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榜信创市场!解码软通华方的“确定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5 18:34 1

摘要:我国信创产业的发展,已从早期试点阶段迈入深化应用期,从 “2+8+N” 体系到 “真替真用”,市场上不缺性能出众的产品,但往往会遇到“软硬件适配不通、上下游协同不畅”的现实难题。

导语

我国信创产业的发展,已从早期试点阶段迈入深化应用期,从 “2+8+N” 体系到 “真替真用”,市场上不缺性能出众的产品,但往往会遇到“软硬件适配不通、上下游协同不畅”的现实难题。

就在多数厂商困于这一行业痛点时,有一家企业却多年稳稳占据政府、教育国产化PC赛道头部位置,并在品牌迭代中进一步巩固了优势。从“清华同方”到“软通华方”,它究竟如何打破适配协同困局?又拥有着怎样的“最后一公里”落地能力?

为解码这一信创标杆企业的成长路径,我们推出《软通华方引领信创新生态系列报道》。作为开篇,本文将从政策锚定方向、市场筑牢根基、资本加速升级三个维度,拆解其在信创市场持续领跑的确定性内核。

01政策节拍,让“确定性”有了指南针

任何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对时代机遇的精准把握。软通华方在国内信创产业生态中的“确定性”,其根本来源,正是在于它将自身的发展战略,深度嵌入了国家信创产业的宏大蓝图中,精准地踩准了从“试点”到“全面推广”的每一个政策鼓点。

1986年3月,我国启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我国坚持走信息技术应用自主创新之路,全面拉开序幕。拥有深厚“产学研”背景和国资背景的清华同方,无疑是最早一批响应并参与其中的核心力量。他们凭借在计算机领域数十年的技术积累,积极参与到国产化终端的技术攻关和标准制定中,赢得了宝贵的“起跑优势”。

随着国家政策“2+8+N”应用体系的明确,信创市场从党政试点走向了行业应用,迎来了第一次爆发式增长。软通华方(清华同方)计算产品的战略响应堪称典范。他们深刻理解到,不同行业的需求存在巨大差异,信创的成功关键在于“落地应用”。

为此,他们迅速调整策略,成立了针对政府、教育等核心行业的专门事业部,打造“懂行人做懂行事”的专业团队。在政府领域,软通华方(清华同方)计算产品聚焦于公文流转、协同办公等核心场景的流畅体验;在教育领域,则着力解决电子书包、智慧校园等应用的兼容性问题。这种“场景深耕”的策略,使其产品和服务能够与政策引导的市场需求精准匹配,从而在政策红利的窗口期,迅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胜势。

经过几年的发展,信创产业进入深水区。政策的导向也从“能替”转向“真替真用”,强调实际应用效果和产业链的协同安全。这一转变,对所有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催生了信创产业的一次重大变革——从硬件思维转向服务思维和生态思维。

2024年1月,在北京市政府推动下,软通动力完成对清华同方计算机业务板块的战略收购,并于同年推出“软通华方”品牌。作为清华同方计算产品唯一传承者,软通华方正式开启以 “FunAI³|智算筑基、智聚生态、智业深耕”为核心的新战略征程。

这不仅是一次资本运作,更是对政策风向的精准预判和主动布局。软通华方的诞生,恰逢其时地回应了产业深化的核心诉求,成为推动政策落地、实现产业目标的关键执行者。

02市场纵深,让“确定性”有了压舱石

国内信创产业的崛起是一场马拉松式征程,背后是自主可控体系整个产业链条的重新打造。尤其在历经技术路线争鸣、全球供应链动荡、市场需求深化等多重考验后,这份长期工程的推进难度更显突出。

回溯过往,在信创市场的三大关键阶段中,软通华方(清华同方)计算产品始终承担关键角色,稳步筑牢市场根基,让“确定性”有了压舱石。

阶段一:试点探索期(2019-2020),锚定“可用”与“可靠”。

在试点探索期,信创始于党政机关,核心诉求是“从无到有”,寻找稳定安全的国产化终端。彼时市场技术路线混杂、用户疑虑重重,清华同方凭借深厚的PC制造底蕴、“清华” 科研基因及 “国家队” 信誉,成为试点单位首选。它提供的不仅是设备,更是 “质量稳定、供应链有保障、服务响应及时” 的承诺,以“可靠”打破信创“无人区”的不确定性,为早期用户注入信心,也赢得首批核心种子用户,为后续的霸榜之路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阶段二:全面推广期(2021-2023),攻坚“好用”与“适配”。

