是费尽心思了!

实拍体验

我们带上它和索尼α7R V,实拍一些样片来看看它的体验如何?

先来看看锐度表现,直接在近距离对焦下,最大光圈拍一张猫猫。

放大来看,无论是眼睛、胡须还是毛皮都足够清晰,整体的分辨率表现相当出色,要知道这还是近摄下的表现,说明其在近摄时的画质损失也不明显。我们认为这支镜头可以充分发挥出高像素全画幅传感器的优势。

50mm的中焦焦段其实不容易出现明显的畸变现象,这支镜头在实拍中也确实如此。镜头色彩倾向略微偏暖,配合索尼机内的“FL”创意外观滤镜,在有阳光的情况下拍摄出来还真挺有复古感的。

全画幅传感器配合镜头F1.4的大光圈,视被摄物体和背景的距离等因素,在近距离对焦下景深会很浅,甚至看起来像没对上焦一样。因此在某些拍摄场景下,甚至还需要收缩一点光圈才能保证景深。

当然,在合适的距离下,F1.4的大光圈可以恰到好处地分离开主体和背景,让画面整体具有自然的景深效果。

镜头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面对这样的强光源时可能会出现眩光,平时拍摄时可以使用遮光罩、注意规避或合理利用。

50mm的视角实在是万能,大多数题材都可以胜任,这张还可以给大家看看前焦外的情况,应该算是比较有特点的。

在探店、室内等拍摄场景中,50mm的焦段可能更适合拍摄偏特写一点的画面,同样地,大光圈可以带来强烈的背景虚化效果,并且有效保证进光量,提升成片率。这张图也可以看到焦外还是蛮柔和的,氛围感很好。

具体到光斑上来看,焦外光斑在F2下还是比较圆的,边缘能看到一点点慧差的情况。

大光圈的50mm镜头当然也是人像拍摄场景的主力,狗崽也是非常喜欢用50mm来拍人的,这次给你们看看不一样的拍人方法,大家能看出我们这张样片中有几位小姐姐吗?

理论测试

我们使用搭载6100万像素全画幅传感器的索尼α7R V相机进行理论测试。

001 分辨率测试

从分辨率测试看,这颗镜头的分辨率表现非常完美,在F1.4全开时连最中心40线位置都异常清晰,毫无压力,边角处也是完全分明,仅能从稍微有一点点暗角看出这是全开的情况。

而后即便是收缩光圈,整体画质也没有非常明显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高像素机身上衍射现象来的非常早,特别是对于这种全开即锐的镜头来说,F8往后就下降的非常明显了。

F1.4,中心:

边角分辨率同样有较高的水准,狗崽认为跟中心主要区别可能仅仅在高频细节的反差,以及暗角,在缩小光圈到F2就能有所提升。但这些东西只有暗角能在我们的标板测试中体现出来,并且大家一般对极边缘画质不会有那么极端苛刻的需求。

F1.4,边角:

实际结果跟唯卓仕的MTF曲线也比较类似,特别是画面中心1/2的区域里锐度F8不如F1.4,这个点其实是不同于很多摄影师心里的概念的

002 虚化测试

它在F1.4全开时虚化效果还是非常明显,在我们的对焦距离下能很清晰的看到前后景过渡,并且整个过渡区都比较柔顺,这也符合现在大家拍摄人像时的审美方向。虽然有77mm的口径,但其光斑在F1.4时还是易呈现柠檬状,到F2时就有极大的改善。

所幸F1.4时的光斑质量还是比较不错的,可以看到边缘较为柔和,没有明显的洋葱圈现象,这大概有UA(超高精度非球面)镜片的功劳在里面。

003 畸变测试

该镜头仅有非常轻微的桶型畸变,对日常拍摄几乎没有影响,并且在后续会有ADOBE中有矫正文件,所以完全不用担心。

004 暗角测试

该镜头仅在最大光圈F1.4下还是能看到较为明显的暗角,在收缩至F2后暗角减轻了相当多,至F2.8后暗角则几乎变得不可见。在日常拍摄中,其暗角现象就较难以察觉,当然也非常容易就能矫正。

