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网上最火的不是段子,而是那些明明说不通却让你笑出声的“逻辑鬼才”?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网上最火的不是段子,而是那些明明说不通却让你笑出声的“逻辑鬼才”?
不是段子手编的,是真人真事。
设计师被甲方逼着改图:“logo要放大,但别显得大了”——这话听着像绕口令,可人家说的时候一脸认真,仿佛真理就在他嘴里。
抖音上这个话题播放量3.2亿,没人觉得荒谬,反而有人截图当壁纸。
你上班迟到五分钟,老板骂你;你准时下班,却说“我虽然迟到但准时走,不算旷工”——广州法院真有人这么辩,法官没笑,网友直接封神。
这不是狡辩,是某种集体无意识的表达:我们太累了,连说谎都懒得圆,干脆用荒诞对抗荒诞。
北大的研究说,这跟大脑前额叶的“认知灵活性”有关。
听着像学术术语,翻译过来就是:有些人脑子转得快,但不是往对的方向转。
他们不缺想象力,缺的是现实锚点。
可你仔细想想,我们谁没在心里偷偷当过一次“逻辑鬼才”?
老板说“你看着办”,你真看着办了,结果全崩了——这不是恶意遵守,是你终于学会了用对方的逻辑反杀他。
国外Reddit上更绝。
员工收到邮件:“尽量提高效率”,于是他每天只工作一小时,其余时间全在写报告说明“我如何高效”。
领导感动得发奖金,公司账单却炸了。
这哪是愚忠?
分明是用规则的刀,割开权力的皮。
铁木真被网友解读成“草原版产品经理”,说他打仗不是靠武力,是靠“用户需求”——部落不听话?
那就整合成一个大平台。
你笑他胡扯,可你有没有发现,现代公司KPI、OKR、敏捷开发,不也是一套套玄学话术?
我们不是喜欢荒谬,是太需要出口了。
当现实压得人喘不过气,逻辑鬼才就成了情绪的泄压阀。
它不解决问题,但它让你觉得:至少我还能笑。
你骂它没用,可你转发得比谁都快。
不是我们傻,是我们太清醒了——清醒到知道,有些事,讲道理没用,那就用荒诞把它埋了。
来源:游戏孤狼 Lu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