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球员年薪25万的联赛,球队估值三年翻了四成,可她们的工资条还没涨过房租。
你敢信吗?
一个球员年薪25万的联赛,球队估值三年翻了四成,可她们的工资条还没涨过房租。
我不是在说笑话。
阿贾·威尔逊她们不是在闹事,是在算账——纽约自由人值1.5亿美元,她们分不到三千万。
亚马逊一口气签了20场独家转播,联盟明年赞助要冲到1.5亿,可球员工会的反提案里,顶薪要干到95万,不是85万。
这数字听着像天方夜谭?
可你看看Unrivaled那帮人,两个月打完,人均收入11万,WNBA打六个月,顶薪才刚过70万。
谁在跟谁抢人,一目了然。
联盟说“我们已经进步了”,可他们忘了,球迷不是靠口号进场的。2024年常规赛上座率涨了27%,门票却还有人卖10块,这不是亲民,是廉价。
你见过哪个联赛,一边卖爆球票,一边让球员靠兼职养家?
我见过一个替补中锋,白天在健身房当教练,晚上打完球回家改作业——她教的是孩子,但她的合同,像在教我们什么叫系统性忽视。
他们总说“等收入再涨一点”,可收入早就不只是转播费了。
是球迷掏的每一张票,是孩子举着球衣喊妈妈的名字,是社交媒体上那些“她值得更多”的评论。
这些不是数据,是情绪,是信任。
而信任,是会过期的。
现在她们不喊“公平”了,她们成立“公平薪酬联盟”,不谈判,不请愿,直接准备在赛季后集体亮剑。
不是要钱,是要被看见。
你骂她们贪心?
那你告诉我,为什么NBA球员拿4.7%的收入,WNBA只能分1.5%?
是因为她们打得不够好?
还是因为没人愿意为她们的精彩买单?
别再说“慢慢来”了。
当一个联赛的市值在涨,观众在涨,流量在涨,唯独工资卡不动,那不是改革,是拖延。9月到期的合同,不是谈判桌上的纸,是几十个女人的命。
她们可以再忍五年,但她们的孩子,不会再相信“努力就有回报”这句话了。
你愿意继续看着她们,一边打满全场,一边在超市打折时挑最便宜的牛奶吗?
来源:含彰体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