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廷: 斯托尔滕贝格是“美国间谍”,向亚洲出口“北约毒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5 17:05 1

摘要:说起保罗·基廷这个名字,老一辈澳洲人肯定不陌生,他那股子直来直去的劲头,在政坛上从来不拐弯。2023年7月,这位前总理突然发声,点名北约秘书长耶恩斯·斯托尔滕贝格,骂他是美国间谍,还说北约往亚洲推销自己,就跟出口毒药似的。

说起保罗·基廷这个名字,老一辈澳洲人肯定不陌生,他那股子直来直去的劲头,在政坛上从来不拐弯。2023年7月,这位前总理突然发声,点名北约秘书长耶恩斯·斯托尔滕贝格,骂他是美国间谍,还说北约往亚洲推销自己,就跟出口毒药似的。

基廷的声明来得正是时候,正赶上北约维尔纽斯峰会,日本那边正琢磨着在东京开个联络处,法国和中国都跳出来反对。澳洲现任总理阿尔巴尼斯赶紧出来打圆场,说斯托尔滕贝格是澳洲朋友。这事儿背后,牵扯着欧洲老矛盾往亚洲扩散的逻辑,大家伙儿得好好掂量掂量。

基廷的这番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一辈子对亚太事务的观察。澳洲作为桥头堡,一直在中美之间摇摆,现在北约插一脚,风险可不小。简单说,这声明戳中了很多人心里的疙瘩:北约本是欧洲防务俱乐部,怎么就惦记上亚洲了?

基廷的声明发布在2023年7月9日,通过他的个人网站一炮打响。他直截了当,把北约描述成欧洲几百年冲突的产物,冷战后本该收手,结果现在还想往东伸胳膊伸腿。

1949年北约成立,本意是挡苏联,现在苏联没了,它却越玩越大。基廷特别点名斯托尔滕贝格,说这家伙在台上干的那些事儿,更像美国国务院的传声筒,而不是欧洲安全的守护者。

斯托尔滕贝格从2014年接棒北约秘书长以来,确实把联盟的触角伸得老长,特别是在印太地区。他推动的那些伙伴关系,表面上看是情报共享和联合演习,骨子里就是拉拢日本、韩国、澳洲和新西兰,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

基廷看不惯的就是这点,他说北约的模式是军事对抗的根子,欧洲人自己玩得头破血流,现在想把这套搬到亚洲,简直是害人不浅。

这声明的时机选得准,维尔纽斯峰会前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正积极游说,想在东京设北约联络办公室。联络处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北约在亚洲的桥头堡,能方便和亚太国家协调军演、情报啥的。

岸田的算盘打得响,觉得这样能加强日美澳的纽带,顺带应对所谓的中国挑战。但基廷不买账,他强调亚洲国家对外部军事集团向来警惕,历史教训太多。

想想看,二战后亚洲好不容易搞出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圈,现在北约来搅和,等于把欧洲的火药桶搬过来。基廷还引用了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警告,马克龙早说过北约别偏离北大西洋的轨道,这话接地气,提醒大家别把联盟搞成全球警察。

斯托尔滕贝格呢?他在峰会前接受采访,公开说中国是系统性挑战,还得加强亚太合作。这话听起来冠冕堂皇,可在基廷眼里,就是美国在欧洲安的眼线在发功。

基廷的火力不光冲着斯托尔滕贝格,还带点对澳洲现政府的埋怨。阿尔巴尼斯上台后,跟着美国走得紧,加入AUKUS协议,买核潜艇啥的,基廷觉得这是自找麻烦。

他在声明里反复强调,澳洲的利益在亚洲,不是欧洲。北约东扩,会让澳洲夹在中间,经济上吃亏,安全上更没谱。说实话,基廷这人说话从来不留情面,当年做总理时,就爱在议会里怼人,现在退休了,照样不手软。

他的观点代表了不少澳洲老派政客的想法:澳洲该多跟亚洲邻居做生意,别老盯着大西洋那头。声明一出,澳洲媒体炸锅,悉尼晨锋报和天空新闻都头条了,评论区里支持和反对的吵成一锅粥。

支持基廷的说,他说得对,北约是欧洲的包袱;反对的觉得他太极端,忽略了当前的地缘风险。这事儿闹大后,基廷还接受了采访,继续补刀,说斯托尔滕贝格是国际舞台上的头号傻瓜。这话虽糙,但戳中了北约扩张的软肋:它真能适应亚洲的多样性吗?

