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博物馆火出圈 脱口秀式讲解让文物活起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5 17:32 1

摘要:这两年,闵行区博物馆以“小馆办大展”连续火爆出圈。今夏,闵行区博物馆的新展“楚风烈——安徽楚文化文物精品展”又火了。开展仅三天,观展人数就突破1万人次。不少观众只能踮起脚、伸长脖子,隔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聆听上海市金牌讲解员徐迪引人入胜的讲解。在小红书、抖音

闵行区博物馆“小馆办大展”连续火出圈,年轻讲解员也备受追捧

脱口秀式讲解让文物活了起来

“春秋时有位楚灵王,他以举国之力修建了章华台,被戏称为‘细腰台’,你知道这名字的由来吗?因为楚王好细腰,楚国女子吃得比较少,登上章华台要休息三次……”

这两年,闵行区博物馆以“小馆办大展”连续火爆出圈。今夏,闵行区博物馆的新展“楚风烈——安徽楚文化文物精品展”又火了。开展仅三天,观展人数就突破1万人次。不少观众只能踮起脚、伸长脖子,隔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聆听上海市金牌讲解员徐迪引人入胜的讲解。在小红书、抖音、B站上,这位“博物馆小迪哥”的粉丝也已超10万人,讲解视频被大量转发、借鉴和模仿。

一位90后区级博物馆讲解员为何能受追捧?徐迪半开玩笑地回答:“因为我擅长‘讲八卦’。”

“八卦”背后是专业精神

徐迪学的是播音与主持专业,但交谈时丝毫听不出“播音腔”。“小迪哥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端着,口语化表达,很松弛,他采用了脱口秀式的通俗讲法,而不是一板一眼背讲解稿。”一位观众总结。

除了好细腰的楚灵王,被徐迪“吐槽”过的名人还真不少——“辛追夫人其实是个吃货,她爱吃兔子、鹧鸪、斑鸠、天鹅、野猪,去世时胃里还有138.5枚甜瓜籽”“这张唐长安城的平面图上,分布着李白、杜甫、白居易和长孙无忌的风雅旧居,你们知道这些房产的地段和价格吗”“叶公好龙又怕龙,其实是当时楚文化的一种隐喻,体现了‘原本崇凤的楚人主动吸收中原礼制(龙崇拜)’的复杂心态”……

“讲历史,就要像聊家常一样。”徐迪说。但“八卦”的背后是专业精神。每次大展前,他要做大量功课,除了看展品资料,还会看B站上的中国通史,再看对应朝代的纪录片和考古片。日积月累,做到融会贯通、深入浅出,把艰深枯燥的内容化为亲切的故事,让冰冷静默的宝藏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从“无人来”到“抢着来”

受追捧不是一天炼成的。2014年,徐迪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进入闵博分馆张充仁纪念馆当讲解员。

10年前,区级博物馆基本没啥人去。2019年,位于新镇路的闵行博物馆新馆对外开放,建筑面积超15000平方米。展览空间大了,挑战随之而来。和许多区县博物馆类似,闵博自身的馆藏并不丰富,以当地出土文物和民俗展陈为主,如何吸引观众?

2022年7月,闵行区成功从西安博物馆引进130余套展品,推出特展“乐居长安——唐都长安生活展”,一炮而红,每天放出的2000张票很快被一抢而空。闵博还积极探索网络传播,徐迪大展拳脚,不仅担任现场讲解员,还开始直播,与新媒体博主一起出镜,用脱口秀的讲解方式带领观众步入盛唐。就这样,以“博物馆小迪哥”为核心的视频账号顺势而起。

2023年9月,“万历那年——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开展前夕,徐迪带领团队进入北京的明十三陵地宫,提前拍摄预热视频,引发关注;去年,闵博策划推出“相遇海昏侯”特展,实现月均超10万观展人次;今年1月,“贞观鉴”特展开展,日均观展6000人次……从“无人来”到“抢着来”,闵博一次次刷新观展热度的纪录。沿着中华文明的脉络,用重磅大展将历史串联,这便是闵博持续红火的秘诀。徐迪也从文博小白成长为金牌讲解员。

讲解员要做文化引路人

“作为文博讲解员,我的角色就是一位文化引路人,希望引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文化事业,热爱文化、传播文化。”徐迪说。

这几年,与闵博一起“热”起来的,是闵行区越来越丰富的文化供给和快速繁荣的文化产业。对此,徐迪有切身感受。如今,来博物馆的人多了,喜欢听讲解的人也多了。他将讲解直播做成切片,在视频账号发布,方便观展者回看。

在徐迪的牵头下,闵博“卷心菜”志愿讲解团队于2023年成立,最初的核心成员是5名全职妈妈,如今志愿者人数已超百人。“作为业余讲解员,一开始我们的水平比较‘菜’。但我们想为观众提供高水准的讲解,因此要不停地‘卷’自己,不断学习提升。”志愿者卢佳道出了团队名称的由来。

担任闵博宣教部主任后,徐迪负责的工作越来越多,亲自讲解的场次有所减少,但每场大展的首展必是他来讲解。比起“网红讲解员”的称谓,徐迪更希望当好闵行区博物馆“大堂经理”,让市民乐于走进博物馆,徜徉在历史的大课堂里。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