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家庭种菜的人,总爱犯一个错:刚在小菜园或者花盆里播了生菜,就开始查“下周能种什么”,阳台堆着各种新种子,可地里已经冒芽的番茄却忘了浇水,刚长叶的黄瓜被蚜虫啃得坑坑洼洼。其实家庭种菜不用贪多求新,把已经种下去的菜管好,比盲目播新种靠谱多了——毕竟再优质的新种
很多家庭种菜的人,总爱犯一个错:刚在小菜园或者花盆里播了生菜,就开始查“下周能种什么”,阳台堆着各种新种子,可地里已经冒芽的番茄却忘了浇水,刚长叶的黄瓜被蚜虫啃得坑坑洼洼。其实家庭种菜不用贪多求新,把已经种下去的菜管好,比盲目播新种靠谱多了——毕竟再优质的新种子,也抵不过已播蔬菜的“荒废”,最后只会啥也收不着。
身边不少人都踩过这坑:邻居大姐春天在小院种了茄子、青椒,又跟风买了南瓜、丝瓜种子,天天研究新菜的播种方法,却没顾上给茄子浇水、给青椒除虫。结果茄子苗旱得蔫蔫的,青椒叶子被虫吃了大半,新播的南瓜籽也因为没留够空间,刚发芽就被杂草盖住,最后只收了几个小青椒,还不如只种2种、专心管理的人家收成多。家庭种菜空间有限、精力也有限,先把已播的菜管好,才是能吃到菜的关键。
家庭种菜不像大田有足够空间和精力,盲目播新种,只会让已播的菜“受委屈”,最后两边都落空。
- 精力顾不过来:家庭种菜大多是利用业余时间,既要管已播菜的浇水、施肥,又要研究新菜的播种方法,很容易顾此失彼。最后往往是新种的没出苗,已播的也因为没人管而长势差。
- 空间不够抢资源:阳台、小院的种植空间有限,已播的菜长起来后,会占据阳光和土壤养分。再播新种,新苗要么被已播菜挡住阳光长不高,要么和已播菜抢水抢肥,最后两边都长不好。
- 病虫害容易扩散:已播菜如果长了蚜虫、白粉病,不及时处理就播新种,病虫害会直接传到新苗上。新苗抵抗力弱,一旦染病基本救不活,还会让已播菜的病虫害更严重。
不用天天蹲在菜园里,抓住关键操作,每天花点时间就能让已播菜长得壮。
1. 每天简单巡园:主要看3处——叶片有没有病斑、虫卵(尤其是叶子背面),发现了就及时用手捏掉虫或摘掉病叶;土壤干湿情况,捏一把土散了就浇水,能成团就不用浇;植株有没有蔫、叶子黄不黄,蔫了大概率是缺水,叶子发黄可能是缺肥。
2. 水肥按“菜情”给:
- 浇水:叶菜(生菜、菠菜)快采收时少浇水,水多了口感发涩;果菜(番茄、辣椒)挂果后多浇水,缺水会让果实小、口感差;刚出苗的小苗别浇大水,用小水壶慢慢浇,避免冲倒小苗。
- 施肥:叶菜长叶子阶段,撒点稀释的氮肥(比如腐熟的豆饼水),叶子更肥嫩;果菜开花前,用点磷钾肥(比如磷酸二氢钾),能多结果。施肥别太浓,薄肥勤施,避免烧根。
3. 及时整理植株:
- 蔓生菜(黄瓜、豆角)长到20厘米高时,赶紧搭架子(用竹竿或绳子都行),让藤蔓往上爬,别趴在地上,避免烂果;番茄长侧枝了,把主干下面的侧枝剪掉,只留上面2-3个,养分能集中供果实。
- 植株长得太高(比如番茄超过1米),掐掉顶端控制高度;叶菜如果长得太高要抽薹,及时采收,别等变老口感差。
4. 随手除草松土:看到杂草就拔,尤其是刚冒头的小草,不费劲儿还不抢养分;浇水后或下雨后,用小铲子轻轻松松土,土壤不板结,菜的根系能呼吸,吸收养分更快。
等已播菜长得稳定、没病虫害了,再适量播新种,别贪心才能有收获。
1. 不贪“品种多”:选几种自己喜欢管理容易的品种,比如现在白菜萝卜是主流。
2. 不贪“数量多”:按家庭人口和自己喜欢适量播种,播太多吃不完会老,还浪费空间和精力。
播新种时,不能忽略2件事:已播菜有没有病虫害,有就先治;有没有足够的阳光和空间,确保新苗能正常生长。
家庭种菜的核心,不是种多少品种、播多少新种,而是让种下去的每一棵菜都能长大、能收获。把已播的菜管好,吃到新鲜蔬菜的概率会大很多,之后再慢慢尝试新菜,既不浪费精力,也能享受种菜的乐趣。
来源:戎归小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