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在委内瑞拉周边动武了。从9月到10月14日,他的政府在委内瑞拉外海已经搞了五次军事行动,击沉五艘所谓的“贩毒船”,打死27人。光是10月14日一次行动,就有6人在船上送了命。他给这些人贴上了“毒品恐怖分子”的新标签,听起来吓人,可仔细一想
央视新闻最新消息,当地时间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方确定将考虑开展陆地行动对贩毒集团进行地面打击,并证实已授权中情局在委内瑞拉开展行动。
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在委内瑞拉周边动武了。从9月到10月14日,他的政府在委内瑞拉外海已经搞了五次军事行动,击沉五艘所谓的“贩毒船”,打死27人。光是10月14日一次行动,就有6人在船上送了命。他给这些人贴上了“毒品恐怖分子”的新标签,听起来吓人,可仔细一想,美国什么时候这么热心帮别国禁毒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那份递给国会的备忘录。特朗普政府声称,美国与被他们认定为恐怖组织的贩毒集团正处于“非国际武装冲突中”。这话说得绕口,简单说就是他们觉得自己有权在海外动武。可笑的是,备忘录里连要打哪个贩毒集团都没说清楚。难怪国会里一些民主党人指责他滥用权力,没提供任何可信的法律依据、证据或情报。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这么大动干戈,真的只是为了打击毒品吗?
特朗普的手法让人想起他对伊朗的突袭。今年6月,美军曾用七架B-2隐形轰炸机秘密飞行18小时突袭伊朗核设施,行动代号“午夜之锤”。这些轰炸机投下了14枚重达3万磅的钻地炸弹。而当时为了迷惑外界,美军故意暴露另一些B-2飞往关岛的动向。这种声东击西的战术,与眼下在加勒比海的行动有着相似的逻辑——明面上一套,暗地里另一套。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可不这么想。他多次指责美国是想通过军事威胁在委内瑞拉搞政权更迭,在拉美进行军事扩张。这话不是没道理,毕竟委内瑞拉石油储量全球第一,谁不眼红?
委内瑞拉政府已经致函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美国的军事威胁。他们在信中说,基于已证实、合理且客观的信息,美国可能很快会对委发动武装袭击。看来委内瑞拉这次是真感到威胁了。安理会随后应委内瑞拉请求召开了紧急会议。
马杜罗宣布在该国新埃斯帕塔、苏克雷和阿马库罗三角洲三地启动综合防卫区,以加强对大西洋海域及加勒比沿岸的防卫能力。他还号召民众加入民兵组织,准备参与保卫国家。有数据显示,短短时间内就有大量民众响应号召。他们还进行了军事部署,将部队调往关键区域。这阵势,明显是在为可能的冲突做准备。
更让人琢磨的是,委内瑞拉最近调整了外交布局。他们关闭了驻挪威和澳大利亚的使馆,却在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和布基纳法索新设外交机构。委内瑞拉政府说这是为了优化国家资源,重新定位外交布局。说白点,他们是在找朋友,找那些能站在自己一边的朋友。
美国那边,国防部在美军南方司令部组建了“扫毒联合工作组”,由具备海外快速行动能力的部队指挥。虽然指挥官说部队的关注点仍是海上行动,但谁都明白,这种部队是干什么的。
有媒体爆料,美军已经制定了针对委内瑞拉境内目标的军事打击方案。这么看来,局势确实挺紧张的。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美国真的会为了打击毒贩向委内瑞拉动武吗?我看未必。打击毒贩可能只是个借口,背后肯定有更大的算盘。你想啊,美国什么时候这么热心帮别国打击毒品了?他们自家的问题还一堆呢。
说到美国的毒品问题,根源其实在国内。作为全球最大的毒品消费市场之一,美国对包括可卡因、冰毒、大麻以及芬太尼等毒品的需求旺盛,这直接刺激了墨西哥等国的毒品生产与走私规模扩大。在墨西哥,毒品产业已形成完整链条,大量毒品向北流入美国。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调查,每年有20万至50万支美国制造的枪支被贩运到墨西哥。相比之下,2023年全年,美国机构仅查获了约2500件运往墨西哥的武器。这种“毒品北上、枪支南下”的循环,根本不是靠打击几个贩毒集团就能解决的。
再说,特朗普授权中情局在委内瑞拉开展行动,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中情局是干什么的?搞秘密行动、颠覆政权的老手。如果真是单纯打击毒贩,用得着中情局出马吗?
