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做到矛盾“早发现、快响应、巧化解、治根本”?在曹杨新村街道,一套从前端感知到精准破题再到体系支撑的解纷工作法 ,以其全周期管理、闭环化运作的创新机制,成为了化解矛盾的“灭火器”、预防风险的“防火墙”,以细腻的治理笔触勾勒出基层善治的新图景。
在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高密度的人口、高频次的社会互动让劳资、消费、租赁等矛盾成为城市“微循环”中易现的“栓塞点”。
如何做到矛盾“早发现、快响应、巧化解、治根本”?在曹杨新村街道,一套从前端感知到精准破题再到体系支撑的解纷工作法 ,以其全周期管理、闭环化运作的创新机制,成为了化解矛盾的“灭火器”、预防风险的“防火墙”,以细腻的治理笔触勾勒出基层善治的新图景。
灵敏感知,
构建矛盾预警的“神经中枢”
解纷工作的“第一公里”,在于快速、精准地捕捉矛盾信号。在曹杨,一张“线上+线下”立体化的矛盾感知网络,让每一个细微的诉求都能被及时“听见”,实现“未病先防”“小病早治”。
“绩效扣钱没说法,这事儿得讨个公道。”不久前,一位劳动者反映某培训公司以“业绩不达标”为由克扣其工资,曹杨新村派出所、街道司法所、相关律所“三所联动”迅速介入,联动街道调解委员会开展调查。“纠纷调解的‘第一触点’往往就藏在这些细枝末节里,需要敏锐捕捉前端信号,防止矛盾发酵升级。”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全域覆盖、快速响应、智能分流,是街道纠纷调解“感知”工作的核心。据悉,曹杨新村街道目前已在线上打造了随申办“云端”解纷中心平台,居民无需奔走,通过手机就能“一键直达”解纷诉求端口,系统将根据纠纷类型自动匹配专员,避免“多头跑、反复问”。
在线下,一张由派出所、司法所、律所、调委会、居委会等基层触角组成的“雷达”网也早已布点,结合“三所联动”机制,让解纷响应更迅速、更高效。
精准解题,
锻造多元协同的“解纷巧手”
面对劳资、消费、租赁等不同类型的纠纷,曹杨新村街道解纷团队以“法律为基、情理为桥、多元联动”的组合策略,进行“靶向治疗”,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法律,是解纷工作的“定海神针”。在某租赁纠纷中,调解员援引《民法典》关于“出租人维修义务”“违约责任”的条款,让某租房平台无法回避维修不力等问题,最终为租客争取到了合法权益。
情理,是化解对抗的“融冰剂”。基层纠纷往往掺杂着情绪,若只讲法律不讲人情,很容易陷入“针尖对麦芒”的僵局。调解员们深谙此道,“背靠背”沟通成为常用策略,同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在法理框架内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多元联动,则是攻克复杂纠纷的“组合拳”。基层纠纷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单靠一方力量难以高效解决。曹杨新村街道积极打破部门壁垒,从证据调取到法律解读,从情绪疏导到方案协商,各部门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形成“一站式”解纷合力。
以法为纲、以情为润、以力为撑,“精解”工作法的本质是用专业能力拆解矛盾的“死结”,用人文温度化解双方的“对立”,用协同力量提高解纷的“效率”。
体系支撑,
构筑长效治理的“韧性基座”
灵敏感知是发现问题的“前哨”,精准解题是化解矛盾的“中枢”,而这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和制度保障来实现治理效能的固化和提升。
近年来,曹杨新村街道结合地区实际、整合部门资源,探索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枫和暖杨”解纷中心,为矛盾预防化解长效机制提供了实体化平台和制度化支撑。
“枫和暖杨”解纷中心设有“心灵彩虹”“解纷无忧”“枫和安澜”三个特色工作室,分别提供免费心理咨询、免费法律咨询、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服务。
在这里,有来自区人民法院、律师事务所、社区解纷达人等各方面力量共同组成的专业调解员队伍,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人情法理为辅助,以调解为主导,为居民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高效率的纠纷化解服务。
除了面对面接待群众外,“智慧法院”“一网通办”等设备也可供群众自助办理相关事务,还有线上云平台可提供“全天候、指尖办、零跑腿”的解纷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曹杨新村街道还构建了极具特色的“1+3+4+20+N”家门口解纷服务体系。其中,1代表“枫和暖杨”解纷中心;3指“三所联动、AI线上和城市运行”三个解纷分中心;4为“融冰使者”“定纷慧心”“调解先锋”“和议专家”四个特色解纷团队;20指20家居民区解纷工作站,N指N个基层解纷服务点。
接下来,曹杨新村街道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通过织密感知网络,淬炼解题能力、强化平台支撑,让城市“微循环”更加畅通无阻,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不断注入新动能。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