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媒体看青州 | 潍坊青州:“童青耆三部曲”让“陌邻”变“睦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6 14:27 1

摘要:在潍坊青州马驿山社区,驿山书院以文化为纽带,创新构建“年龄分层—精准供给—角色转化—社区共生的”闭环育人模式,通过“童、青、耆”三大板块的联动,将文化种子播撒进日常生活,让曾经的“陌邻”在共同学习中成为携手同行的“睦邻”。

在潍坊青州马驿山社区,驿山书院以文化为纽带,创新构建“年龄分层—精准供给—角色转化—社区共生的”闭环育人模式,通过“童、青、耆”三大板块的联动,将文化种子播撒进日常生活,让曾经的“陌邻”在共同学习中成为携手同行的“睦邻”。

晨光中,“驿童知礼学堂”墨香萦绕。退休教师王女士耐心指导孩子们执笔运墨,在笔画间传递做人道理。书院系统整合资源,对接飞鱼图书馆实现2000余册图书数字化管理,居民可“云端借阅”、社区取书;书院引入“鹿非马社区成长中心”等专业机构,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与兴趣培养服务。创新“室内+户外”双空间教学,为木版年画、民俗剪纸等非遗体验创造立体化环境。

这一系列举措激活了人才汇聚,王女士从学习者成长为志愿教师,这正是书院“幸福合伙人”机制的体现。目前该机制已凝聚120余名社区志愿者,组建起“红航先锋”、“橙暖爱心”、“蓝智启航”、“绿意环保”等七支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伍,为下一代教育奠定基础。

文化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的同时,也在青年群体中延续生长。暮色降临,“驿青知行学院”的灯光为社区中坚力量点亮成长之路。年轻父母学习亲子沟通技巧,上班族小李掌握短视频技能后,主动为书院制作宣传片,记录下的社区生活广受好评。

针对青年需求,书院构建精准课程体系,涵盖短视频创作、职场沟通、家庭教育等多个领域,确保学以致用。这些新技能很快在“马扎议事厅”的协商平台上得到实践。一年来,通过48次对话将236条建议转化为89项解决方案。困扰居民三年的车位漏水难题,就是在小李等青年志愿者与老党员共同努力下得以解决。“从旁观者到建设者的转变,让我真正理解了主人翁的意义。”小李感慨道。

青年们用技能与热情为社区注入活力,也悄然滋养着长者的晚年生活。“驿耆知乐大学”不仅是银发生活的新起点,更是与年轻人共融共生的温暖港湾。王女士的退休生活在这里被重新点亮:她在书法课上潜心习字,在合唱队里放声高歌,更在童学堂里担任志愿教师。书院开设的智能手机应用课程,帮助她轻松跨越了“数字鸿沟”;而创新的积分兑换机制——参与活动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智惠食堂餐券或马驿山优选商品,有效激发了长者持续参与书院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书院将文化空间转化为情感连接平台,中秋诗会上,长者吟诵诗篇,与年轻邻居分享月饼,温情在诗意间流转。“在这里,我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更能老有所为。”王女士笑着说。

通过三大育人平台融入“四聚”理念,驿山书院走出一条“以文化人”的社区共生新路。运行一年来,书院开展活动216场,服务居民1.8万余人次,月均到访2800人次,空间使用率提升超5倍。这些数据背后是文化的凝聚力:孩子们主动问好,青年热心事务,长者乐于分享,“陌邻”变“睦邻”正成为日常。驿山书院让文化走进柴米油盐,成为居民心中的精神家园,让“以文化人”的初心在每次活动中绽放光彩。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10月15号

来源:看青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