北约想进亚洲,这主意不是斯托尔滕贝格一人拍板,得看整个联盟的战略调整。2022年马德里峰会后,北约战略概念文件里头,第一次把中国列为挑战,这就给东扩开了绿灯。

斯托尔滕贝格上任十年,干的最出彩的活儿,就是把北约从防御型拉到进攻型,尤其在乌克兰问题上。他协调盟国军援,承诺2% GDP军费啥的,这些在欧洲还凑合,可到亚洲,就变味了。

亚洲的地缘格局跟欧洲不一样,这里是经济依赖的天下,军事对抗容易把贸易链子砸烂。基廷的毒药比喻,用得贴切:北约的集体防御条款第五条,在欧洲是盾牌,在亚洲可能成导火索。想想南海或台海,要是北约插手,事儿就大了。

日本是北约东扩的急先锋,2023年维尔纽斯峰会前,他们正式提议东京联络处。这地方不设白不设,能连通北约的四个亚太伙伴:澳洲、日本、韩国和新西兰。

韩国那边,尹锡悦政府也积极,2023年6月跟北约签了了个合作框架,重点是网络安全和军演。日本的动机清楚,美日安保条约本就铁板一块,现在加北约,等于多一层保险。但法国不干,马克龙公开说北约得守住北大西洋的边界,任何东扩都得全票通过。

法国有否决权,这事儿就悬了。德国也模棱两可,朔尔茨政府嘴上支持印太战略,实际行动上拖后腿。斯托尔滕贝格在峰会走廊里游说,强调亚太威胁跟欧洲连成一片,可法国代表直摇头,说这会稀释北约的核心使命。

中国这边反应更快,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7月10日的记者会上,直接说亚洲多数国家不欢迎军事集团进驻。北约东进,会干涉地区事务,制造集团对抗。中国作为亚洲大国,对这套警惕得很。

想想看,北约在亚洲设点,等于给美国在印太的围堵加码。基廷的声明间接帮了中国腔调,他说亚洲该自己管自己,别让欧洲的旧账单带过来。

这话有道理,亚洲国家对北约的印象,还停留在科索沃轰炸或阿富汗撤军那些烂事儿上,谁敢信它不添乱?斯托尔滕贝格辩解说,北约不是来打仗的,是来合作的,可大家伙儿不傻,这合作里头,军售和基地少不了。

北约的亚洲野心,还得看美国点头。华盛顿把印太当后院,QUAD和AUKUS都是铺路石,现在北约进来,等于多条腿走路。斯托尔滕贝格常去华盛顿汇报,拜登政府乐见其成。但基廷看穿了,说斯托尔滕贝格就是美国在欧洲的马前卒,执行华盛顿的全球战略。

这话虽重,但有事实撑腰:北约军费大头来自美国,决策也跟着白宫走。亚洲国家,尤其是东盟,讲究中立和共识,北约的铁板一块模式,压根不搭调。结果呢?维尔纽斯峰会闭幕,东京联络处计划被搁置,声明里只提了模糊的“加强伙伴关系”。

这算小胜,但斯托尔滕贝格没死心,2024年华盛顿峰会又提了一嘴,还是没落地。基廷的毒药论,提醒大家,军事联盟不是万能药,用错了地方,反噬自己。

东京计划胎死腹中,声明里只说“探索亚太合作新形式”。这等于给斯托尔滕贝格下不来台,他事后说,会继续推动,但语气软了。基廷的声明,像一记闷棍,让盟国内部分歧浮上水面。

德国媒体评论,说北约得反思,别让美国牵着鼻子走。俄罗斯那边,乐坏了,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基廷的话,说西方终于有人醒了。

印度作为新兴玩家,保持中立,莫迪政府跟北约有对话,但不签军事协议。澳洲国内,基廷的声明引发辩论,工党内部有人附和,说AUKUS已够头疼,别再加北约。

这博弈暴露北约的尴尬:它想全球布局,可内部不齐心。斯托尔滕贝格卸任前,2024年7月华盛顿峰会,又试着推东京办公室,这次加了网络安全幌子。可法国还是卡脖子,马克龙公开信重申否决。结果呢?计划继续悬着,北约亚太活动限于线上会议和小型演习。

基廷的间谍论,虽极端,但点出北约决策的美国倾斜。说到底,这事儿让大家看清,亚洲不是欧洲的翻版,军事模式得本地化,不然水土不服,早晚出事儿。

这事儿对澳洲影响大,经济上,亚洲贸易占澳洲出口70%,北约东扩一闹,供应链就抖。基廷主张的独立外交,现在听来更有味儿:澳洲该多跟东盟做朋友,别老当美国小弟。国际上,北约的信誉也受损,阿富汗撤军后遗症还没好,现在又想亚洲,难怪基廷骂它是毒药。

说白了,地缘政治不是零和游戏,北约得学着分享,而不是独吞。基廷的这番话,像警钟,敲醒了不少人:扩张容易,收场难。未来几年,印太格局看北约怎么玩,但亚洲国家有底气,说不就说不。澳洲呢?得好好想想,站哪边才稳当。

来源:南宫钦一点号

相关推荐