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霸凌更残忍!这股风气正在小学蔓延!90%父母都不知道该怎么管

B站影视 2024-12-09 08:34 2

摘要:剧透戳这篇《中国女孩正在抛弃高跟鞋,没有一双脚能拒绝它!只穿了一次,我一口气下单七双》

❤️开头吆喝一句:响午女鞋12月9日上午10点直播(仅3小时)。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剧透戳这篇《中国女孩正在抛弃高跟鞋,没有一双脚能拒绝它!只穿了一次,我一口气下单七双

1

今天聊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儿。

前几天有个小伙伴家孩子生病了,没人带娃,带来了办公室。

正是坐不住、爱说话的年纪,我们聊啥,他都能插上几嘴。

小伙伴再三嘱咐,别老说话,影响大人工作,老实写你作业。

终于熬到了午休畅聊,大家问他:跟妈妈上班是不是特无聊啊?也不让随便说话,还是上学好吧?‍‍‍

没想到这娃说:那也比在学校好!学校要说话,早有人举报告老师、名字上黑板啦!

要不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后续小伙伴纷纷吐槽,我还真不知道,如今的小学校园里举报风气竟如此盛行。

⬇️小伙伴A说,他们班里几乎都不需要纪律委员,“全民”监督、举报。

前几天,我儿子上课讲话被同学举报,当众挨了批评。

回来气得不行。

我问他,那你到底有没有上课说话?

他不服气地说,又不是我一个人说话来,XXX也说了啊。

我说,你就管好自己就行了。

结果儿子一副小人报仇,十年不晚的样子说,下次我也举报他。

我说,不至于啊,怎么还搞上冤冤相报那一套了,你是去上学的,不是去报仇的。

他说,凭什么别人都可以举报我,我不可以举报别人?

问的我一时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

⬇️小伙伴B说,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我孩子的学校更过分,堪比宫斗。

老师让纪律委员把每天违反纪律的人名写黑板上。每天黑板边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名。

我问孩子,怎样算违纪?

孩子说,上课说话,传纸条、打瞌睡、翘二郎腿,还有带玩具、零花钱,或课间在走廊跑、大喊大叫,厕所偷吃零食等。

我说,现在小学生这么严格吗?都逼到人家去厕所吃零食了,这还要管?

纪律委员管的过来吗?

他说,没事,因为同学间会相互举报。😳

说实话,这话从一个8、9岁孩子的嘴里说出来,还真有点让人脊背发凉。

⬇️还有小伙伴C说,她儿子倒是从没举报过别人,但总是被别人举报,真的是干点啥都有人盯着你。

搞得孩子一点不喜欢去上学,每天都很迷茫,说,班里没一个好人。

听着小伙伴们的吐槽,我是one楞又one楞的。

咱就说,在这种氛围下,孩子真的能专心搞学习吗?

在这种境下,真的能滋养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吗?

2

当然,我相信绝大部分老师都是怀揣着教书育人的初心,可能只是一小波用了不那么恰当的管理方式。

我也相信,小学生间绝大多的举报都是没有恶意的,只是孩子对“是非认知”的一种尝试。

但这种过度强调规则,孩子是不敢犯错了,但他们的害怕犯错,不是因为错误本身带来的后果,而是害怕被同伴们检举揭发后的孤立无援。

它难道不会破坏孩子们之间的信任和团结,相互之间滋生恨意、嫉妒吗?

最后,孩子们虽然可能学会了遵守规则,但也变得冷漠,眼里只有对错,没有宽容和温情。

咱们之前写过关于小学生告状的一些情况和心理动态(没看过的朋友可以戳这里:《“开学第一周娃就被孤立!”设想过无数可能,没想到是因为这件小事!》‍

孩子们告状的原因和情况非常多,也不是所有的告状就一定不好,都该制止。

但其中有一种确实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就是“检举揭发”类的。

有的是为了寻求关注、彰显自己,通过别人的不好,来彰显自己;

有的是嫉妒、竞争的心理,通过告状来给别人搞破坏;

还有的更是以此为威胁、拿捏他人的手段。

不管出于哪种原因,这类举报,都并不是为了所谓的维护正义,而是「披着狼皮的正义」。

3

学生是属于学校的,但孩子是咱自己的。

我很想聊这个事儿,是因为如果家长放任不管,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斤斤计较、牙呲必报,甚至心理阴暗。

那么重点来了,作为学校的“局外人”,父母怎么优雅的插手呢?