随着信创“2+8+N”体系的全面铺开,市场需求开始从政府机关向金融、能源、交通、教育等八大关键行业扩散。竞争骤然加剧,用户需求也随之升级——他们不仅要求终端“能用”,更要求“好用”,要求能够无缝融入日常办公和业务流程。

这一时期,市场面临的挑战是复杂的。一方面,各类国产CPU和操作系统厂商加速迭代,产品兼容性和适配性成为最大痛点;另一方面,用户的应用场景千差万别,对厂商的定制化能力和解决方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软通华方(清华同方)计算产品在此阶段展现了其卓越的系统工程能力。他们没有陷入单纯的硬件配置比拼,而是依托强大的研发团队,与华为、飞腾、龙芯、兆芯、海光、统信、麒麟等上游伙伴紧密协作,投入巨大资源进行系统级的优化与适配。尤其在教育行业,其针对多媒体教学、在线课堂、机房管理等复杂场景推出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用户的实际问题,从而将市场优势从政府领域成功复制并拓展,构筑起双引擎驱动的增长格局。

阶段三:深化应用与生态成熟期(2024至今),聚焦“生态”与“价值”。

2024年起,信创重心转向应用深化与生态构建,单一产品竞争力被生态协同能力取代。如今市场比拼的是“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价值整合能力,而这正是软通华方战略变革的核心。

软通华方从硬件提供商转型为信创生态组织者与赋能者,从容应对市场从“替换”到“创新”的需求演进,增长动力也从产品驱动全面转向“解决方案+服务”双轮驱动,其生态势能全面体现。

03资本远见,让“确定性”有了加速器

政策指明方向,市场提供土壤,要实现持续领跑,还需要资本的助推。软通动力战略收购清华同方计算机业务板块,成立软通计算机有限公司,推出“软通华方”品牌,让“确定性”有了“加速器”,是一个“并购-整合-发力”的完美样本。

对于清华同方计算产品而言,这是“硬”实力的升维。

用户购买的不再是一台冰冷的机器,而是一整套能够支撑其业务高效运转的“生产力工具”。传统的硬件厂商模式,在面对复杂的应用适配、系统迁移和后期运维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软通动力的入主,恰好补上了这块最关键的拼图。

软通动力是中国领先的全栈智能化产品与服务提供商,是“中国500强”企业(出自“财富FORTUNE”)。目前,在10余个重要行业服务超过2600家国内外客户,其中超过230家客户为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其带来的,不仅是雄厚的资本,更是强大的软件研发能力、咨询规划能力、项目交付能力和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这些“软”实力,如同 “鲜活的血液”,被注入到清华同方计算产品坚实的“硬件”躯体中。这使得软通华方能够跳出传统硬件厂商的维度,从客户的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入手,提供包含咨询、硬件、软件、部署、运维在内的一站式、一体化解决方案。这是一种对传统硬件厂商的“降维打击”。

对于软通动力而言,这是“软”服务的落地。

长期以来,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需要依赖于第三方硬件平台来交付其解决方案。而在信创这个对底层硬件有特殊要求的领域,拥有一个自主可控、深度优化的硬件底座,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通过整合清华同方计算产品的硬件实力,软通动力拥有了信创蓝图中最重要的一块实体基石。软通华方承接清华同方计算产品品牌基因、核心团队、技术专利及全国服务网络,成为软通动力“软硬一体”战略的核心载体。软通动力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基于软通华方的硬件进行深度定制和预装,实现“开箱即用”的最佳体验;运维服务团队可以与其遍布全国的售后网络无缝对接,为客户提供无可比拟的服务保障。

“软通华方”的诞生,宣告了一个信创产业“新形态”的出现。

政策节拍、市场纵深、资本远见,软通华方既拥有“国家队”的深厚底蕴,又具备市场化服务企业的灵活高效;既能制造一流的国产化终端,又能提供贯穿始终的软件与信息服务。这场前瞻性的战略整合,不仅重塑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也为信创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范本。

结语

可以说,软通华方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故事,是一个企业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命运的生动案例。而这仅仅是序章,支撑这一“确定性”的内核——其强大的解决方案、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生态协同能力,究竟是如何打造的?我们将在下一篇报道中,为您深入剖析。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