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涞水:“共享直播间”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6 10:07 1

摘要:“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们涞水本地种植的羊肚菌,煲汤、炒菜都特别鲜美!”10月15日,河北省涞水县王村镇华益菇业的“共享直播间”内,环形补光灯明亮柔和,主播李文钰和赵王思禹手捧羊肚菌,正对着手机屏幕热情推介。直播间里互动频频,不断有观众留言询问产地与价格。货架上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们涞水本地种植的羊肚菌,煲汤、炒菜都特别鲜美!”10月15日,河北省涞水县王村镇华益菇业的“共享直播间”内,环形补光灯明亮柔和,主播李文钰和赵王思禹手捧羊肚菌,正对着手机屏幕热情推介。直播间里互动频频,不断有观众留言询问产地与价格。货架上,珐琅工艺品、食用菌等特色产品琳琅满目,这个由旧办公室改造而成的直播间,正成为连接田间地头与广阔市场的“数字新窗口”。

王村镇共享直播间内,主播正在热情推介产品。尹默摄

王村镇“共享直播间”。尹默摄

保定赛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共享直播间”。尹默摄

这一产销两旺的场景,是涞水县推动“媒体+”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的又一举措。涞水县地域广阔、物产丰饶,拥有麻核桃、景泰蓝、菌菇、粮油、果蔬等100多种特色产业,但长期以来,不少农户和小微经营主体面临“销售渠道窄、直播门槛高、专业能力弱”的发展瓶颈,有的受限于设备和场地,空有热情却无从下手;有的擅长种养或手艺,却不熟悉平台规则与话术设计;还有的单打独斗开展直播,流量稀少、销量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为破解这一难题,涞水县委宣传部联合县发改局统筹推动,在全县6家重点企业和5个特色乡镇,试点建设11个“媒体+赋能乡村振兴共享直播间”。不同于个人直播间的“小打小闹”,这一平台以“共享”为核心理念,系统整合资源、全面降低运营门槛,着力补齐产业发展中的能力和资源短板:硬件设施共享,配备专业灯光、摄像等设备,实现农民、手艺人“零成本”开播;多元场景共享,设置农产品展示、工艺演示等固定直播背景,破解场地布置难题;精准培训共享,围绕平台规则、直播话术、短视频制作等开展实战培训,并开设麻核桃品鉴、珐琅工艺等专题课程,由本土电商达人现场授课;内容创作共享,链接县内文创人才,组建团队提供从脚本撰写到拍摄剪辑的全流程支持;渠道流量共享,主动对接主流平台争取流量扶持,组织“涞水好物”联合直播,变“分散主播”为“带货矩阵”;数据信息共享,专人分析直播数据,及时反馈市场需求,推动产品包装、加工工艺等精准优化。

“共享”的最终落点是“赋能”,推动从业者从“会直播”向“懂经营”转变,助力产业从“卖产品”向“树品牌”升级。在保定赛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共享直播间,主播毕玉经过系统培训,已不再是简单叫卖,而是深入讲解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与食用价值。在涞水,像毕玉一样受益于共享直播间培训的新农人正不断涌现。随着共享直播间培训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普通农户从面对镜头的“新手”成长为侃侃而谈的“本土主播”,不仅学会了如何布置场景、设计话术,更掌握了借助内容引流、维护粉丝关系等进阶技能,真正让老百姓“拿起手机做直播、对着屏幕卖特产”成为现实。

“共享直播间”的价值,不止于“卖货”,更在于以“融合”思维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这一模式不仅服务企业,更深耕乡镇基层:九龙镇大龙门村通过直播间推介“长城古堡+乡村民宿”,让乡村旅游“热”起来;义安镇立龙小麦种植合作社通过直播“圈粉”,不仅卖出了面粉,还接到“定制有机小麦”的订单,带动周边20多户农户增收。

“共享直播间”有效打通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通道——城市的化肥、农具经由直播直达田间,乡村的优质特产则通过直播间走进城市餐桌,逐步形成“城乡互补、产销共赢”的良性循环。

从菌菇、核桃,到手工艺品与农产加工品,涞水的11个共享直播间,正如11个充满活力的“数字节点”,将分散的产业资源与零散的销售力量串联成线、聚合成势。其意义不仅在于“给设备、教技能、拓渠道”的表层赋能,更在于对乡村发展理念的深层革新:推动农民从“埋头种地”转向“抬头看市场”,引导产业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

据了解,涞水县计划将这一模式进一步推广,在全县15个乡镇、284个村实现辐射带动,让更多农民和手工艺人握紧“金话筒”、融入“数字潮”,推动本地特色产业,在“共享直播间”的赋能下,走出县域、迈向更广阔的市场。(贾晨阳 杨志民 文/图)

来源:中国商报河北记者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