1、针对害怕被人举报的孩子‍‍

一定要给孩子「不怕举报」的勇气。

不得不说,举报这种事,对小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威慑作用的。

小伙伴B说,有一次起太晚了,孩子没来及吃早饭,她就说给孩子带块面包下课饿了吃。

但孩子死活不带,说学校不让带零食。

小伙伴说,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今天你没吃早饭,上课指定会饿的。再说你偷偷在角落吃,老师不会知道的。

结果孩子说,同学看见了会告诉老师,还要被扣分。

到最后也没敢带。

虽然有规则意识是好事,但咱也不能被规矩给框死了啊。

之前看过一句话,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但现在,这盏灯似乎都被举报的阴云遮住了,孩子们哪还顾得上自己成长,都忙着挑别人的错,或提防被人举报哩。

为什么孩子这么怕被举报,究其原因其实是怕被批评,被惩罚。

想要降低举报的影响,就要来个釜底抽薪。

给孩子一个被举报也没关系的底气。

CC低年级的时候,也有过类似困扰。

跟她一起玩得一个朋友,总会以“告老师”来威胁别人。

比如,体育课俩人都想要某个道具,但CC先拿到了,她就会威胁你“如果不给她先用,她就告诉老师你带零食的事儿。”

比如,下课间玩的时候她要求听她的,她就会说“你不听她的话,她就要把你上课跟同桌说话告诉老师”。

我当时第一反应都给气笑了。

这种屁大点的事儿,老师才不会管,她还拿此威胁上人了。

没想到,真的有用,她一威胁一个准,包括CC。‍‍‍‍‍‍‍‍‍

也是那一刻,我才明白,对孩子们来说,被老师发现自己干“坏事”,是比妥协对方威胁更严重的事。

孩子们才对「举报」如临大敌,也才容易被人拿捏。

于是,我们家就有这样一场“倒反天罡”的对话。

我:你为什么怕她告老师呢?

CC:怕老师批评我,怕叫家长。

我:你姥姥也当过老师,你知道老师每天有多忙吗?像带零食、上课说个话、课间跑……在老师那都是极不重要的小事,不会动不动因为这个批评人的。更不会因为这个叫家长的。

被举报这件事,你能想到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不就是叫家长。那妈妈现在明确告诉你,我们不会因为你在学校做了这些事而生气。所以,你完全可以放心,不用受人威胁。

不受威胁的底气,永远是父母应该给到孩子的。

当他觉得就算被举报也不会怎么样,也就不会过分在意别人是否举报他了。

那孩子在学校就能活得更自洽、更如鱼得水。

不了解我的,看到这别上纲上线说我“助纣为虐”哦?什么是违反校规班规、什么是正常学校生活,理智的成年人都分得清楚的。

2、针对想要举报别人的孩子

一定让孩子明白举报真正得到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

有的孩子被他人举报后,非常意难平,非举报回去不拉到。

别说孩子了,很多家长对同学间的举报,也大多是“受害者”心态。

既替孩子委屈,也担心孩子举报他人会没有同理心,担心孩子分不清是非黑白,更害怕与同学搞不好关系。

对于孩子这种“报复”心理,可以先理解,毕竟谁遭到他人背刺都会生气。

但也要明确的告诉孩子:

一时举报一时爽,但一直举报不会一直爽。

虽然举报自己讨厌的人很解气,找老师告状带来的优越感,也会给自己一种很厉害的感觉,举报好像是自己获得了某种特权。

但这并不是真实的。

你得到的可能是举报那一刻的优越感,或者大仇得报的痛快,但失去的可能是自己在同学、老师中的形象。

由此可能会成了同学、老师们眼中的“报告精”。

这种形象一旦建立,是很难重新摆脱的。

有时候哪怕不是你举报、告密的,大家也会第一时间怀疑你,或者认定是你。

没有人喜欢打小报告的人。

打小报告也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除非大事,否则不要告状,损人利己的举报更是不可以。

平时在家里,咱也别事事都替孩子冲锋陷阵,可以在生活中多给孩子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能力。

需要告状才能巩固自己“地位”的孩子,说到底也是缺乏点安全感的。

在家庭中,我们要多给孩子一些关注,多认可、肯定孩子,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

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就能解决问题,不需要时刻获得老师的关注,孩子自然就不需要去举报。

-End-PS:响午的鞋子这次品类非常丰富,一站式购齐自己的、队友的、父母的,提前预约!

来源:CC爸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