特朗普政府对武力的滥用甚至引起了本国法律专家的质疑。许多美国法律专家认为,特朗普政府对在海上击毙而非逮捕贩毒嫌疑人的法律解释“站不住脚”。他们指出,特朗普政府并未说明,一艘位于远离美国海岸的加勒比海南部的船只如何构成了所谓“武装冲突威胁”。莱顿大学国际关系项目负责人雷吉尔梅分析道,“除非华盛顿能够证明被打击对象曾实施或即将实施可归责于委内瑞拉的大规模武装攻击,否则这些行动有可能违反《联合国宪章》关于禁止使用武力的核心规定”。
所以啊,咱们看国际新闻得多个心眼。官方说出来的理由往往不是全部,有时候甚至连边都不沾。真正的原因可能藏在石油里,藏在地缘政治里,藏在选举政治里,但肯定不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已呼吁美国立即停止对委内瑞拉的施压。这表明委内瑞拉问题已经超出了地区范畴,成为大国博弈的又一个舞台。委内瑞拉常驻联合国代表蒙卡达说得更直白:美国以“禁毒”为名推进军事部署,其“最终目的”是推动委内瑞拉政权更迭以及控制委内瑞拉自然资源。
从美国国内政治看,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并不顺利。根据《经济学人》周刊和舆观调查公司的最新民调结果,超半数美国民众不认可特朗普的任期表现,自他上任以来,支持率已下降16个百分点。《华盛顿邮报》甚至将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前100天评价为一场“历史性的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对外展示强硬姿态,无疑是为了转移国内视线。
现在的情况是,美国一步步在加勒比海增加军事存在,委内瑞拉则积极备战并向国际社会求援。这场危机最后会怎么收场,还真不好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真打起来,倒霉的还是老百姓。那些在海上被击沉的“贩毒船”上的人,那些可能被卷入战火的委内瑞拉平民,他们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1989年,美国以禁毒为借口入侵巴拿马,将诺列加抓到美国审判。如今,类似的剧本可能在委内瑞拉重演。特朗普政府将贩毒集团认定为“恐怖组织”,将禁毒行动定义为“武装冲突”,不过是为军事干预创造借口。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标签化”的做法可能成为常态。莱顿大学学者雷吉尔梅警告:“将‘恐怖分子’标签扩大化,以此为军事打击提供正当性,有可能使针对本质上属于犯罪和社会经济问题的事务,常态化地采取类战争手段”。
国际政治就是这样,大国玩博弈,小国当棋子,老百姓付出代价。但愿这次双方都能冷静点,别真走到那一步。
回过头来看,特朗普的委内瑞拉政策不过是其整体对外政策的一部分。他在第二任期推行了一系列引发争议的政策,包括激进的关税政策。这些政策不仅引发国际社会反对,也在国内导致消费者和企业信心暴跌。对委内瑞拉的军事冒险,很可能也是这套单边主义做法的一部分。
但问题是,美国真的能从对委内瑞拉的军事行动中获益吗?从特朗普的贸易战效果来看,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尽管特朗普政府声称关税只会造成一次性价格冲击,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当前关税政策与2018年有本质不同,通胀更可能长期化。同样,对委内瑞拉的军事干预,其后果可能远远超出特朗普政府的预估。
随着美国38岁的亲信被任命为驻印大使,以及美印贸易谈判的推迟,美国的外交政策正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在这种背景下,委内瑞拉危机只是全球格局动荡的一个缩影。
战争打响容易,结束却难。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往往要几代人来偿还。
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来源:史韵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