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二师二十二团十三连一块番茄地里,番茄采收机进行采收作业。地处焉耆垦区的二十二团今年种植番茄2.69万亩,依托本地化加工企业,种植户预计户均增收约1.5万元。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贝 通讯员 金奇 摄
“头雁”领航驱动 产业价值跃升
——看龙头企业如何引领兵团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在二师二十二团十三连一块番茄地里,番茄采收机进行采收作业。地处焉耆垦区的二十二团今年种植番茄2.69万亩,依托本地化加工企业,种植户预计户均增收约1.5万元。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贝 通讯员 金奇 摄
在阿拉尔市红福天枣业有限公司加工厂,工人在红枣清选生产线前忙碌工作。该公司联合14家加工企业、15家合作社形成全产业链集群,开发出了枣片、枣酒、冻干枣等20余种深加工产品。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阿热依·热依哈巴提 摄
在新疆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包装车间,工人进行精油产品包装作业。该公司已研发出4大类12个系列120多种天然香料产品,涉及芳香个人护理、芳香生活、芳香旅游、芳香康养等多个领域。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清 摄
在新疆双河红番茄制品有限公司货场,工人在装运货物。作为五师双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投资5000万元,对生产线进行增容扩产、技术升级,使日加工番茄能力提升至5500吨,预计年产值达3亿元。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常驻记者 郭晓维 摄
金秋时节,九师一六四团4万余亩制种玉米相继成熟,收割机在田野上来回穿梭,加工厂车间里机声隆隆。望着金灿灿的玉米“小山”,该团六连职工王其海喜不自禁。
聚焦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九师白杨市不断巩固和提高制种玉米生产能力,积极引进新疆垦丰种业有限公司、新疆九天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截至目前,该师市制种企业已达18家,每年带动2100余名职工人均增收3.5万元。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近年来,兵团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兵团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66家,龙头企业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基础。
科技创新引领——“数智”赋能乡村振兴
9月,焉耆垦区迎来一年一度的番茄采收加工旺季。放眼望去,红彤彤的番茄仿佛一颗颗璀璨的红宝石挂满枝头。田间地头,采收机往来穿梭,种植户忙碌的身影与丰收的喜悦交织在一起。
“打开手机小程序,就能直观地了解到番茄采收进度和拉运车辆安排,特别方便。”在二师二十二团十三连职工谢金全的番茄地里,番茄采收机正开足马力进行采收作业,谢金全和新疆冠农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起现场检查番茄翻秧质量。
谢金全所说的小程序,指的是新疆冠农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的“小铁牛”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设置有农事管理、农机调度等12个功能模块共46项主要功能,可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实现精准作业和资源价值最大化。
每年的番茄采收季节,公司依托“小铁牛”平台显示的番茄成熟度与采收进度数据,精准安排采收车辆进场时间与数量,确保成熟的番茄应收尽收、即采即运。
“‘小铁牛’平台实时汇总田间采收数据与车辆位置信息,通过智能算法优化调度指令,规划最佳运输路线和时序安排,实现了采收、运输环节的精准对接。”新疆冠农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李顺民介绍说。
近年来,新疆冠农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入研发资金550余万元,筹建“小铁牛”农业服务站22个、配备专业技术人员24人,定期为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提供田间指导,帮助番茄种植户亩均提高效益1500至2000元,有效保障了种植户降本增收。
“未来,我们将不断优化服务、扩大服务覆盖面,让更多种植户用上我们的平台,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红利。”李顺民说。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更是带动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火车头”。近年来,兵团聚焦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发展形势好、创新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施品牌战略——擦亮“兵字号”招牌
农业品牌是农产品的“身份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
初秋的伊犁河谷,稻谷金黄,瓜果飘香。走进新疆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帕尔汗公司”)生产车间,在机器轰鸣中,工人正将提炼出的薰衣草精油封装入瓶,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甘甜的气息。
“每1千克太空蓝薰衣草仅能萃取0.6克精油。一朵朵花在经历270小时的光照后,用200摄氏度高温蒸馏120分钟,静置熟化45天,才能够蜕变为有‘液体黄金’之称的薰衣草精油。”伊帕尔汗公司乌鲁木齐销售经理郑斌自豪地说。
伊帕尔汗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坐落在盛产薰衣草的四师可克达拉市,是国内首家以天然香料为核心,集薰衣草种植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企业。
2020年,伊帕尔汗公司与山东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瑞达公司”)开启深入合作,依托伊帕尔汗公司优质的生产原料、福瑞达公司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建立了从薰衣草种植到收割再到精油萃取的标准作业流程,开发上市了一系列优质薰衣草产品,不断提高伊帕尔汗公司在国内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力。
“目前,我们研发上市的小夜灯精华油、修护精华液、夜间修护面膜等产品非常受消费者喜爱,伊帕尔汗品牌也因此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郑斌说。
把一朵朵薰衣草加工成醇香的精油,推动品牌“走出去”“火起来”。如今,伊帕尔汗公司已构建起“种植基地+研发中心+智能制造+品牌运营+文旅体验”的完整生态链,公司实现年销售额约2亿元,万亩薰衣草基地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近年来,兵团将品牌建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先后制定印发《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市场监管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致力于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兵团品牌影响力,特别是通过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大对本土成长型品牌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鼓励企业积极争创知名品牌,树立了“兵团制造”的良好形象。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为兵团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伊帕尔汗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饶良波说。
连农带农富农——共享发展红利
一家好的龙头企业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金秋9月,在一师十三团七连职工徐天义的枣园里,灰枣密密麻麻挂满枝头。“这几年,一亩地能收近1吨红枣,一直以每公斤6元多的价格,由阿拉尔市红福天枣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福天枣业’)收购,去掉投入成本,我年均纯收入有10多万元。”徐天义说道。
作为集红枣种植、加工、期货销售、研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红福天枣业立足十三团红枣种植区资源优势,建成了红枣一体化生产线及无尘车间、红枣精深加工净化车间。
为推动产业“链”式发展,红福天枣业联合14家加工企业、15家合作社形成全产业链集群,开发出枣片、枣酒、冻干枣等20余种深加工产品,引领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目前,我们已集成科学规范的冲洗、烘干、色选、分装、分级生产、精细包装等全套红枣加工工序,年红枣加工量可达20万吨,占一师阿拉尔市的70%;全团红枣标准园产出的85%的红枣,实现了本地加工。”十三团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高锐波介绍说。
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领头雁”,龙头企业在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上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产销对接、技术帮扶、提供就业、生产要素入股等多元化方式,企业与种植户构建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链有机嵌入团场连队,让种植户在不同节点参与产业链共建,实现收益共享。
自2019年加入阿拉尔市红福天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徐天义便享受到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销路保障,这大大增强了他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从种到收,每一个环节都有人精心照料,我们有信心种出更好的红枣。”徐天义说。
销路不愁,职工的种植积极性更高。近年来,十三团积极开展红枣标准化种植和规模化经营,种植面积扩大到了8.6万亩,每年红枣产量稳定在16万吨以上,带动1500余人增收,推动红枣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当下,兵团正在加快培育“龙头力量”,使其成为兵团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生力军,让职工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受益;一批重点龙头企业也加速奔跑,为乡村振兴和职工增收注入澎湃活力。
兵团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兵团通过扶持一批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龙头企业+农工合作社+职工”的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