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国春,山东邹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北大荒作家协会主席。1978年开始,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文艺报》《读者》等1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篇。有120多篇作品入选80多部文集。出版《赵
2025年第 124 期(总第 2812 期)
作者简介:
赵国春,山东邹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北大荒作家协会主席。1978年开始,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文艺报》《读者》等1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篇。有120多篇作品入选80多部文集。出版《赵国春文集》等28部文集,960多万字。传记文学《北大荒的“管天人”》,荣获第三届中国传记文学奖,散文集《生正逢时》,荣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散文集《那年,我18岁》,入选应急管理出版社的“冰心散文奖”获奖者作品精选集。传略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东北文学60年》《黑龙江文学通史》等书。曾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散文天地
“丁香之城”赏丁香
【黑龙江】赵国春
清晨,阳光轻柔地透过枝叶的缝隙,洒落在满是丁香花瓣的小径上。芬芳的丁香扑鼻而来。我仿佛走进了花的海洋,醉入芬芳的世界。
那一团团、一簇簇的丁香花,紫的好似身着华服的仙子,透着高贵典雅;白的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清新又纯洁。微风轻轻一吹,花儿们就轻轻摇曳起来,那股子芬芳,甜甜悠悠的,一点儿也不腻人,淡雅得很,就像大自然这位神奇的调香师精心调配出来的,闻上一口,整个人都陶醉其中了。
哈尔滨,这座北国之都,宛如从沉睡中悠然苏醒的佳人,在丁香花温柔的簇拥下,尽显绰约风姿。
哈尔滨的丁香花一部分是本土原生品种,一部分是随着历史变迁逐步引进的。早在哈尔滨还是松花江畔小渔村时,就有暴马丁香、辽东丁香、红丁香这三个本土品种在此生长。后来,1898年中东铁路开始修建,大量俄侨迁入哈尔滨。俄国人喜爱丁香花,他们带来了欧洲的“洋丁香”等新的丁香品种,并在房前屋后种植,这些外来丁香品种与本土品种一起生长,逐渐形成了庞大的丁香家族。
随着城市的发展,哈尔滨不断引进新的丁香品种。近年来,哈尔滨还与西宁等“丁香友好城市”互相引种,进一步丰富了丁香种质资源,如从青海引进了晚花紫丁香等品种。园林部门也通过引进和栽培具有耐寒特性且花型、花色各异的丁香品种,利用孤植、组团、群植等种植方式,延长丁香花的整体观赏期。
要说这丁香花,跟哈尔滨那缘分可不浅。它打从中国华北地区来,在华夏大地扎根已有一千多年。这花呐,适应性强,耐寒又耐旱,还特别喜欢充足的阳光,就如同咱哈尔滨人那坚韧、热情的性子。
1988年4月12日,哈尔滨市人大二次会议作出了《关于丁香花为哈尔滨市花的决定》,正式确定丁香花为哈尔滨市市花。在众多的花卉中,哈尔滨将丁香花定为市花,主要是这种花适应本地环境:丁香花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非常适合哈尔滨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仅开花早、花期长,而且花形繁茂美丽,花香清新淡雅;还因为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哈尔滨还是小渔村时,就生长着暴马丁香、辽东丁香、红丁香等本土品种。中东铁路修建后,俄侨又带来了新的品种,使其种植更为广泛,有着上百年的种植历史。还因为契合城市精神:丁香花气节高雅、驱寒报春、大方洋气,既象征了哈尔滨人民坚韧不拔、勇于进取的高尚品格,也暗合了哈尔滨热情浪漫、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丁香花的文化内涵丰富:丁香花在古典诗词中象征着美丽、高洁、幽远,在哈尔滨还流传着“五瓣丁香代表爱情”“五瓣丁香是幸运之花”的说法,为城市增添了浪漫的文化氛围。丁香花的群众基础广泛:到20世纪80年代,丁香已成为哈尔滨市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绿化树种,深受市民喜爱,老百姓也约定俗成地将哈尔滨冠以“丁香之城”的美名。
哈尔滨全市有150多万棵丁香树,分布在600多条街道和公园、校园。市政府近年来还在12个公园、80多条街道,补种了18万多棵丁香树。2011年,又在道里区群力新区修建了一个丁香公园,占地40多万平方米。引进小叶丁香、双季丁香、欧丁香、蓝丁香的多个新品种。目前丁香公园已经达到32个品种,16万多棵。有暴马丁香、白花欧丁香、蓝花欧丁香等。有白色的、粉色的,也有稀少的紫色的。公园利用不同种类丁香花花期各异的特点,合理布局。使游人从每年5月到7月,可以观赏到不同种类的丁香花绽放。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丁香花在灯光的映照下,多了几分朦胧的美感。我漫步在松花江边,江风轻轻吹过来,带着丁香花的香气,让人心里别提多舒坦了。江面上波光闪闪,倒映着城市的灯火和丁香花的影子,就像一幅如梦如幻的画。这个时候的哈尔滨,沉浸在一片诗意当中,让人把所有的烦恼和疲惫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诗人画家们,都有作品赞美歌颂丁香花,让普普通通的丁香花,走入高雅的殿堂。
