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琢磨过一件事儿,为啥有钱人好像越来越有钱,而咱们普通人挣点钱咋就那么费劲?难道真是命?其实吧,很多时候,这跟智商、学历关系都不是最大的,关键在于一个我们从小听到大,但可能一直没整明白的词儿——“理财”。
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琢磨过一件事儿,为啥有钱人好像越来越有钱,而咱们普通人挣点钱咋就那么费劲?难道真是命?其实吧,很多时候,这跟智商、学历关系都不是最大的,关键在于一个我们从小听到大,但可能一直没整明白的词儿——“理财”。
说白了,就是怎么让你手里的钱,自个儿去“上班”,帮你挣钱。富人琢磨的是“钱生钱”的买卖,是投资,是让钱变成更多的钱。而咱们大多数人,想的还是怎么靠上班多挣点,靠省吃俭用多存点。思路不一样,结果自然就天差地别。今天,咱就扒一扒这层窗户纸,用大白话聊聊,有钱人到底是怎么让钱自己跑起来的,咱们普通人又该怎么让口袋里的钱,也跟着动起来。
这事儿吧,得从一个根子上的问题说起。咱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好好学习,找个好工作,然后省吃俭用,把钱存银行。这套逻辑在几十年前,那会儿银行利息高,没啥通货膨胀的时候,是没问题的,甚至可以说是黄金法则。那时候谁家有个“万元户”的牌子,那简直是光宗耀祖。
但现在啥情况?你把钱放银行,看起来是安稳了,但实际上呢?钱的购买力正被一个叫“通货膨胀”的家伙悄悄地吃掉。你感觉到了吗?十年前一百块钱能买多少东西,现在又能买多少?你存钱的速度,大概率是跑不过印钞机的速度的。钱放在银行里睡大觉,其实不是在增值,而是在“变相”地缩水。这就好比你把一坨冰块放那儿,啥也不干,它自己个儿就慢慢化了。
富人早就看透了这一点。他们深深地明白,钱,只有在流动起来的时候,才叫“资本”,放在手里不动,那顶多叫“货币”,而且还是不断贬值的货币。所以他们的第一反应,从来不是把钱锁在保险柜里,而是赶紧琢磨着,怎么把这笔钱“种”下去,让它长出更多的钱。
那他们是怎么“种”的呢?其实路子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就一个:买入资产,远离负债。
这两个词可能听着有点“装”,别急,我给你翻译成大白话。啥是资产?就是能持续往你口袋里塞钱的东西。比如,你买了套房子,租出去,每个月收到的租金,刨掉贷款和各种费用还有的剩,那这房子就是你的资产。你买了一家好公司的股票,每年能给你分红,股价还蹭蹭往上涨,那这股票也是你的资产。
那负债呢?正好反过来,是不断从你口袋里往外掏钱的东西。比如说,你贷款买了辆豪车,这车一落地就开始贬值,每个月你还得还车贷、交保险、加油、保养,这车就是典型的负债。它不能给你带来一毛钱收入,只会让你持续不断地花钱。
这么一说是不是就明白了?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对这两样东西的态度。普通人有了钱,可能第一时间想的是买个新手机、换辆好车、买个名牌包,爽一把。这些东西,本质上都是“负债”,是消耗品,它们让你当下很爽,但未来会持续让你花钱。
而有钱人拿到一笔钱,首先想的是,我能用这笔钱买点啥“资产”?能不能投个小生意?能不能买几支好股票?能不能买个位置好的小公寓租出去?他们对花钱这事儿特别“抠”,但对“投资”这事儿又特别“大方”。他们愿意为了一个能下金蛋的母鸡,忍住眼前吃炸鸡的诱惑。
这就是第一个关键点,也是最核心的认知差别:要分清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然后拼命地、持续地,把你的钱换成资产。
你可能会说,道理我都懂,可我没钱啊,哪有钱买什么资产?这不就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吗?
这话说对了一半。启动资金确实是个问题,但绝对不是死结。大部分有钱人也不是一生下来就躺在金山上的,很多都是从零开始的。关键在于,他们很早就开始“强制储蓄”和“小额投资”了。哪怕每个月只能省下几百块钱,他们也会想办法让这几百块钱“动”起来。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关键,一个被爱因斯坦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东西——复利。
这玩意儿听着玄乎,其实捅破了就一层纸。说白了就是“利滚利”。你投了100块,赚了10块,下一轮你的本金就变成了110块,再下一轮,你就是用110块去赚钱了。听起来好像没啥,但只要时间足够长,这个雪球会滚得比你想象中大得多。
我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从25岁开始,每个月雷打不动地投1000块钱,不算多吧?就放在一个年化收益率10%的地方(这个收益率在长期来看,通过一些指数基金之类的工具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你猜猜,等你65岁退休的时候,这笔钱会变成多少?
答案可能会吓你一跳。你总共投入的本金是1000块 * 12个月 * 40年 = 48万。但最后你账户里会有多少钱呢?差不多是530多万。
看到了吗?48万的本金,最后变成了530多万,多出来的将近500万,就是“复利”这个魔法师给你变出来的。时间越长,这个魔法越惊人。如果你从20岁就开始,那结果会更夸张。
这就是为什么说,投资理财这事儿,越早开始越好。哪怕你刚开始每个月只能投一两百,都没关系,关键是你要开始!你要让你的钱,哪怕是一小部分,先进入那个“利滚利”的雪道,让时间成为你最好的朋友。
很多人就是倒在了“等”字上。总想着,等我挣够了多少钱再开始,等我把这个事儿研究透了再开始。结果呢?一年又一年过去了,钱没攒下多少,最好的投资时机也错过了。富人之所以能让雪球滚起来,就是因为他们很早就开始推那第一把了,哪怕一开始雪球小的可怜。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承认复利很牛,我也想开始,可我投哪儿呢?股票、基金、黄金、房子……听着就头大,感觉水深得能淹死人。万一投错了,别说利滚利了,本金都亏没了怎么办?