005 色散测试

使用500W的摄影灯直射位于画面靠近边缘位置的金属餐具表面,并且裁切放大照片的右下角区域观察色散。可见这颗镜头在最大光圈下、极近摄情况,也仅在焦外出现轻微的轴向色散,并且收缩至F2后就大幅减弱,到F2.8就几乎不可见,大多数场景下应该不会把边缘的高光处放大这么多来仔细观察,所以我们觉得即使全开也没什么影响。

006 呼吸效应测试

这颗镜头在各个光圈下的呼吸效应都极其微弱,绝对算得上“不能呼吸”,狗崽在测试时瞪着眼睛看监视器也几乎没有察觉到视角变化。这个搭配上优秀的对焦使其视频拍摄也会比较得心应手。

007 眩光鬼影测试

我们本次使用了亮度更高的30W的点光源灯来测试。可以看到,这颗镜头眩光表现是比较优秀的,但的确能看到画面中出现单个独立的鬼影,有一点点像使用手机摄像头的情况,总的来说程度不算太深,在日常拍摄中应该可以不用担心大多数环境下的眩光鬼影问题。

008 色彩倾向测试

使用5600K的摄影灯打亮环境,使用相机默认模式拍摄,与肉眼所见进行主观比较:画面整体色彩还原比较准,手办的皮肤看起来略微偏暖,这样在拍摄人物时比较符合最新的审美标准。

我们还考虑了买新款索尼相机的同学会常用FL滤镜,这个镜头对它的色彩适配度更高,整体色彩比较和谐,而且提高对比的情况下并没有让整个灰阶过渡变差。

选购思路

聊唯卓仕 50mm F1.4 Pro,有个点其实特别值得说——它让你能更聪明地分配预算。

在标准大光圈定焦的世界里,常见的高画质 50mm F1.4 镜头售价大多在 5000 以上,一些原厂甚至更高。而唯卓仕这支定价在 2799 元左右,也就是说,直接就能省下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预算。

那省下来的钱能干嘛?其实很简单。第一,可以补焦段。比如再添一个 85mm 或变焦镜头,让整个拍摄体系更完整。第二,可以升级机身。比如原本打算上 α7IV 或 α7CII,现在可以考虑更高像素的 α7R V 或 α7CR,分辨率更高,整套画质自然也更上一个层级。

过去有个老说法:机身和镜头的预算最好是 1:1,比如你总预算两万元,就买 1 万的机身和 1 万的镜头。这个逻辑对国产镜头未崛起的时代来说没问题,对于器材发烧友更是镜头比机身总预算高得多。

但如果是刚起步或预算有限的用户,思路可以反过来。机身性能的提升往往是立竿见影的,而唯卓仕这种高性价比镜头,可以用更低成本释放出机身的全部潜力。

同样是两万元预算,方案A 是 1 万机身 + 1 万原厂镜头,方案B 是 1.7 万机身(比如 α7CR)+ 唯卓仕 50mm F1.4 Pro。从最终画质来看,方案B 的上限反而更高。机身的分辨率和动态范围决定了画质的“上限”,而唯卓仕这支镜头能完全发挥出高像素机身的实力。

唯卓仕 50mm F1.4 Pro 的出现,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当镜头性能已经足够好时,省下来的预算放在更强的机身或更多焦段上,反而能让整套系统的画质、灵活性和拍摄乐趣提升,可以按照自己的拍摄需求,去打造更聪明、更高效的一套器材组合。

综 述

唯卓仕 50mm F1.4 Pro 给我的整体印象是——它不是为了“惊艳”,而是为了“稳”。画质优秀、锐度充足、焦内焦外过渡自然,是那种你可以放心放在包里的主力镜头。

虽然重量略重,但结构扎实、对焦迅速、兼顾视频使用,几乎把「全能」这个词做到了实处。

它的存在意义,在于让预算有限的用户,也能拿到接近高端定焦的画质表现。再结合前面说的预算思路——当你能用三千元以内的价格拿到这种水准的画质,剩下的钱完全可以放在更高像素的机身上,让整套系统的表现更好。这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更聪明的选择。

优点:

1、分辨率表现非常好,在F1.4全开就是几乎最佳画质

2、价格亲民,性价比很高

3、呼吸效应非常低、对焦比较可靠,适合视频拍摄

遗憾:

1、重量确实算不上轻便

2、有比较明显的鬼影

来源:影像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