杜甫《江头四咏·丁香》:“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诗人通过对丁香形态、生长环境等的描写,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人生思考。描绘丁香形象:诗的前四句“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以白描手法展现了丁香花柔弱、枝繁、素艳的形象。丁香花体态娇弱,枝条交错缠绕,细小的叶子带着绒毛,稀疏的花朵呈现出素雅的色彩,描绘出丁香外朴而内秀的特点。赋予高洁内质:后四句“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写出了丁香高洁的品质。诗人将丁香深栽在小斋后,使其靠近幽人,暗示丁香如同幽居之士,具有高雅的气质和超脱世俗的品性。丁香花即便在夜晚飘落,也散发着如兰麝般的香气,它不须为自己可能粉身碎骨而忧虑,象征着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自我的高尚情操。暗抒诗人情志: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晚年空怀壮志,却无由抒发。他借柔软的丁香咏志,丁香的柔弱或许象征着诗人在乱世中的漂泊与无奈,而丁香的高洁品质则是诗人独立人格的化身,表达了诗人对安宁和清净的向往,以及对世俗荣华的淡漠和超脱,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深忧虑。
著名画家梵高《紫丁香花丛》:创作于圣雷米时期,画中的紫丁香树色彩丰富,花枝饱满,在阳光中萦绕出生命的光影厚度,笔触排列紧密,用色从白黄到粉紫,从橙黄到暗红,展现出典雅而高冷的多重美感,给人一种充满激情与华贵力量的柔美。梵高的《紫丁香花丛》是其艺术风格的典型体现,表达了多方面的情感与思想: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梵高以细腻而热烈的笔触描绘紫丁香花丛,盛开的花朵、繁茂的枝叶,展现出自然的蓬勃生机与美丽,传达出他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对生命的礼赞:画面中鲜艳的色彩、灵动的线条,赋予紫丁香花丛以生命的活力,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体现了梵高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命力量的歌颂。情感的寄托与宣泄:梵高一生历经坎坷,内心充满痛苦与孤独。他通过创作这幅画,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紫丁香花丛成为他情感的寄托,在绘画过程中得以宣泄内心的情感,寻求心灵的慰藉。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梵高以独特的绘画风格,如厚涂法、鲜明的色彩对比等,展现出他对艺术创新的执着追求。《紫丁香花丛》不仅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观的画作,更是他探索艺术表现形式、表达个人艺术理念的重要作品,体现了他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哈尔滨人对丁香花有着深厚而特殊的情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热爱与欣赏:每到丁香花开的季节,哈尔滨人会纷纷走出家门,到公园、街头等地欣赏丁香花的美丽姿态,感受其淡雅的芬芳。许多人还会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丁香花的照片和自己的感受。文化象征:丁香花承载着哈尔滨的历史文化记忆,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精神特质。它是哈尔滨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出现在众多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中,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它的情感认同。生活陪伴:丁香花广泛种植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风景。无论是在街边散步,还是在公园休闲,丁香花的身影随处可见,它陪伴着哈尔滨人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情感寄托:“五瓣丁香代表爱情”“五瓣丁香是幸运之花”等说法在哈尔滨广为流传,人们常常在丁香花丛中寻找五瓣丁香,将其视为幸运和美好爱情的象征,寄托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丁香花盛开的哈尔滨,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又似一首悠扬动听的诗篇,更是一段温暖美好的回忆。丁香花用它的芬芳装点着这座城市,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客人,让人沉醉在它独特的魅力里。我爱这座城市,更爱那些绽放在城市每个角落的丁香花,它们是哈尔滨的灵魂,是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延续着历史与文化的脉络。
看着丁香花,闻着丁香花的香气。耳边响起了李双江唱的那首《丁香啊丁香》。
丁香啊丁香……她是多么鲜艳芬芳,使我想起我的家乡,啊丁香啊丁香。在我家乡的小路旁,也开满朵朵美丽的丁香。人们从她身边走过,啊她会向你微笑歌唱……”
(在线责编:海艺)
来源:真言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