这确实是所有新手都会面临的恐惧。其实,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刚开始根本不需要把自己搞成一个投资专家。你只需要掌握一个最简单、最朴素,也是被很多人验证过有效的策略,就足够跑赢大多数人了。
这个策略就是——定投指数基金。
我知道,“指数基金”这四个字一出来,很多人又懵了。别怕,我还是给你说大白-话。
所谓基金,就是你跟一大帮人把钱凑在一起,交给一个专业的基金经理去帮你投资,你不用自己去选买哪只股票,省心。
那啥叫“指数”呢?你就把它理解成一个“打包套餐”。比如“沪深300指数”,就是把A股市场里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300家公司的股票,按一定的比例打包在一起。你买了沪深300指数基金,就等于一下子买下了这300家中国最头部公司的股票。
这么做有啥好处呢?
首先,极大地分散了风险。你自己去买股票,万一踩雷了,买到一家垃圾公司,可能血本无归。但你买指数基金,等于买了一篮子股票。这一篮子里,就算有一两家公司不行了,但只要中国经济的大盘子是向上走的,那其他几百家公司总体上还是在发展的,你的投资就不会崩。你赌的不是某一家公司的运气,而是整个国家的国运。从长远来看,这个赌注的赢面是不是大多了?
其次,成本低,还省心。指数基金是被动跟踪指数的,不需要基金经理天天在那儿瞎折腾买进卖出,所以管理费之类的费用很低。这对我们这种长期投资的人来说,省下来的就是赚到的。而且你也不用天天盯着大盘看,搞得自己心惊肉跳,该上班上班,该吃肉吃肉。
那“定投”又是啥意思呢?就是定期、定额地买入。比如,你设定好每个月15号,自动从你工资卡里划走1000块钱,买入你选定的那只指数基金。不管它是涨是跌,你都雷打不动地买。
这招简直是为我们这种没时间、没精力、还容易情绪波动的普通人量身定做的。市场下跌的时候,别人都吓得屁滚尿流地往外卖,你用同样的钱,反而能买到更多的基金份额,相当于在“打折促销”的时候捡便宜货,拉低了你的平均成本。市场上涨的时候,你之前低价买入的那些份额就开始帮你赚钱了。
通过这种方式,你就避免了在投资中最容易犯的错误——追涨杀跌。你用一种近乎“傻瓜”的方式,把人性的贪婪和恐惧给屏蔽掉了。只要你坚持下去,坚持个五年、十年,甚至更久,你会发现,你的账户曲线,会随着经济的波动,螺旋式地稳步上升。
当然了,我不是说你今天投了,明天就能发财。投资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关键在于“坚持”和“长期主义”。你要给你的钱足够的时间,让它在复利的雪道上慢慢滚。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颠簸,甚至会有大幅度的回撤,账户里的钱可能会暂时变少。这时候,考验的就是你的心态。你能不能拿得住?你相不相信你投的是中国的未来?
富人之所以能守住财富,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会“买”,更因为他们会“等”。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一笔投资从播种到开花结果。而很多普通人,往往就输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赶紧卖掉,结果呢,往往卖在了最低点,割肉离场,然后发誓再也不碰这玩意儿了。
所以你看,让钱动起来,其实归根结底,拼的不是什么高深的金融知识,而是一些非常底层的认知和心态。
第一,你要从心底里认识到,光靠劳动挣钱,光靠省钱存钱,是很难实现阶层跨越的,甚至可能连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都费劲。你必须让钱也为你工作。
第二,你要建立“资产”和“负债”的概念,想尽一切办法,把手里的钱变成能生钱的资产,而不是消耗你钱的负债。哪怕这个资产一开始很小很小。
第三,你要理解“复利”的威力,并且愿意成为“时间的朋友”。不要总想着一夜暴富,财富的积累更像是在种一棵树,而不是在买一棵白菜。
第四,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从最简单的“定投指数基金”开始,就是最好的起步方式。别嫌它慢,慢就是快。稳稳地幸福,比追求刺激的过山车要靠谱得多。
当然,除了投资,让钱动起来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投资你自己。去学一项新技能,提升你的认知,让自己变得更“值钱”。这是世界上最稳赚不赔的投资。你的赚钱能力,才是你财富的基本盘。这个基本盘越大,你每个月能用来投资的钱就越多,你的雪球滚起来的速度自然也就越快。
还可以尝试搞点副业,拓展你收入的渠道。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工资”这一个篮子里。多一条现金流,你的抗风险能力就强一分,你的财务状况就更安全一分。
说到底,这个时代,最可怕的不是穷,而是“穷人思维”。是那种觉得一切都命中注定,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的无力感。是那种宁愿把钱放在银行里眼睁睁看着它贬值,也不愿意承担一点点风险去让它增值的保守心态。
真正的逆天改命,往往不是靠一个惊天动地的机会,而是从你改变观念的那一刻开始的。从你开始认真对待你手里的每一块钱,开始琢磨怎么让它为你服务的那一刻开始。这个过程可能很慢,甚至有点枯燥,但只要你方向对了,就只管低头走路,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
所以朋友,别再让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躺在银行里睡大觉了。从今天起,就让它动起来吧!哪怕只是拿出每个月饭钱的一小部分,去开启你的第一次定投。当你迈出这一步,你就已经走在了改变命运的路上,你就已经开始用富人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了。记住,你和财富之间,差的可能真的不是钱,而是一个让钱“动起来”的念头,和一份坚持下去的勇气。
来源:财富情报局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